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价关系精讲之第二讲——量增价跌

 汝今能持否A 2019-09-08

前言

上一讲,我们讲了“量增价升”,没有看过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查看。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今天就不再重复了。

《夏目技术课之量价关系精讲之第一讲——量增价升

今天的课程针对性比较强,注重实战演练讲解,特别适合追求稳健派投资者。所以,如果你是这类投资者,那么今天这堂课对你今后的投资方向和方法的研究,夏目相信学会的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注意:今晚所涉及个股全部是一二线白马蓝筹类个股,所有案例只针对可以把握的机会!

什么是量增价跌

定义:成交量逐渐释放的同时股价下跌。

类型

类型一

原下跌较多,现跌幅渐少。

举例说明

类型二

下跌阶段中。

举例说明

类型三

上涨过程中,出现止涨下跌。

举例说明


来讲案例

案例一

东山精密

各位通过上述视频的讲解学习之后,再来看下面这个案例,是不是就一下看明白了。如果还看不懂的,那么建议再多看一遍上面这个视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小试牛刀

海康威视

包括来看下面这支恒瑞医药

难度适当加大,但是学会了上面这个逻辑的朋友,夏目相信,你也一定看的懂我在图中画的几条线的含义。

案例三

大族激光

案例三

海尔智家

特别讲解

中兴通讯

(因为一篇文章只能放3个视频,所以接下来的课程只能是用文字和图片了。)

这个票也是我们本周潜伏的一支个股,并且获利丰厚。

大家看过前面的视频讲解之后,再来看夏目图中画的圈圈。当时也是因为利空放量下跌。而且是下降通道之中的放量下跌。

那么,这里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是主力出货;第二,是主力故意对倒筹码制造量能,洗出一部分散户。

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是哪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我们来分析下面这个震荡箱体。

如果是主力出货,那么后面两次的反弹到最前面的那根放量长阴线最高点附近是为什么?

散户不可能会有那么强大,能来使得这么大的一支个股出现大幅的波动。所以,这里面很可能还是主力行为。

那么,如何来确定到底是不是主力行为呢?

如果后面两次的反弹不是主力行为,那么散户自己操盘,现实吗?显然不现实!

那么,为什么主力要进行多次反弹到前面放量长阴线的高点呢?

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试探这根放量阴线的抛压!

我们再来看下图

第一次反弹,有小幅的放量,说明有一定的抛压,所以第一次反弹的最高点主力没有选择直接突破,而是选择了回调。如果这里还不是主力行为的话,那么回调下来就不会连续出现两根假阳线(假阳在很多时候都代表了强支撑)。但是第二次反弹,主力选择了跳空高开进行突破,但是这次几乎没有放量,说明这里的抛压已经很小了。所以第三次反弹的时候,主力就可以一举进行突破!

上面讲的是技术层面的分析,另外一个原因,前面也跟大家讲了,是科技股补涨逻辑。像沪电股份、生益科技、卓胜微等等这些科技股都走出来了中长线的大涨甚至是翻倍行情。包括中国软件,短期内连续上涨将近50%,中兴通讯作为科技股里面的代表性个股,那么它的补涨需求就会比较大。所以结合技术面分析和补涨逻辑,夏目在前面提示了大家进行潜伏。目的其实也很简单,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票来给大家讲解《量增价跌》这节技术课程。夏目说过,我讲的课程,每走一步都是在为下一步做准备!

大家听明白夏目的分析了吗?

买卖法则

买入:回调企稳确认反弹后介入,或者填坑后进行介入。

卖出:进入上升趋势后,可以按照20天线以上持有为原则, 加速上涨阶段则以5日线为原则。

选股范围

优先选择

1、一二线白马蓝筹股,例如家电、白酒、医药等板块

2、趋势大题材,例如18年的医药股,19年的猪肉股,大科技

3、上百亿级的流通盘

说明:

A股虽然是投机市场,但是对于机构而言,优先选择的就是上述这类个股的操盘,业绩稳定,上市公司能够做到上百亿级甚至上千亿级,很大程度上是由业绩驱动。多数机构研究人员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所以,他们在选择个股标的时,必然是优先选择蓝筹类个股。 

还有一点很重要,万物皆有周期,股市亦是如此。A股10年还在3000点附近徘徊,中国股市才30年,要爆发长线牛市行情有难度。周期性表现更为明显,主力更为侧重波段套利行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白马蓝筹波段性行情依然具备,也就是说今后白马蓝筹股出现爆量杀跌的投机机会还有很多!


好了

今天的技术课就讲到这里

留言板就不开了

如果有问题的

就到昨天的复盘里面文末的留言板去留言吧

我得赶紧把文章发出来

看完了课程

要劳逸结合

给各位老板奉上封面美女图

最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