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应 急 是 预 防
小应说应急 磁力珠,你给孩子买过吗?这种玩具包含许多带有磁性的小珠子,可以随意组合成很多造型,很受孩子和家长们欢迎。但就是这貌似不起眼的小珠子,却暗含致命的安全隐患......
今年5岁的男童畅畅(化名)家住城阳区西田社区,最近一段时间突然肚子疼,吃不下东西。家长询问得知,畅畅在玩耍时不小心吞下数颗磁力珠! 畅畅的小肠、结肠和胃中均布满了磁力珠,一共14颗,这些磁力珠隔着肠壁、胃壁“你追我赶”,吸到一起,导致畅畅小肠、结肠和胃多处穿孔。最终,青大附院小儿外科医生经过6小时手术抢救,畅畅脱离生命危险。 8月31日中午,在家中玩耍的畅畅突然不停地喊肚子疼,一开始,家长以为是畅畅闹肚子,没有当回事。后来,畅畅肚子一直疼的厉害,并伴有虚汗、呕吐等症状。这下,畅畅家长慌了神,经过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畅畅在偷玩哥哥心爱的玩具——磁力珠时,不小心将其吞下,并且一吞就是14颗。当天晚上,畅畅家人将其紧急送到青大附院小儿外科进行抢救。 根据以往的经验,青大附院小儿外科姜忠副主任医师组织全科医师进行了病情讨论,从X片上看,畅畅肠胃中布满了磁力珠。14颗磁力珠相互吸附在一起,像是一个整体,如果磁力珠整体在一起的话,患儿可能自己排泄出来,入院后行CT检查、上消造影、定期复查X线,均不能证实医生的推测和磁力珠的位置,畅畅除了偶尔腹痛、呕吐,也没有其他表现,但是两天过去了,在畅畅肚子里的磁力珠纹丝不动,必须要进行手术探查,明确病情,并将磁力珠取出。 经过6小时紧张的急诊手术,发现小肠中有7颗,结肠中有5颗,胃中有2颗,这些磁力珠隔着肠壁、胃壁相互吸引,形成了X线片中的“手链”。“在消化道内的磁力珠散在分布,因为磁性相互吸引,如果将肠道管壁吸在两颗磁珠之间可能因为压迫导致肠壁缺血坏死、穿孔、甚至引起腹膜炎等而危及生命,应当尽早手术取出。”小儿外科主治医师陈鑫告诉记者。 最终,医生在全麻状态下为畅畅进行了剖腹探查术,在肠中取出磁珠12粒,胃中取出磁珠2粒,磁力珠造成了畅畅胃穿孔、小肠穿孔和结肠穿孔,医生为畅畅进行了胃穿孔修补、肠穿孔修补和结肠切除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通过医生取出的磁珠,记者看到,磁珠呈圆形,似黄豆大,14颗磁珠紧紧地吸在一起,磁力特别强。 “吞这么多磁块的,应该是医院接诊的患者中最多的。以前,这种意外情况在青岛也时有发生,但是都是一两颗、三四颗,第一次看到吞下这么多颗的,磁力珠这种玩具非常危险,应该远离儿童,家长更应小心看护。”陈鑫说。 记者了解到,这种磁珠名为“巴克球”,在网上卖得很火爆。其实,早在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就曾发布关于磁铁玩具的消费预警,部分玩具中含磁性小零件或小球,儿童如果误吞或吸入,可能造成窒息,严重时危及生命。 陈鑫说,小孩误吞磁珠,轻则呕吐、腹痛,重则胃肠穿孔,如果钢珠塞住气管,可能造成窒息。儿童使用此类物品时,家长、老师应做好监护。如果发现儿童误吞或吸入磁性小零件,或孩子出现突发性的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临床症状,应立即送医。 和一般的消化道异物不一样,磁珠、磁铁由于有很强的吸附力,在吸附过程中可以将肠壁夹在中间,使多段肠管蠕动受限,导致肠梗阻,由于吸附紧密,时间稍长,磁珠之间夹着的肠子会出现坏死、穿孔,危及生命。 因此,医生提醒各位爸妈,不要将这种物品给孩子玩,即使玩这类玩具也要在爸妈监控下,玩后及时做好收纳,放在小孩接触不到位置。 在医院,几乎每两年都可以遇到1例误食磁珠、磁铁的患儿。但除了磁珠和磁铁,各种各样的小物件都容易被孩子误吞。曾经发生过不少惊险案例—— ![]() ![]() 今年7月,一名小男孩在幼儿园误吞异物窒息,万幸的是男孩在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困难的危急情况下,得到了在场一名护士的抢救后转危为安...... 2017年8月7日,市中心医院接诊了一个小病号,这名8岁女童误将一块7号电池吞到肚里。为了尽快让电池排出,家长竟然让孩子吃包子、喝蜂蜜…眼见这招不起作用,4个小时后才将孩子送到医院。经过医生的紧张排查,最终将异物顺利取出。 误吞异物的案例 频频发生 郑州一名两岁多的男宝小俊,因误吞一个纽扣电池,承受了莫大的痛苦。这是电池卡在食管里的照片!纽扣电池漏出的化学物质,将周围的食管都烧黑了! 江苏3岁孩子玩耍时吞了13颗磁珠,竟然造成肠子上11个穿孔!通过手术取出了13颗磁珠。 医生手术中还发现孩子肠管共有11个穿孔,穿孔处已经有些坏死发暗。医生切除坏死的肠管后,重新缝合。13颗磁珠取出后,有几颗已经有些腐蚀变黑了。 ![]() 九岁少年在玩耍时不小心将吸铁石吞进肚子里,家长直到这些隐形“炸弹”磨穿肠壁,部分肠壁已经穿孔坏死后,才发现。 ![]() 九江市一名两岁男孩误吞一枚1元硬币,结果被卡在食道,险些丧命! ![]() 据统计,这些东西最容易被孩子误吞
![]() 孩子误吞异物 爸妈要如何处理和急救? ✎ 如果卡在消化道 异物可能导致黏膜损伤出现穿孔、出血、局部化脓性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如果出现消化道异物特别是尖锐、腐蚀性异物,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干预措施。 ✎ 如果卡在呼吸道
戳下方视频,宝宝都看得懂! ✎ 婴幼儿怎么操作 操作者坐位或者单膝跪地。将婴儿俯卧位于一侧手臂上。手托住婴儿头部和下颌,头低于躯干。将前臂靠在大腿或者膝盖上。另一手掌根部向前下方。用力叩击婴儿背部肩胛骨之间,频率每秒一次。 如果孩子意识丧失,无心跳,在拍击5次以后,用拍打的这只手固定头颈部,两前臂夹住婴儿躯干,小心将其翻转成仰卧位,翻转过程中保持头部低于躯干。用两指快速、冲击性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正下方进行心肺复苏。循环进行上述操作。直到救援医生到达现场。 ![]() ![]() 让孩子远离危险 家长一定要记住这3点 ① 家长应提高防范意识,使孩子远离异物。选用安全玩具,如避免给小婴儿玩耍零件过小的玩具。杜绝将硬币、纽扣、钢珠等小东西含在口中玩耍。不要玩吹破的气球碎片。 ② 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孩子进食时避免逗孩子笑或者哭闹,不要跑动。细嚼慢咽,咀嚼完全再吞咽。 ③ 在给孩子喂养煲的粥前一定要将骨头、鱼刺等清除干净或者将煲汤内容物捣碎后再给孩子喂养。3-5岁以下的孩子尽量避免吃瓜子、花生等食物。 我们每一次转发传导安全和应急知识 或将成为挽救我们自己或身边朋友生命和财产的契机! 同意的请点在看和转发给关心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