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断地把自己放低

 江山携手 2019-09-08

段惠民比我年长,是不折不扣的老大哥。但是,每一次通话联系,他的热情与近乎谦卑的话语,总让我感到一种踏实有力的清朗。慢慢地,我也就习惯了他那种总是站在低处与人交流的方式,以及喜欢把自己放低的生活姿态。四月份,他的新作《做智慧班主任》出版。几乎是在最快的时间里,我便收到了他的馈赠,还散发着浅浅墨香的新书。

在引言部分,我毫无意外地读到了与他人品极其一致的文字。他把引言的题目定为“我是乡村小教师”,不仅是乡村,还是小教师。这个小,自然不是指年龄上的数目,而是一种自谦,一种他早已经习惯了的人生哲学。虽然十八年的努力,已然让他从一个成长环境贫瘠的乡村教师,走向了全国闻名的教育专家——一个不停地著书立说,频频往返于各地教育讲坛,用自己的智慧教会了更多人像他一样开始坚持和坚守的引领者。但是,在他看来,那些加在他身上的所有荣誉光环都是身外之物,唯一可以清晰解读他身份的还是老师,并且是小小的老师。细读他的成长经历,简单朴实的文字无不在告诉你:正是因为他时时把自己看作是小老师,才成就了今天这个大写的老师。

整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主要是讲了他在生活中感悟到的教育智慧。“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是段老师提出一种教育理念。在他看来,生活才是真正的教育,天地就是最大的课堂,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教育思考的源泉。他的很多教育主张,也就来自于一些生活之中的细微之处:去厕所,听到保洁员与小男孩父亲的争吵,他就从便器设置的不合理中悟到了教育;从大陆与台湾对熊猫的不同叫法,他就敏锐地提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观点;从一处景点的标语,他就告诫自己“不了解学生,就免开教育之尊口”;从一粒形状独特的辣椒,他就坚定地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小处着眼,在高处思考教育,这或许就是段老师的一种教育思维常识,而这份常识,无疑来源于他一贯的为人处世的风格。

下编则主要是讲了其他人带给他的教育思考。在段老师看来,书籍是教师最重要的他人。而读书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自我超越以及道德品质的涵养等,其他任何培养手段都无法替代。在本书中,他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以及读书带给他的成长。而在论述读书的功能上,他依然保持了自己低姿态的思考,用最为形象、朴素的语言解读了深刻的教育。比如,他用“无论吃牛肉、羊肉还是蔬菜,造得都是人血,长得都是人肉”,这样一种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比喻,说明了博览群书就一定对教师成长有益的道理。这样的语言,恐怕也就只有段兄可以信手拈来,让人在哈哈大笑中,顿悟人生的真谛,教育的真经。

段老师自称小老师,这是一种对自我的人为降低。但这种降低,只是在警醒自己时时保持谦卑之心,绝无自我鄙弃之意。相反,他“位卑未敢忘忧国”,虽是小老师却执意要做大教育。“小狗也要大声叫”,就是他这种教育豪情的最好抒发。在他看来,即使身为“小狗”,也不能也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惶恐不安。相反地,他倡议每一位教师,无论身份高低,都应该学会“汪汪”,都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他颇为坎坷的成长,近乎精确地诠释了“小狗也要大声叫”的真谛。

其实,把自己安放在何处,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维。同样是一粒砂,若是浮在空中,便是惹人嫌弃的尘埃;若是卧在土里,便是可以养育生命的土壤。尘埃与土壤,两者截然不同的价值,就在于你自己的选择。如同我们自身,若把自己托举得过高,得到的不一定是仰视,也有可能是不屑一顾的轻蔑;若把自己放低,放低,再放低,得到的未必就是鄙夷,更有可能是由心而发的尊重与敬佩。

也许,这就是段惠民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告诉我们的人生智慧:不断地把自己放低,再放低,直至尘埃,恰恰可以成就自己的高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