分享

学习的本质(四)复盘,1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

 勇z72grl99fu6m 2019-09-06

1

10年前,美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出版了一本书——《异类》。

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

该书传播最广的观点是“1万小时定律”。

意思是,要想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或者权威或者顶级玩家,

你至少需要在该领域浸润1万小时。

但大家却将其理解成:

如果我在某领域浸润了1万小时,我就能成为权威。

按照每天6-8小时,一年250天来算,一年也就是1500-2000小时。

1万小时,5-10年足以。

如果努力一点,每天10小时,一年300天,一年3000小时。

1万小时,3-5年就足够了。

这岂不意味着,社会上会有很多行业专家或者权威?

但是,我们满眼所见,在一个行业10年而水准依旧普通平常的人数不胜数。

优秀尚且谈不上,更遑论专家或者权威。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一个行业可能不过2-3年,却能够成为行业的顶尖人才。

这是为什么呢?

2

人们发现,之所以1万小时定律不起作用,

是因为很可能这1万小时都是在低水平基础上的重复,

就像登台阶,你都在同一级台阶上横向移动,怎么可能登到更高处呢?!

所谓,

读万卷书,如果不思考,不过是个书柜。

行万里路,如果不体验,不过是个邮差。

1万小时定律要起作用,需要每次练习都比前面的练习进步。

2016年,有一本书解决了低水平重复练习的问题,这就是——《刻意练习》。

作者认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浸润数年而没有提高,

很可能是他只是在进行天真的练习。

所谓天真的练习,

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他们只是在漫无目的地机械地练习,

看不到或者很少看到练习中的问题,也很少能够改进问题。

没有改进,就没有提高。

因此,不管是练习了1万小时还是多久,

都只会让人在低水平的基础上重复、重复再重复。

而要想进步,必须进行刻意练习。

3

所谓刻意练习,

按照作者的定义,有这样几个特点:

1)刻意练习要发展的技能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训练体系。

2)刻意练习必须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处于最近发展区。

3)刻意练习的目标必须明确。这次改进哪里,下次改进什么,不能只是模糊地说要提高。

4)刻意练习要聚焦在目标上,做出调整,实现目标。

5)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应对反馈做出努力。初期的反馈来自于导师,后期练习者需要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改进。

6)刻意练习既产生心理表征,也依靠心理表征。

7)刻意练习关注特定的方面,并致力于提高这些方面。

我用比较简单的话总结一下,要想进行刻意练习,你必须:

1)找到一位导师,他(她)可以给你反馈,指出你需要提高的地方,提供解决的方法。

2)确定一个改进目标,这是你练习要达到的,达到了,就进步了,没达到,就原地踏步。

3)专注地进行练习,以达到确定的目标。

这个概念一出来,立刻赢得了赞誉。

以传播新概念闻名的李善友,迅速将其纳入进自己的语言体系,

在学员中进行传播。

这样,就能让人进步了吗?

当然不能。

否则,就不会出现同一个班级,成绩差距巨大的现象。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差距,不是刻意练习能够解释的。

而且,作者定义的刻意练习,

条件过于严苛:要有导师。

很多人找不到导师请不起导师,

那就不能刻意练习了?不改进了?

4

只能说,作者给出的刻意练习,只是给出了改进提高的可能。

要改进,还需要练习者自己开悟,

根据学习的本质:意义炼制过程。

这告诉我们,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自己,

他要能将导师的反馈纳入进自己的先有概念中,

才能优化技艺,并内化沉淀为自己的能力。

想靠别人点化是没有用的。

别人可以“点”,“化”还得你自己来。

这个“化”的核心,在复盘。

复盘原本是围棋中的术语,

指的是下完一盘棋之后,棋手会重新将棋摆一遍,

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

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调整,调整之后会有什么连锁的变化,

好的地方如何固化。复盘是棋手提高棋力的主要方法。

柳传志将复盘的概念引入企业中,成为联想三大方法论之一。

在联想成为市场第一,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连续创业家孙陶然说,自己能够成功,一半是天赋,一半是靠复盘。

根据柳传志学习70%是向自己学的观点,

学习者重要的是要能够从自己的过去经历中学习,

将经历转化为能力。

很多人将复盘等同于总结或者反思,这当然是不对的。

与总结相比,复盘有推演的过程。与反思相比,复盘更系统。

那么,如何复盘呢?

复盘有四个步骤:回顾目标、比对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回顾目标,就是对做事之前的目标进行回顾。

比对结果,对照着目标,看看结果如何。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消失了,新出现了什么结果。

分析原因,出现结果与目标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是自己可控的,哪些是外在不可控的,面对着不同的原因,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总结规律,将做到好的规律加以总结,对于做得不好的,找出原因后再总结如何做好的规律。

做复盘,不一定一次就能得出正确的规律,因此,要多次进行复盘。

复盘的结论要符合逻辑,要经过多次why或者whynot的询问,要经受交叉验证,且不能是偶然性的因素。

复盘最好要形成文本,而不只是说一说想一想,写下来的过程,就是一个组织思维的过程。

复盘最重要的,是形成复盘习惯,这有赖于成长的欲望,而具体的方法,就是柳传志在联想推行的:

小事随时复盘,大事阶段性复盘,事后全面复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