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鉴别点】 药典要求“除去粗皮”,但有些来货还有粗皮。 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 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用法与用量】3~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基源】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鉴别点】 姜黄来货应该都是黄色,常有黄红色和灰白色两种颜色掺在一起的,是劣药。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姜黄素不得少于1.0%。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搏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3~10g。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基源】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鉴别点】 决明子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 决明子药材要测黄曲霉毒素,炒决明子饮片无此要求,同时便于调剂捣碎。 验收时要摊薄查看,有杂质或虫蛀、瘪瘦未成熟者超过3%的拒收。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酚不得少于0.20%,含橙黄决明素不得少于0.080%。 含大黄酚不得少于0.12%,含橙黄决明素不得少于0.080%。 【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干燥处。 【基源】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和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鉴别点】 高良姜的直径1~1.5cm,香气浓,味辛辣似干姜;而大高良姜直径在2~3cm,气味较淡。 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和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高良姜素不得少于0.70%。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与用量】3~6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基源】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鉴别点】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 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 川楝子与苦楝子鉴别点相似,苦楝子与川楝子是同属植物,果实长椭圆形,长径1.2~2cm,短径1~1.5cm。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川楝素应为0.060%~0.20%。水分不得过10.0%。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用法与用量】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基源】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鉴别点】 本品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 小茴香的伪品,常见的有时萝子,比小茴香短小(长3~4mm,直径2~3mm)。 伞形科的防风果、孜然、藏茴香都曾冒充小茴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比小茴香短小,味辛辣无甜味,不难区别。 本品含反式茴香脑不得少于1.4%。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用法与用量】3~6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基源】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鉴别点】 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 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 天冬伪品较多,与正品形、色、质地相像,唯有味道略有不同,如羊齿天门冬味苦微麻、短梗天门冬味甜不苦等。 天冬表面有黏性,饮片(尤其是小个天冬)经常粘成一团,要注意看表面是否附着泥沙,里面是否有发霉变质,闻闻尝尝,有无酸气酸味,判断是否熏硫。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基源】半边莲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净,晒干。 【鉴别点】 本品常缠结成团,茎粗不超过1mm,光滑无毛,不空心。叶无柄,互生,叶片细长,多全缘或略显小齿。 半边莲越绿越好。棕色的是陈货,尽量让供货商换货。要注意其中的泥土、杂草不要超标。 伪品鹅不食草叶有明显锯齿,捏一点叶子搓碎吸到鼻孔里,鹅不食草5秒钟之后鼻孔里面会发热,甚至打喷嚏。半边莲没这样的反应。 【性味与归经】辛,平。归心、小肠、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臌胀水肿,湿热黄疸,湿疹湿疮。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干燥处。 【基源】桑椹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鉴别点】 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晒干的小果边缘清晰、蒸后果实软塌扁平,极易生虫发霉。 【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基源】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初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 【鉴别点】 穿心莲鉴别要点3个字:绿、硬、苦。绿是墨绿,比墨早莲的绿色还深。硬是指茎很硬,但能折断。苦是极苦,穿心莲之苦甚于黄连。 提取过的穿心莲叶较少,味微苦。药典未描述他的椭圆形果壳,但可作为鉴别的一部分,爵床科植物多是这样的果实。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6~9g。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 (2)饮片验收经验 赵昌 王满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