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菜“味型”析

 犇羴鱻馫 2019-09-08

文/廉明 孟波

煎和滋味,济以盐梅,拂彻膻腥,加之姜桂。——古谚

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中国烹饪, 由鲁、 川、 粤、苏等地方菜系所组成。 这些菜系虽皆 “五味调和”,然又嗜味各异。“南甜北咸”“山东人嗜葱蒜,苏人嗜糖,湘蜀人嗜辛辣, 粤人嗜淡食。” (《清稗类钞》)这些简要的关于食俗的断言, 都是言之由衷的。 所以各大菜系之间的千差万别,最根本之不同就是“味”别。

菜系体现的地方风味特色,突出地表现在调味方法上,并通过这些方法形成了各种 “味型” 的菜品。使菜肴千变万化,各有千秋。鲁菜,是一个历史久、影响面较大的菜系,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调味特色。这些特色概括起来就是:以咸味为基本,有咸、鲜、酸、甜、 辣等主要“味型”,味纯正浓厚,咸甜分明,较少复合口味,以“清汤”取其鲜味。用“烹醋”以取酸香,对辣味取自葱蒜,“拔丝”“挂霜”是甜菜的出源。由于凉菜、热菜的烹调与调味方法有别, 故在“味型”分析时,加以区别罗列。现仅就鲁菜主要味型的特色,加以分析。

(一)咸是基本的味型

调成天上中和鼎,煮出人间富贵家。 ——《咏盐诗》

自从 “夙沙氏煮海为盐”,食盐成为人类饮食中继用火熟食之后的第二次革命。山东地临东海,齐国即因“渔盐之利”而兴盛于时。盐,是调味的基本原料,也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矿物质。从调味角度讲,独盐能与诸味调和。王莽云:“盐者,百肴之将。”(引自《随园食单》)盐是调和五味之根本, 是咸味之来源, 在鲁菜的烹调中,济南菜多用“盐水”,是盐加清水溶化开再用, 这样较直接用盐要更加均匀。咸味的取得除盐之外,山东还有酱(各种酱: 甜面酱、 豆瓣酱、辣酱、虾酱、鱼酱、老虎酱等)、酱油、豆豉、豉汁、腐乳……这些由盐衍生出的调味品,在烹调中多有使用。用酱的历史在山东是悠久的,孔子 《论语》就有“不得其酱不食”之说。山东用酱还多有生食的习惯,这就是大葱蘸甜酱的特殊吃法;在烹调中应用又多以炒熟酱为之,其法叫“飞酱”,是用热油下面酱,炒至面酱放香,再下主料烧炒,山东的“黄焖”“酱爆” 等都是这样烹制的。此外,还有先将主料 (如肉块) 放入面酱中腌制一段时间,使之入味,再进行烹调,其味浓郁,如“火爆燎肉”。

用豆豉、豉汁作为调味品,山东古已有之。《释名》曰:“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故齐人谓豉声如嗜。”可见豉之音是山东方言,又古歌曰:“美豉出鲁门”。在《齐民要术》中言山东菜之烹调,豉与豉汁是常用之品, 直到清代仍多使用。但近代已不使用了,豉汁由酱油取代,现在作豆豉,仍有生产。济南的“五香豆豉”、临沂的“八宝豆豉”,仍是当今的土特产品,受到食者欢迎。

鲁菜中,咸味的味型,大致可有鲜咸、香咸、酸咸、甜咸、小酱香、大酱香、 酱汁、酱五香、咸香、咸麻等型。

(二)“汤”是鲜味之源

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行谚语

山东菜系中,济南菜素以制清汤、奶汤著称,并成为一大特色。以清汤或奶汤做成的汤菜,其名菜甚多。如“清汤燕菜”“清汤银耳”“汆黄管脊髓”“奶汤蒲菜” “奶汤鸡脯” 等,都是鲜味醇厚的菜肴。

清汤、奶汤在烹调中作为提“鲜”的调味品。除甜菜外,几乎所有熟炒菜都要应用,在爆炒、清炒、锅塌、熘、烩等烹调方法的兑汁中,都要加入“清汤”。在“白扒”菜中,要加入“奶汤”。

山东菜的清汤制作,选料精,提炼纯,其味殊鲜,方法是用鸡、鸭、猪肘煮数次,另用鸡腿肉砸成泥,为“红哨”,用鸡脯肉砸成泥,为“白哨”。先将红哨入汤中清一次,再用白哨清一次,这样既使鸭、鸡、肘之鲜味入汤中,又使鸡 “哨”中之鲜味溶入汤中,然后滗(bì)出渣子,使澄清,晾过之后,谓之“清汤”。制“奶汤”则用煮过清汤的骨架子,用旺火沸煮,煮成乳白色即成。

制汤的历史,在南北朝成书的《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用骨汁煮豉,色足味调,漉(lù)去滓,待冷下盐,适口而已。”这种制法较今为简,但此味用于调味,已够适口的了。

山东菜系以“清汤”提“鲜”,富于营养,较如今的“味精”有过之而无不及。通观全国各地皆有制汤的方法,然稍加比较,当以山东菜的制汤为上乘。

在鲜味的味型中,凉菜中“炝汁”调味的“鲜咸”;热炒菜中鲜咸、五香、酸辣、咸香、咸麻等都用清汤提鲜。

(三)烹醋与酸味的应用

起自耕农,终于醯醢(xī hǎi)。——《齐民要术》

[注]醯,酸也。

在烹调中要用“酸”味,如今基本上是用醋。但山东菜在烹调中用醋不仅取酸,还取其香。方法是用热油先烹醋,烹至醋味放香时,再投入主料,这样炒出来的菜,有浓郁的醋香味,酸味甚微,如“爆炒肉片”“炒腰花”,就是“咸酸”味型。

另外,在做“糖醋汁”时,先把葱、蒜米炸过后,也要热油烹醋、再加糖,成为“甜酸”味型;再加“炸熘”“焦熘”菜在烹汁时,也是先单独烹醋,再加入兑好的汁调味,味型是 “酸咸”。以上这些味型中,酸味是较柔和的。

“醋辣鱼”“酸辣鱼块”“酸辣汤”“招远蒸丸”(又叫“山东蒸丸”) 这些山东名菜,又是另一种用醋的方法,就是在汤汁中直接加醋,其酸味浓,行语叫味“冲”,有时在汤汁中与胡椒面共用,成为“酸辣”味型。总之,不论是烹醋,还是直接兑醋调味,较少有单独用醋之时,多是与其他味调和而成。

(四)甜味的特殊菜肴

北地而今兴缠果,无物不可用糖粘。——蒲松龄

山东宴席中要咸甜搭配,甜菜多在后上,以调口味,这种安排方法,历史也已十分悠久。清初文士蒲松龄所称“北地而今兴缠果,无物不可用糖粘”,就是指的山东西部常用的“拔丝”菜,还有在“拔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琉璃” 菜;而在山东胶东地区甜菜是“挂霜”,这两类甜菜的烹制方法,在山东都是很普遍的,乃至民间家中都能制作。

“拔丝”菜操作时,把糖熬化,使其变成琥珀色时再放入原料,使原料裹匀糖汁,装盘后挟起原料,即能拉出很长的细丝,成为宴席中的趣味菜肴。“琉璃”菜是将熬过的糖汁裹匀原料外层,晾凉后结成一层亮而硬的糖壳,名曰琉璃。

“挂霜”则不能把糖熬得太过,只需溶化,去掉水分,裹匀原料,晾凉后白糖又在原料外层还原成一层白糖“霜”,著名的荣城“糖酥丸子”、烟台的“酥白肉”,都是“挂霜”菜。

(五)生食葱蒜以取其辣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民谚

山东人生食葱、蒜是远近闻名的,历史记载俯拾皆是。《中华全国风俗志》称,山东“葱以章丘为最肥美。男女皆好食之。”《中国实业志》载:“葱,鲁人多生食。小煮亦与其他菜料同煎,作为香料,四时可采,惟至冬月,则最为柔软,味亦最美。”又记“山东之葱,约有三种,一为大葱,一为羊角葱,一为鸡腿葱。大葱以章丘为最有名,味甘而辛,可生食,产量最多。”可知生食之大葱,以章丘产者为佳。用生葱蘸甜面酱更是别有风味,为民间常食,之后这种吃法随着山东名菜“烤鸭”“锅烧肘子”“清炸大肠”“炸脂盖”等进入高级宴席,成为传统吃法。

另外,用葱作为调味品,山东烹饪中十分繁多,“葱油”“葱椒绍酒”“葱椒泥”“葱油泥”等都是;用大葱作为原料做成的名菜,如:“葱烧海参” “葱烧蹄筋”“葱爆肉”“葱烧肉”“葱扒鱼唇”,都是离不开大葱的。难怪人们说: 如言山东菜,菜菜不离葱。

蒜,也是山东的著名产品,“鲁人最喜生食。”大蒜的蒜头、蒜苗、蒜苔都可供食,“故蒜一身殆无不可食,而与有腥气之肉类 (如羊肉、羊血) 共煮之可以除其腥气。” ( 《中国实业志》) 食生蒜还可杀菌消毒,所以山东在夏日的凉菜、 凉拌菜、凉面中都要佐以蒜瓣或拌以蒜泥,既为取其辣味,也能消毒。可见食葱、蒜都是有益于人的。

在概括山东食俗时,以生食葱、蒜成为鲁人之嗜好品。《清稗类钞》说得好: 北人好食葱蒜,亦以北产为胜,无论富贵贫贱之家,每饭必具。此言不为之过。

鲁菜“味型”析

鲁菜“味型”一览表

注:本文曾发表于《中国烹饪》杂志1985年3月烹饪理论研究栏目。

鲁菜“味型”析

葱烧海参

鲁菜“味型”析

大虾烧白菜

菜品制作:北京宛平盛世京鲁菜馆 刘洪生

点评/刘万庆

葱烧海参,胶东经典名菜,属鲁菜系。此菜以水发海参、章丘大葱为主料,成菜以浓汁、浓味入其里,浓色表其外,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效果。海参营养丰富、柔软香滑,葱段香浓、味醇,汤汁浓厚,拌饭绝佳。此菜涨发海参是关键,要达到柔软、润滑而又有韧性。过之则口感烂,欠之则口感脆。

大虾烧白菜,胶东经典名菜。此菜以大虾、白菜为主料,荤素搭配,白里透红,口味鲜美,尤其是白菜吸收了大虾的汤汁,鲜美无比。此菜烹饪关键一,先炒白菜后炒虾;关键二,炒虾时一定要炒出虾脑,虾脑是大虾中最鲜美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