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吉初:一位村支书的治水新招

 龙山园丁 2019-09-08

  在温岭市新河镇姚施村,村边河道环绕,村里田成方、路成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在过去,这里的样子和现在完全不同,能变成如今这样,既得益于“五水共治”,更离不开村里带头人——村支书王吉初的治水新招。

  在姚施村,有一条茶壶拐河。在村里很多老年人心目中,茶壶拐河就好似一条“母亲河”,承载着他们很多美好的记忆。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一切却发生着悄悄的变化。

  姚施村村民:“八几年开始,(河道)都不清淤了,河水也被污染了,水葫芦把河道都堵了。”

  温岭市新河镇姚施村党支部书记 王吉初:“这条河都是淤泥,可以说见地了,包括村民农作物(垃圾)都乱抛乱放,河里是一塌糊涂,很脏的。”

  借着五水共治的东风。今年的2月,姚施村拉开了茶壶拐河治理的序幕。王吉初身先士卒,带领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们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治水”中来。

  温岭市新河镇姚施村党支部书记 王吉初:“在河道疏浚当中,我们大概清理了十多次,参加义务劳动。每次劳动,在党员、干部带头的时候大概人数都有二十五至三十人。”

  长约1.8公里的茶壶拐河,河底淤泥深度平均有1.5米,总量近万立方,这些清理出来的淤泥该怎么处理?在进退两难之际,农民给水田灌水的小细节引起了王吉初的关注。大伙一合计,既然资金紧张,不如将河底的淤泥处理一下,吹填到之前被破坏的田地中。

  这么一来,原本村里因土壤贫瘠、地势低洼而无法种植农作物的近18亩土地,也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温岭市新河镇姚施村党支部书记 王吉初:“像上半年他们种水稻的时候,没有放过肥料,稻谷收成很好。下半年也没放过肥料,西兰花一大片,别的地方都没有这么好。”

  原先贫瘠土地焕发了新机,原先肮脏的河水变清了。两岸杨柳依依,河内鱼虾成群的景象又得以再现,村民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姚施村村民:“现在村民的积极性都很高,和以前不一样了,村民每个人都有自觉性。”

  看来,只要有决心,我们的家园就能变得更美丽,晓莹要为这位村支书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