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宝宝出现绿色便便、稀便是咋回事?该怎么解决?老中医为您解答

 杨宇生 2019-09-09


04-17 14:14

宝宝拉粑粑是绿色的,到底因为啥?

大家好,我是宏博学校姜老师,今天呢,咱们来聊一聊关于小儿绿色稀便的问题。就是小儿大便颜色是绿的是稀的。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我,说姜老师,小儿绿色稀便是寒症、热症还是惊吓?还有人说是消化不良,到底是哪一种?首先呢,对小儿排便,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大便是肠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大便正常也就代表着肠道功能正常,如果大便不正常,也就代表肠胃功能不正常。所以说,通过排便就可以判断出肠道的健康状况。

大便颜色直接体现了宝宝消化系统是否正常!

关于大便颜色的问题,咱们要知道食物在肠道里存放时间过短,大便颜色就会变绿。存放时间正好颜色就会发黄,存放时间过长,颜色就会发黑。所以,小儿绿便预示着食物在肠道里呆的时间太短,也就说明肠道对食物吸收程度不好。

大家常说的惊吓、闪腰也会出现绿便?

还有人会说,小儿绿便不是受凉、惊吓,或是闪腰了吗?这些都有可能。小儿受凉以后,脾胃受寒,运化不利,会导致对食物的吸收变差,出现绿便、稀便的问题。惊吓会导致肠道蠕动速度加快,迫使肠道内的食物加速排泄而出现绿色稀便问题,而临床中常见的绿色稀便多为一岁以内的孩子,为什么大的孩子就不容易出现绿色稀便,而小孩子就出现绿色稀便?

原因嘛很简单,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肠道功能越来越强,脾胃功能也越来越有劲了,运化起来越来越快,吸收功能也越来越好,所以绿色稀便就少见。小孩子,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小孩子,脾胃功能比较弱,对食物的运化功能比较差。所以出现大便发绿的情况。

宝宝出现绿便情况该怎么办?

那么针对这些情况怎么治疗呢?首先要补脾,增强脾胃功能;其次,要用温法,肠道有个特点,在受到冷空气、冷东西刺激的时候,肠道蠕动明显加快,受到热东西刺激的时候,肠道蠕动明显减慢。所以,想要孩子大便不绿,要热敷。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少吃,孩子出现绿便的时候,说明脾虚了,吸收功能不好,少吃东西就是减轻脾胃负担,帮助脾胃功能的恢复。

半透明,黏糊糊的东西是啥?

还有人们每次绿色稀便的时候,里面会有半透明、像鼻涕一样的东西,那是啥东西?西医讲,那是肠粘液。肠道内不是光滑的,它是保护肠道内壁,有了这层粘液,食物在肠道里通行的时候就不会划伤肠道。如果肠道蠕动速度加快的时候,就会把它冲出来,形成大便里有粘液的情况。以上就是关于绿色大便的问题,要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宏博。

如何给宝宝补脾呢?推拿考虑一下!

1、外劳宫

温中健脾作用突出,对于阳气虚损,脾胃虚寒,久泻不止,受凉腹痛,尿床疝气等病症疗效显著。

外劳宫温中和胃的作用,也就是温里寒,温中下焦之寒。如果是孩子误食冷饮,或者风寒入里导致的腹痛,腹泻,或者高烧的时候浑身怕冷,都可用外劳宫。

2、四横纹(或掐四缝)

有行气散结的作用,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症都可用,消食导滞,止咳化痰,主要调理伤食、厌食及口疮、扁桃体炎等症。

3、运八卦

有行气的作用,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症都可用,消食导滞,止咳化痰,按照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的经验,往往都是做的顺八卦,适应各种体质的孩子,腹泻便秘,积食厌食,咳嗽痰多也都可以用它。

大家疑惑的主要是运八卦的方向,经常出错。一定记住:不是顺时针就是顺八卦,逆时针就是逆八卦!为便于大家好记,左手的顺时针是顺八卦,逆时针就是逆八卦!右手反之。

4、清补脾

可以补血生肌,去湿化痰,作用很强大。现在的宝宝营养过剩,容易乳食积滞,经常生病的,大多数都会脾虚,清补脾特别适合消化不良爱生病的宝宝。

脾穴,是离心推?还是向心推?不懂辩证,出手便错。离心推是清法,向心推为补法。妈妈奶奶一般不懂辩证,这儿的建议就是来回推清补脾是安全的!

5、揉板门

不仅对上吐下泻有特效,而且对食积、腹痛或泄泻、或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病症效果都很好!不仅对孩子有效,对成人特别是胃病人群也很有效!不妨用劲揉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呢?

板门穴,又被称之为脾胃之门,位于肌肉丰厚处,可用揉法,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通调三焦,也可用捏挤法,治食积化热之身热、口疮口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或下利稀黄。

主要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常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八卦等合用。

6、清胃

有和胃降逆止呕止吐之功,与板门穴功能相近,但板门有通调三焦之气之功。

7、清补大肠

有调和气血的作用,能清除肠道宿便,促进肠道运动,清利脏腑湿热。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自指根到指尖来回推拿。主治积食厌食,肛门红肿,泄泻便秘。

8、分腹阴阳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是治疗腹部疾患的常用手法。家长要先用温水将手泡热,或者是双手搓热后再开始给孩子揉,揉的时候可以从孩子中脘至肚脐中线向两肋方向分推,治疗肚子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

9、摩腹

调理气机,理气活血,健脾和胃,可用于一切病症,根据病症,可顺可逆,日常保健,可顺时针36或逆36圈的倍数施术,以宝宝舒服为度,可预防疾病的发生。顺为泻法,逆为补法!一定不能只顺揉腹!天天顺时针摩腹,可致气虚。顺摩腹可调理积食,实秘等;逆摩腹,可调理寒泻,脾虚等。

10、捏脊(积)

又叫“擀皮儿”,“蚂蚁上树”,在民间流传深远,是一个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手法,适用于一切虚弱之症,尤其消化道病症。保健作用就非常大,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可以让孩子长的高,吃的饱,睡的香!

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推动,不离肌肤。妈妈奶奶多练习几遍就会无师自通。容易出现的错误,还是捏的方向问题。捏积要从下往上捏,阳气顺势生发,对阳虚气虚体寒孩子效果好,适合早晨和上午捏。下捏则适合一些阴虚严重,积食、发高烧等实热的孩子。

11、揉中脘

主要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泻泄呕吐、食欲不振等有效。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合用。推中脘能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嗳气呕恶等症。

12、揉足三里

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灵枢》中就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这句话的大意是,当脾胃有问题、阳气或阴气不足、有腹疼肠鸣等的时候,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用小儿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酸胀、 足三里发热的感觉才好,如果没有感觉说明你并没有找对穴位。家长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先试一试

13、推七节骨和下推天柱骨

推七节骨可上可下,调理腹泻和便秘。热证的便秘下推七节骨,寒证的腹泻上推七节骨。

下推天柱骨主要用于止呕止咳,消化道病症在恶心呕吐的时候用的最多,适应于各种呕吐,不分寒热。

对于初学者来说,小儿推拿穴位的推法一般都是按照每分钟200次左右的频率,调理病症的一次推拿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延长推拿时间,只要穴位准确,就可以提高疗效。病情轻时,每穴可操作5分钟左右,病情重时,穴可操作10分钟左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