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大师龚鹏程为当前书院文化发展把脉

 东佳书堂 2019-09-07


书院,近来已成了一个热词。不但出现各种文化培训机构、教育团体型态的书院,也有地产小区称某某书院,或者会所改名为书院的,形式各异,功能不一,但都予人较为高大上之感。各地原先残破的书院遗址,也在这一波风潮中开始被关注,获得了重修的机会。另有一些公办讲座、社教活动,也与书院挂钩,诸如此类现象,令许多观察者惊呼:“书院热来了”!


看起来,书院热确实是热,现今书院号称已有上万家,但实际经营及发展,其实存在许多困境,因此书院的主事者也都急于寻找出路。


本届“中国书院联谊会及当代文化视野下的书院发展论坛”,即因此而召开。鹅湖、白鹿洞、石鼓、应天等数十家书院及都江堰文庙之代表,6月5日齐聚潮州,在韩山书院举行会议,共商对策。


大会特请国学大师龚鹏程先生做主题演讲,昭示南针。因龚先生早在九十年代即在台湾创办恢复传统书院精神的现代大学,近年又在大江南北重建了十数所书院,其实践经验和活化理念,均值得现今办书院的人参考。


龚教授由最近大陆政治儒学、台湾心性儒学之争讲起,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两者其实都不足以概括儒学的发展,落实于社会生活的儒学面向更值得注意。而在生活的儒学中,民间讲学传统逐渐发扬,配合教育改革的机遇,才使“书院回归”成为现实。台湾于九十年代开始尝试将传统书院和现代大学相结合,以经典教育、通识教育、礼乐教育的管理学之人文化为内容。近十年大陆之书院重建、孔庙复活、礼乐重光等现象也有类似的脉络。目前书院甚且与古村复原、乡村自治、社区改造相结合了,前景无限。

著名学者龚鹏程赠书东佳书院

但问题也很明显,目前良莠不齐。号称书院、而其实没书、没学生、没大儒讲学、没学术宗旨的比比皆是。会所、蒙馆、文化沙龙都叫书院。老书院没人去、没人管的也仍大一堆。整体上是缺乏独立财务支撑、缺乏独立教育体系、缺乏联合支援系统、缺乏对书院精神的掌握,故乱象频仍。


龚教授提供了不少实践经验为与会者解困答疑,也建议书院主事者要一方面提升本身师资及运营人才之素质,一方面善于联合同道,协同发展,且要坚持信念、立稳脚跟、才能迎接书院发展的大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