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放线手法的收集和推广 地被在植物配置中起着收边、围合、增加下层植物色彩的作用,能形成各种优美的线条,与地形空间营造相互呼应。地被植物在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植物的搭配中,相互结合形成视线焦点。 那么怎样通过地被配置来提高景观效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地被配置原则: 搭配原则 1、外层与内层地被的品种应用 外层收边地被尽量是喜阳及叶形细腻且耐修剪的品种,如黄金叶、满天星、小叶女贞、黄杨、小檗、景天等。 内层地被一般是耐阴且不常修剪的品种,如翠芦莉、鸭脚木、八角金盘、一叶兰、红瑞木、丁香等。 2、高低搭配要适当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地被植物在植物景观的最下层,起衬托作用。上层乔灌木分支点较高的,可选择植株较高的地被品种;上层植株分支点较低的,可用低矮的品种。相邻地被组合要有高差变化,营造多层次的下层植物景观。 3、注意色彩和叶形对比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彩叶地被植物能丰富构图色彩,通过强化线条与形状来吸引视线;地被色彩搭配要协调,可以形成绚丽的图案及不同的彩色效果。地被搭配要注意考虑叶形变化,且叶形大小对比能突显地被层次丰富感。 4、面积比例要协调,大小形成对比, 构图要美观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各品种地被面积比例要协调,构图美观;地被面积大小对比会使得地被整体布局有变化。 地被的放线手法也是提高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 放线手法 1、自然式放线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A.大弧度曲线 是指弧长较长、弧度较缓、弧线顺畅的曲线,有引导性和指向性,多为了强调画面的纵深感,适用于大空间、大场地放线。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B.自由小曲线 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变化较多的曲线,通过曲线的进退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有韵律的节奏空间,适用于小空间放线或局部细节处理。 2、规则式放线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A.折线式 以直线条为主,强调仪式感和线条感,其应用与园建构图相结合,多运用于规则式的绿化场地。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B.块状式 大面积、几何式的种植呈现的是地被植物的整体色彩效果,适用于整体构成平面图案。 在地被配置及放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地被配置放线常见问题 1、线条问题 ![]() A.地被衔接生硬 ![]() B.地被线条不顺畅 ![]() C.收边地被缺乏宽窄变化 ![]() D.收边地被过窄 2、施工及工艺问题 ![]() ![]() A.地被种植密度过疏或过密,会造成露土或长势不佳 ![]() B.地被沟过大 ![]() C.地被避免种在井盖等物体上面 3、品种选择问题 ![]() A.收边地被不适合选用高杆类地被品种,容易造成露土 ![]() B.内层地被应选用不常修剪类地被 瓜子黄杨等常修剪型地被不适宜作内层地被。 ![]() C.相邻地被叶形或色彩缺乏变化 毛鹃与金森女贞高差缺乏层次且叶型过于相似,小地方直接种一种地被作简洁处理。 ![]() D.地被裸露面过大 内层地被金边黄杨面积过大,可以用自然型地被打破一下圆顺的地被面,显得没那么呆板。 4、层次问题 ![]() A.地被缺乏高差层次 内外层地被高差缺乏层次且叶型过于相似不易区分。 ![]() B.相邻地被高差过大 大叶黄杨和满天星高差过大,形成断层。 ![]() ![]() C.过渡位置地被层次过多 过渡区域地被层次以简单为主,避免种几层宽窄缺乏变化的地被,显得累赘。 5、色彩问题 ![]() A.颜色暗沉的地被不适合大面积种植 ![]() B.地被色彩对比不明显 ![]() C.假花假叶与地被颜色没有区分 ![]() D.地被与乔木或灌木色彩对比不明显 6、比例问题 ![]() A.内外层地被长度比例不协调 红继木地被过长,金森女贞过短,整体线条感不明显。 ![]() B.地被面积过大,整体构图不明显 人工湖边地被量过大,整体空间面积被压缩,显得拥堵。 ![]() ![]() C.地被面积过满,草坪空间过小。 那么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总结了不同的场景位置下的具体地被配置方法: 场地应用 1、景观节点位置 地被配置要丰富,聚焦视线;且地被放线要与节点构造物的形式相结合,提示重点。 ![]() 规则式地被做法 A.三层规则式地被高差错落有层次,与中庭草坪空间相结合,简洁干净大气。 ![]() 高地被做法 B.园路拐弯处下层利用高地被进行视线分隔,且与时花色彩对比强烈引人注目。 ![]() 类花境地被做法 C.内层地被以色块形式出现,通过地被体量,高差变化来聚焦人眼球,外层以一种地被收边显得整齐。 ![]() 花镜地被做法 D.后面以常绿林作背景,凸显前景花境,地被用块的形式出现,地被颜色、高差、色块大小对比,打造丰富的小景。 2、过渡位置 过渡区域以简洁为主,除非是某些特定场合可以采用丰富配置的手法。 ![]() A.大场地空间可采用一层地被品种的大弧度曲线,整体以紫色系出现显得简洁大气。 ![]() B.大场地过渡片林也可以使用多层地被,通过地被颜色对比,高差凸显层次,内层也可以选择用自然型地被,强调地被弧度的流畅度。 ![]() C.过渡美国红枫片林底下用类花境做法来吸引人视线,打造特定的旱溪场景,适合某个点做法。 ![]() D.过渡片林底下使用不规则块状的地被小曲线,整体以单色调为主题,线条显得有律动不呆板。 3、小区园路旁 地被放线应根据小区园路线条走法,可用小曲线可用规则式,因地而异。 ![]() A.地被采用常规的小曲线做出空间的进退,引导视线的收放,线条要流畅有美感。 ![]() B.收边地被可采用等宽放线手法,其应用多与园建构图相结合。 ![]() C.园路地被可采用非等宽放线手法打破常规,显得有律动且有变化。 ![]() D.通过修剪把地被剪成不规则块状,构成不规则图案。 ![]() E.两层线条式地被高差明显,适当留出草皮空间,使得视线较为开阔,适合较窄的直线小园路。 ![]() F. 园路两侧绿化场地可采用规则式的块状地被,高绿篱地被把视线分隔,通过地被颜色变化,高差对比来吸引视线。 4、大草坪空间 地被采用大弧度、大色块、大面积的种植手法,曲线顺滑,重点突出地被空间美。 ![]() A.整体地被采用自由大曲线形成围合大空间,保证地被线条及草坪连贯性。 ![]() B.通过收边地被形成大色块,地被草皮色彩对比强烈,强调地被空间美。 ![]() ![]() C.园路周边采用线条式地被,高低层次清晰,且通过绿篱分隔空间,突出大草坪概念。 5、销售中心 根据建筑风格以及场地布局来确定地被放线手法,来突出主体建筑风格。 ![]() A.用三层L线条式地被与园路相融合且地被层次分明,与草坪构成简洁图案。 ![]() B .据场地大小可以采用小曲线地被与景石相互呼应,地被整体色彩统一,显得整洁大气。 6、大门入口 其绿化空间一般较小,可以根据场地来确定地被图案。 ![]() A.在规则式绿化场地内可以采用直线条地被,且通过高差形成整体简洁图案。 ![]() B.小场地内陆被线条根据构筑物线条采用小曲线,以紫色地被为主色调,黄色为跳跃色凸显紫色调。 ![]() C. 通过地形起隆使地被形成高差,且黄、紫地被颜色对比强烈,吸引人眼球。 ![]() D. 地被线条强调轴对称且注重比例,地被线条总体与园建方案相结合。 7、样板房周边 ![]() A.采用自然式花境做法,在小空间内通过花境植物高低组合,色彩搭配来吸引视线。 ![]() B.采用紫色为基调色,线条进退有致且地被与时花颜色对比强烈,给人以视觉冲击。 ![]() C. 地被高低层次分明,叶型也有变化,且线条式地被与造型树相结合显得干净清爽。 ![]() D. 采用类花境形式,外层修剪型地被显得干净,内层地被以不同块状大小、高低错落组合为主,显得自然。 8、构筑物周边 (景墙、亭子、廊架、跌水等) ![]() A.景墙前面地被通过地形起隆使得地被形态饱满,地被形式有延伸感与景墙图案结合较好。 ![]() B.景墙前整体构成图案,地被层次明显且线条简洁,凸显景墙主体。 ![]() C.亭子周边地被采用两层等宽放线与列植球体结合,在狭小场地地被线条要简洁处理。 ![]() D. 石头边要多运用自然型植被把硬质石头柔软化,且凉亭是人停留场地,地被搭配要丰富,吸引视线。 ![]() E.廊架一侧场地较窄采用三层小弧线地被形式,利用高差做出层次,突显造型区。 ![]() F.场地较宽处可采用类花境形式,做成内庭院小园景来配合营销通道所要打造的丰富度场景。 ![]() G.用规则式地被线条,背景用绿篱把两侧视线进行分割,强调纵深感。 ![]() H.在合适的空间场地或者墙体可以采用垂直绿化,地被可拼成不同的图案形式吸引视线。 9、广场及功能性活动场地 ![]() A.广场整体采用法式放线手法,形成平面式图案,给人端庄大气的感觉。 ![]() B.儿童区的主视点可以采用类花境的地被放线手法,要注意地被颜色搭配,且有毒带刺植物不要种。 ![]() C.绿篱作分割背景,地被线采用小弧度曲线,且用石子打底,注重参与性,整体构成图案。 ![]() D.地被线条根据园建布局采用几何形地被,强调整体性。 10、停车场及商业街 ![]() A.停车场用两层地被种植,相邻地被的宽度要有变化,颜色对比强烈。 ![]() B.停车场三种地被通过高差对比,且整体构成图案。 ![]() C.通过地被黄色与暗红色对比,且整体构成简洁地被图案,显得干净。 ![]() D.商业街通过地被颜色对比,且内层自然型地被与外层规整地被结合较好。 11、屋顶花园 ![]() A.采用模纹地被形式与塔形灌木组合,整体构成图案。 ![]() B.采用规则式线条收边,外层修剪型地被与内层自然型地被结合较好。 ![]() C.块状式地被,通过地被颜色、高差对比突显层次感。 ![]() D.小场地可采用一层地被种植,显得干净整齐。 12、人工湖及河道边 ![]() A.人工湖边一般种植亲水性地被,且地被线条不要沿着驳岸整条种植,要与组团地被相互结合。 ![]() B.一般驳岸采用自然型地被,可以把地被颜色突显出来吸引视线。 ![]() C.采用草坡入水方式处理,在水边点缀团状水生植物显得自然。 ![]() D.水生地被注意不同品种的面积大小变化。 13、建筑周边 ![]() A.建筑周边绿化空间较大的,可采用大弧度地被曲线,把草坪空间突显出来,地被层次要注意颜色对比。 ![]() B.场地较小可用小曲线,在视点位置可采用花境地被形式。 ![]() C.小场地也可采用线条式地被,通过地被长短不一来形成变化,颜色对比明显,但要控制好地被宽度、面积比例。 ![]() D.地被使用规则式线条与园建线条相结合,相邻地被高差明显,修剪整齐干净清爽。 优秀的地被配置及放线手法有助于我们打造更好的景观效果,希望本篇文章内容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