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通史第五十集唐朝对外关系(3)

 陆一2 2019-09-08

中国通史 第五十集  唐朝对外关系 (3)  

      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日本最好的例子是豆腐,豆腐是中国人在汉代发明的,它味美、色白、质嫩,堪称中国的国粹。日本奈良时代留学中国的僧侣将豆腐的做法带回了日本,最初,它只供贵族和僧侣食用,普通老百姓是吃不到的。日本文化很精细,事无巨细,而且非常微观。他学了一个东西就容易把它变成一种信仰,一种极端崇拜的事物。日本国风文化,就是在吸收消化唐代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地建立自己的、带有主体性的、本民族的文化,如果要没有唐风文化时代的话,就不可能有后面的国风文化时代。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日本、新罗的大量僧侣也来到中国。其中,来自新罗的高僧金地藏更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唐玄宗时期,年轻的新罗王族金地藏毅然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乘船涉海来到中国,到处游方。后来看中了池州九华山,于是入山修行,金地藏住在岩洞里,过着清苦的禅修生活,后来一些当地人上山,发现这位苦修的新罗僧人,不禁肃然起敬。九华山因为金地藏,成为中国佛教四大道场之一。

      唐朝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甚至北非地区有着密切的政治、贸易和文化往来。广州港,是唐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从开元前后开始,唐王朝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专门负责海外贸易实务,在这里,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料、珍宝、积载如山。还有许多来自斯里兰卡、伊斯兰世界和东南亚不同族裔的人都在这里访问或定居。据记载,大型外国商船每年到达广州的有四千多艘,通过贸易,新鲜的物品源源不断进入中国。

       公元671年,唐朝高僧义净从广州出发,正是沿着这条国际航线,前往印度求法。义净在印度周游佛教圣迹,并在那烂陀寺学习十年。685年,她仍取道海路东归。在南海一代有滞留近十年。最终于695年回到洛阳。在返途停留在南海时,写下了两部名著,一部是《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了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往后的四十多年间,51位僧人到印度游历、求法的事迹。另一部则是《南海寄归内法传》,主要记述印度与南海地区的佛教、社会经济生活及文化发展状况,这两部书都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人们更为熟知的,是在义净之前,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去印度求法的另一位高僧——玄奘,这是一次伟大的文化交流之旅。贞观三年(公元629)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游学于天竺各地,十六年后回到长安。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唐朝时期是中国大量吸纳印度文明的时期,除了佛教之外,印度天文学、数学、医学和语言等学科也纷纷被吸纳到唐朝外来文化的洪流中,与此同时,中国的手工艺品、文化艺术也不断传入印度。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宽容、开放的唐王朝对西域和更远地方的来客产生了不可抵挡的向心力。在这条传统的丝绸之路上,既有不绝于耳的金戈铁马,更有中亚与唐朝的使者、商人、僧侣风尘仆仆,不绝于道,西域文明被源源不断地带入中国。与此同时,唐人从不放弃对新鲜事物的探求和学习,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唐代文学作品中,或真实、或夸张地描写了许多来自异域的神奇人物和物品。

       唐朝,犹如一个巨大的文化交流中心,海纳百川,以极其包容的姿态,将各国、各地、各民族的宗教、艺术、科技以惊人的魄力吸纳进来,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形成最富魅力的唐朝文明。唐朝文明,是吸纳和进取的代名词。唐朝的文明,也是给予和贡献的典范,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给唐人带来了自信、宽容、好奇、开放的时代精神,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成为唐朝重要的文化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