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几句围棋

 bjchyxu 2019-09-08

围棋的历史非常悠久。《碁经》(敦煌石室古写本),这是现存最早的围棋专门论著, 现存于伦敦博物院。其中内容包括:“碁经”七篇;“棋病法”;梁武帝《棋评要略》等。

之后,古代还有很多围棋专门论著,如宋代的《忘忧清乐集》,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本有关围棋著作的善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忘忧清乐集》里面收录了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著名棋局、棋谱、棋经等;书名也很有趣,下棋逍遥忘忧、清静快乐,所以叫《忘忧清乐集》。这本书的作者是宋朝一个叫李逸民的人。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个中缘由大概是因为从宋太宗赵光义开始即喜爱下围棋。后来李逸民也成了宋朝一位专门陪皇帝下棋的“棋待诏”,他在围棋方面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上升到理论高度,编撰了这部著名的《忘忧清乐集》,收录了北宋仁宗时张拟撰《棋经》十三篇,宋徽宗赵佶御制诗一首,南宋初年刘仲甫撰的《棋诀》四篇,张靖撰的《论棋诀要杂说》一篇,以及《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面》、《明皇诏郑观音弈棋局图》、《诸国手野战转换十格图》和开局棋势诸图谱等。这本书为中国围棋史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里面收录的棋谱十分丰富,许多棋谱今天依然是围棋专家研究的对象。

南朝粱·任昉《述异记》说:人生如棋,世事亦如棋。仙人弈棋是轻松的游戏;凡人寄心于方寸之间,是为了暂时忘却苦闷与烦恼。历朝各代的文人骚客,也曾思考过如何下好人生这盘棋,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观棋烂柯”的华丽诗篇。其中一首,宋王炎《游东山·烂柯 》颇有趣:

手谈一局未了,叶落花红几回。   

只恐云迷归路,不容樵客重来。

“手谈”、“大棋”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围棋的特点。坐隐——围棋的别称之一。烂柯 ——一个樵夫欣赏围棋至斧柯朽坏的故事,体现出围棋的博大精深。

围棋是一种充满想象力、哲理和智慧的游戏,它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思维方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等等,在这方面已有很多专门家写了文章,没有必要再多说什么。我只是觉得虽然自己学下围棋时间也不短,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却还是一个“菜鸟”,进步不大,顶多是业余初段水平,现总结一下,除了自己没有拜师学艺、刻苦学习钻研外,主要原因应该是没有用哲理和智慧来研习围棋,首先是没有大局观,在下棋的时候往往贪图局部利益,贪图局部争胜负,贪吃对方之子,反而丢了大场;没有弄清“弃子争先”、“不得贪胜”、“入界宜缓”、“舍小就大”等围棋十诀这些的理论。因此要下好围棋最根本的是要有大智慧、大局观,处理好大局与局部的关系;当然亦要注意局部的得失,积小胜为大胜。这要看保局部是否影响了大局的利益,如果是,则要坚决“弃子争先”,牺牲局部,换取大的胜利。足球名将容志行大哥下围棋这方面处理得好,我看他下棋大局观强,争先意识强,抢占大场(战略要地)意识强,尤其是收关意识强。往往他与对手下棋收关时少10目左右,由于他善于收关反超对手,直至最后关头争胜负。我看容志行大哥下围棋和他过去踢足球一样,一个共同点是意志品质顽强,永不言败,战斗到底,而且善于动脑筋,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运用智慧和技术击败对手。

现在我也觉得,提倡少年儿童学习围棋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学习围棋影响学习成绩,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学习围棋可以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使他们自小就养成爱动脑子解决问题,达到一定目标的好习惯。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学校里一些下围棋好的学生,他们的功课成绩大多也是优秀,而且比较有礼貌,待人和气。这些都是学习围棋养成的宁静致远的好习惯。

大家都知道,围棋本身就体现了“中和”的精神。围棋的出现反映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强调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尧的儿子丹朱生性顽劣,于是尧就发明了围棋,让丹朱沉迷其中,不致四处为非作歹。这个故事本身就说了围棋的教育理念。

郭苏淮草2019.9.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