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养食疗与饮食文化(老年大学讲义:第1讲)

 凌云悟道 2019-09-07


教学内容: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的学科概念及其内涵;了解国家推广的营养膳食标准;掌握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食物宜忌及食疗菜谱。

 教学重点:讲解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学习国家推广的营养膳食标准;介绍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食物宜忌及食疗菜谱。

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概述

         一、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营养食疗主要介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物及食物中所含保健功能性的物质;需要此种保健功能食品的人群;保健功能性营养食疗的原理、做法;功能性食物分别与其它食物的禁忌等。指导人们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补相应的食物,给出的指导性食疗具有预防、治疗疾病的双重作用。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饮食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漫长、文化沉积深厚、结构体系稳定;涉猎学科门类繁多、博大精深、独秀于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兼收并蓄,生命力旺盛。

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西方人注重食物营养(营养的保存程度和烹饪的科学性是其评价美食的标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原料使用、分解工艺、调味技术、刀工火候、烹调方法和饮食行为等方面也有不同。

“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课程使用自编教材讲义。分32讲分别对营养学常识、烹调技术、食疗方法、饮食文化(包括茶、酒文化)进行讲解。《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班学制壹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落实16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不断进步和更新,我们的课程也会与时俱进,不断满足老年大学学员的需求。

中西方饮食文化在原料使用、分解工艺、调味技术、刀工火候、烹调方法和饮食行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饮食烹调方面我们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西方人重食物营养,营养的保存程度和烹饪的科学性是其评价美食的标准。

二、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营养素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于1997年、2007年和2016年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三次修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201651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为了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而制定的法规。自2016513日起实施。

    近些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

    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

    俗话称病从口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为使其更加切合当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需要,2014年起,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2014年,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指南》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最近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及资料而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居民实践平衡膳食,获得合理营养的科学文件。其目的是帮助我国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以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

新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同时推出了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三个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为方便百姓应用,这次还特别推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帮助百姓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指南》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 

膳食指南建议要求: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优先选择鱼和禽。

吃鸡蛋不弃蛋黄。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6、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

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和特定人群膳食指南的内容,理顺了条目顺序,在坚持以科学为依据的基础上,突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内容更加丰富通俗,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科学诠释当前居民在合理膳食上的误区和难题,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每个条目下均设有对条目中心内容进行阐述的提要和对条目涉及的有关名词、概念以及常见问题进行科学解释的说明。部分条目还附有参考资料。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分析,对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教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这次特别编撰科普读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讲百姓关心的常识,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营养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内容进行科学讲解。

三、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食物宜忌及食疗菜谱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于公历90709日交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早晚的温差较大,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白露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白露的“露”是一种自然现象。节气至此,白昼阳光尚热,水汽蒸发,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

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阳气在夏至日达到顶峰,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时节的民俗

    1、收清露: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2、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3、吃龙眼: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适合白露节气的食物

    1、梨:清心降火解秋燥。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方法。

     2、大枣:宁心安神抗过敏。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3、菊花:祛燥润喉防感冒。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达到祛火润肺的保养目的。

     4、红薯:预防癌症助排毒。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白露节气的食谱

    1、莲子百合煲
  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2、柚子鸡
  配料: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法:公鸡去毛、内脏洗静,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3、银杏鸡丁
  配料:银杏(白果)100克,无骨嫩鸡肉250克,蛋清2个,高汤、白砂糖、绍酒、淀粉、味精、香油、食盐、油、葱各适量。
  做法:白果去壳,在油锅内煸炒至六成熟,捞出剥去薄衣待用。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烧热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烧至六成熟时,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继续翻炒,至熟后连油一同倒入漏勺内沥去油。再在锅内倒入少量油,将葱段煸炒,随即烹入绍酒、高汤、食盐、味精,把加工过的白果鸡丁倒入锅内翻炒,用湿淀粉勾薄芡,出锅前淋入香油,搅拌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补气养血,平喘止带。本方可作为老年性慢性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及妇女带下证患者之膳食。

白露节气生活宜忌事项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家庭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更为适宜。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

    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白露时节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脚部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并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所以,有“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的说法。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凶。因此,白露应注意脚的保暖,鞋袜宜宽松、舒适、吸汗。

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营养食疗与饮食文化》第1讲小结

本讲主要讲解了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学习了国家推广的营养膳食标准;介绍了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食物宜忌及食疗菜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食疗和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不断进步和更新,我们的课程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老年大学学员的需求。

本讲讲义在我的“个人图书馆”,网址:http://wuyichao550816.360doc.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