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林先生,最近走路时常会踢到身旁的东西,几次都差点跌跤;开车也发生了几次擦撞。正值事业起飞的他,自认是上班太累了,因此不以为意。 今年公司体检时,被告知疑似有青光眼的现象,因此他赶紧到眼科做进一步详细的检查。检查后才发现,他患了青光眼,一部分的视神经细胞已凋亡并丧失功能,因此造成视野缺损,使他无法看清楚周边的物体。 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是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此病会造成视神经细胞凋亡、视野缺损、视神经盘凹陷萎缩,甚至视力永久丧失。 青光眼是视力的小偷。早期没症状,容易疏忽,当发现时往往已到青光眼的晚期。较幸运的人是因其他眼科疾病就诊时,意外发现青光眼,而获得早期的治疗。 常见的青光眼种类有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续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青光眼的症状 急性 可出现头痛、 眼睛红痛、突发性视力模糊、呕吐、恶心、看灯光有虹晕。 慢性 早期没症状。晚期症状可出现夜间开车视力不佳、常撞到东西、视野缩小、辨色力下降、阅读时会漏字、到陌生环境的行动困难, 甚至失明。 青光眼的原因 造成青光眼的原因有很多,最终都会导致视神经细胞丧失,造成视野缺损、视力下降。常见的原因如下: ·眼压过高,是造成青光眼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唯一可治疗的 ·眼部灌注压不足,与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偏头痛有关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 ·自体免疫疾病 ·细胞修复机制失调 ·血管系统调节异常 青光眼的风险 若本身有以下状况,则得到青光眼的风险会较高。 · 较高的眼压 · 年龄增长 · 有青光眼的家族史 · 高度近视或远视 · 较薄的角膜厚度 · 眼球外伤、眼球手术、眼内发炎 · 糖尿病、血压过高或过低、高血脂 · 心血管疾病 · 自体免疫疾病 · 甲状腺低下 · 偏头痛 · 睡眠呼吸中止症 · 血液循环差、贫血 · 长期使用类固醇 如何诊断青光眼? 经由眼科医生检查后,若有明显的视神经病变和视野受损,并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后,便可确诊为青光眼。 眼压高才是青光眼? 眼压高有可能造成青光眼,但却不是诊断青光眼的必要条件,还有许多因素都会造成青光眼。 有些人虽然眼压不高,却还是有青光眼,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有些人眼压高,但复诊一阵子后并无视神经病变,称为高眼压症。 眼压在一天当中是会变动的,仪器测量时可能刚好没量到高起的眼压,因此不能以单一次的眼压来作为诊断的依据,需要多次测量并复诊。 眼压会受到每个人不同角膜厚度的影响,较厚的角膜会测到较高的眼压值,因此评估时应一并考虑。 青光眼评估不应只有量测眼压,很多青光眼患者眼压都是正常的。 完整的评估包括眼压、眼睛结构、视神经盘、视神经纤维、视野、视力、角膜厚度等。 青光眼患者早期视野检查可能正常,但实际上已有部分视神经损失。因此若能早期评估视神经纤维结构的改变,就能更早发现视神经损失。 评估视神经的结构,传统检查大多依赖医生的主观判定,因此个别差异性较大。 青光眼的视力丧失不可逆,因此早期预防是最重要的! 若没有任何风险或症状 · 小于40岁:每5-10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 · 40岁以上:每2-3年。年纪越高则频率需越频繁。 若已有青光眼的风险或症状 · 每6个月至1年完整的评估。 · 检查后是疑似青光眼患者,需定期回诊重复评估,才能观察是否有任何加重的迹象,及早诊断及治疗。 · 检查后确诊为青光眼,应立即积极治疗。 青光眼的日常保养 ·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 规律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 保持心情平稳。 · 喝水足够但少量多次,不建议一次喝大量的水。 · 睡觉时头垫高一些。 · 建议多摄取青花菜、甘蓝叶、银杏叶萃取物、虾、蟹、鲑鱼、藻类,但目前仍需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其疗效。 · 少研究、咖啡。 · 避免情绪起伏过大、倒立弯腰、拿重物、吹奏乐器、咳嗽、憋气、便秘、使用蛙镜、揉或按压眼睛、暗室中看手机平板或工作、穿太紧的衣服或打领带。 青光眼的治疗 青光眼的治疗包含药物、激光、及手术,依分类及阶段有不同的治疗。这些治疗的目的都是借由降低眼压,减缓青光眼的加重速度。 治疗包括降眼压药水、口服降眼压药、静脉注射降压剂、激光、小梁网切除术、引流管置入术、白内障手术降眼压。 降眼压药水 种类有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α2交感神经致效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前列腺素衍生物、复方类等。 一开始目标眼压降低至少20%-30%。对于晚期或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更大幅度的减少眼压。研究显示,眼压持续低于18或远低于15的患者,青光眼加重的风险较低。每降低一毫升的眼压,加重速率降低约10%。 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 · 最常见降眼压药水,是第一线用药。 · 较少局部副作用如眼部刺激感或发红,因此在年轻患者或单侧青光眼可优先选用,以避免美观或两眼不对称的副作用。 · 较易有全身的副作用如呼吸困难、心跳变慢、血压降低、疲倦、晕眩。因此在老年患者应注意。心律不整或过慢、心衰竭、低血压、气喘、慢性肺病者应避免。 · 高血压患者若已在口服乙型阻断剂类的降血压药,可能会掩盖高眼压症。若再使用此类药水对降眼压效果不佳外,甚至导致明显的副作用。 前列腺素衍生物 · 降压效果最好,药效长。 · 副作用包括眼部发红、睫毛变长、虹膜颜色变暗、眼周皮肤色素沉积、加重干眼症、眼眶周围脂肪流失、头痛、黄斑水肿、虹彩炎。多数副作用停药后可逆。 复方类 · 如果单一药品降压效果未达预期,考虑换药或添加第二种药物。 · 复方眼药水结合了两种不同作用机转的药品,让患者更方便、增加配合度。 用药注意事项 · 点药后要轻闭眼,或按压鼻泪管五分钟,可降低全身性吸收,减轻药物副作用。 · 若使用两种药水,应间隔五分钟。 · 有戴隐形眼镜须先摘除,点药5分钟后才可再戴上。 · 若对药品内防腐剂有不良反应,可选择无防腐剂的降眼压药水。 · 若有点药水障碍或常忘记点药,另有持续释放型的降压药物,借由眼内植入物或泪管塞,自动释放药物。 · 为了有效控制眼压,药物需规则且连续使用。忘记点药或是私自调整药量,易让眼压起伏不定,造成青光眼恶化。 定期复诊很重要 · 开始治疗或调整药品时,应在6-8周内复诊。 · 若出现副作用,应提早复诊,医生会根据反应依状况调整用药。 · 若稳定则每3个月复诊,复诊视力、药品副作用、眼压、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 · 定期复诊才可及时掌握药效,依照患者情况不同,加减药量,或是接受激光及手术。 青光眼的预后 有些人尽管眼压控制很好,但仍继续加重。因为青光眼并不只与眼压相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例如生活方式、营养、本身疾病等等。 易加重的因素包括视神经已高度损伤、高眼压、家族史、服药顺从性差、未依照时间复诊、年纪大、心血管疾病等。 未经治疗的青光眼可导致失明。有1/3病人若未妥善治疗,在10年内会进展为终末期。 小提醒 眼压越高,发展青光眼的可能性就越高,并且会增加加重速度。所有的治疗方式,目的都在于降低眼压,进而保护视神经,减缓疾病的进展。 除了日常保养,按时用药、定期眼科复诊、依病情阶段调整用药,都是非常重要的。 青光眼如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只能控制而无法痊愈。目前无任何方法可让萎缩的视神经再恢复功能,只有定期检查,才有可能及早诊断并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