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丨王羲之靠“床”上位,到底靠的是什么?

 youxianlaozhe 2019-09-08

说道床,想必东床快婿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谢郗桓庾,是东晋最有名的五个望族。在门阀深严的时代里,高门世族的婚姻选择极为狭小,多为彼此联姻。

因此,太傅郗鉴家想嫁女时,特意派人到人才出众的王家挑女婿,使者考察一圈,回来禀报说:“王家的公子们个个看上去都庄重得体,只有一个袒胸露腹的公子,特立独行地在东边的床榻上躺着,就像没听过这个消息”。

郗鉴听罢,可能也像很多现代人一样觉得“得体的皮囊千篇一律,不羁的灵魂万里挑一”,便把自家女儿嫁给了这位特立独行的年轻人,他正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

王羲之

也正因为这个典故,王羲之堪称“一脱成名”,不过如果是现在这种袒胸露腹的做派,可能会被人评为影响市容。

在这个故事里,除了关键人物王羲之是绝对的主角外,他躺着的那助攻道具的“床”也很是抢眼。

宋 李嵩《听阮图》

毕竟,自此之后,东床二字就可以用来代指女婿了,由此衍生出来的还有令床、坦床、东坦等几种说法。但是,我们好奇的是当时他究竟躺的是什么床呢?

王羲之躺的是什么床?

首先床榻类家具可以分成三类:

只有床身、上面没有任何装置的卧具曰:“榻”

床上后背及左、右三面安围子的曰:“罗汉床”

床上有立柱,柱间安围子,柱子上承顶子的曰:“架子床”

古典家具发展历程,在宋代之前可供考据的实物非常少,好在还有“画家”这一伟大群体,为后人留下证据。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高足床

当然,画中的寝具也根据功效有所不同。供夜晚“斜月半窗还少睡”的是「床」,午后小憩一会就“绿窗春睡轻”的是「榻」或「罗汉床」。

之所以有此区分,可能因为古代的达官贵人讲究,连睡觉都分大睡和小睡,榻和罗汉床仅用于小睡,主要功用不是睡卧,而是待客;架子床和拔步床用于大睡,不能用来待客。

东汉 画像石

其中,宋代之前是没有架子床的,而到了明代,架子床才正式出现。

而罗汉床,此时也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有人认为这个时候出现了它的前身——弥勒榻。

《维摩诘像》

弥勒榻,它很像佛教中的须弥座,是一个平面,没有围子,后来加上围子就叫罗汉床,人坐在上面,就跟弥勒佛一样。

所以用排除法来看,在魏晋时期,能让王羲之“葛优躺”、还能让使者一眼看到的床,自然是逐渐流行的高足榻。

大概姿势,应该是《槐荫消夏图》描绘的这样:

当然,还有人问了,魏晋时期不是特别流行“胡床”吗?为什么不能是这个?

《北齐校书图》中的折叠凳——胡床

胡床虽有“床”名,实则近似我们现在的马扎,是一种让人容易懒散休憩的坐具。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胡床作为已经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为家庭起居器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齐校书图》中的胡床

它自北方的金戈铁马一到南方就被南方雅静的空气改变成自由自在的逍遥客,也能出现在各种宴客聚会、诗画交流的画卷里。

但是它能让人舒服的对坐,却没办法让王羲之坦腹仰卧。所以,能够让使者一眼注意到王羲之的卧具,应该以榻的可能性更高。

《北齐校书图》中的高足榻,最右侧一人即垂足而坐

区别于早期很矮的榻,这个时期的榻体趋势是增大的,床和榻的功能慢慢接近,坐之外还可用于睡觉。

在唐宋之后,榻的形制大体稳定下来,而留存下的明式实物多四足着地,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分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榻

黄花梨无束腰马蹄足榻

现在我们对于榻用的很少了,榻的身影也早就被床所代替,目前熟知的还被用来睡觉的,可能就剩日本“榻榻米”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时像琅琊王氏这样的名门望族才能享用的高足床榻,如今寻常百姓家都能拥有。

曾经的“东床坦腹”、靠床抱得美人归的佳话,如今也不再合时宜,但当我们卧躺在家中床榻的时候,也能趁着夏季露着肚子遥想一番魏晋的风流,

-  END  -

 让最好的家具传承有序

明清家具研习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