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未全开月未圆

 官展呈国学 2019-09-07
第三重境界——求缺惜福;
宋代蔡襄《十三日吉祥探花》:“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花没有全开,月亮没有圆满的时候,此时寻花待月的意境最美好。一旦知道了花和月都是无情之物,花要凋谢,月亮越亏缺,多情的人们就会感觉更加可怜和忧愁了。
正如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赠荷花》中所说:“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即: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是大自然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人们就是因为看到盛美的荷花容易凋谢,于是悟透了做人应该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以及“求缺惜福”的道理,因为越是“求缺”,最后福气反而更长久。
曾国藩也是深谙此法,因此积累了许多福报,于是他在家书中说:“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借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曾国藩还将自己的书房题名为“求阙厅”,时刻提醒自己要“求缺惜福”,知足常乐,切莫骄盈!

因此,境界越高的人,越能读懂荷花的第三重境界——“花未全”,求缺惜福。
年轻的时候,我们做人做事过于刚强,像荷花那样高洁,洁身自好;人到中年后,我们又学会了包容,像荷花那样“藏污纳垢”,做人外圆而内方;晚年时,我们懂得知足常乐,心安理得,又学习荷花那样“求缺惜福”。一个人,若读懂了荷花的以上三重境界,也就读懂了人生。
境界越高的人,越能读懂荷花的三种寓意,而不只是“出污泥而不染”!朋友们,你能读懂第几重境界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