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鲫鱼(不能与糖吃,热疾不能吃)

 mengzi2069 2019-09-07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鲫鱼入胃,治胃弱不下食;入大肠,治赤白久痢、肠痈。脾胃主肌肉,甘温能益脾生肌,故主诸疮久不瘥也。""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②《医林纂要》:"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

③《本经逢原》:"鲫鱼,有反厚朴之戒,以厚朴泄胃气,鲫鱼益胃气。凡煅,俱不可去鳞,以鳞有止血之功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鲫鱼

拼音Jì Yú

英文名Goldfish

别名鲋、鲫瓜子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1.《蜀本草》:鲫鱼,形亦似鲤,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所在池泽皆有之。

2.《本草图经》:鲫鱼,亦有大者至重二、三斤,性温无毒,诸鱼中最可食。又有一种背高腹狭小者名鮰鱼,功用亦与鲫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有一种重唇石鲫鱼,亦其类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鳃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鲫鱼,体侧扁,宽而高,腹部圆。头小。吻钝。口端位。无须。眼大。下咽齿1行,侧扁,倾斜面有一沟纹。鳃耙37-54,细长,呈披针形。鳞大,侧线鳞。背鳍4,15-19,鳍长,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之中间。臀鳍3,5,背、臀鳍均有硬刺。全身呈银灰色,背部色略暗。各鳍均为灰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鲫鱼适应性很强,是一种广温性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省区均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通血脉。主脾胃胃虚弱;纳少反胃;产后乳汁不行;痢疾;便血;水肿;痈肿;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或煅研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1.《食疗本草》:“食鲫鱼不得食砂糖,令人成疳虫。”2.《绍兴本草》:“热疾者尤不宜食之。”3.《宝庆本草折衷》:“忌猪肝。”4.“若多食,亦能动火。”5.《纳目》:“夏月热痢有益,冬月不宜。”6.《药性切用》:“泻痢忌之。”7.《本草省常》:“多食动火,同鸡食生癣疥,脚气人忌之,正月头有虫不可食。”8.《随息居饮食谱》:“外感邪盛时勿食,嫌其补也。煎食则动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