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是我国近代以来最后一位大儒者。 然而就这样一位“第一完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笨人”。
曾国藩小时候并非天资聪颖,其智力甚至可以说的是中下水平。
他与同时代的文人墨客相比差很大一截。
比他小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同样李鸿章也是17岁中秀才;梁启超比曾、左、李都晚,但是个神童,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而曾国藩21岁才考中秀才,27岁才中进士。
梁启超也在《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文中,这样评价曾国藩:
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
那一个资质愚钝的小孩,怎么就成为了一代大儒了呢?
曾国藩这样总结自己成功的八字箴言: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这八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些道理我们看似都懂,但真正要做到并非易事。
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战胜困难其实是在战胜我们自己。
曾国藩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说: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为什么世人碌碌无为,都是因为懒惰导致失败; 为什么成功之后的人走向了没落,因为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能否守住一个“恒”字,是一个人成败的关键。
曾国藩在自己而立之年,制定出了每天必修的十二课: 1.主敬 着装整洁,内心端正。 平时心态平和,遇事也不慌张,能泰然处之。 处理事情时沉着应对,做到心无旁骛。 让自己保持阳光的心态,影响自己的同时照耀他人。 2.静坐 每天睡前,不管时间多晚,都雷打不动地静坐一小时。 回想自己一天的言行得失,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感悟人生。 3.早起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不应该浪费在睡梦中。 早起对于一天的时光很重要,能控制自己早起不贪睡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强的控制力。 4.读书不二 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去翻看其他书籍。 每本书都有其体系,同时读两本常常使自己的知识混乱,对于自身提高没有任何用处。 5.读史 读史使人明智,多角度思考问题。 读史使人明白是非善恶,教我们为人处事之道。 不管是为了别人还是为了自己,都应当坚持这一习惯。 6.谨言 君子讷言,说话谨慎是处事第一要务。 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最后都会惹祸上身。 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下,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谨慎说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