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度心跳最快的电影,我实名吹爆

 茂林之家 2019-09-09


文:小狼女


豆瓣评分9.0,获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强推。
 
 
看的时候感觉自己得了恐高症,中间一度心跳4倍加速,加上电影院冷,我甚至有种骨头麻了的感觉,走出电影院心里还抖了好久。
 
2D片能给观众这种体验,酋长岩的风景有多壮观,主角徒手攀岩有多危险,可想而知。这是纪录片《徒手攀岩》给我最大的震撼。
 
别误会,不是恐怖片,没有血肉模糊也没有大悲大喜,它更像是我们的人生,有惊心动魄,也有平静如水。
 
只不过导演按下了4倍加速,让你看到了一种“明天随时是终点、每个环节在赌命,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的人生。(下面有轻微剧透,请谨慎观看)
 
 
01
 
Alex Honnold,85后加州大男孩,美国攀岩圈的传奇人物。
 
5岁开始攀岩,19岁父亲心脏病去世,他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从伯克利退学,从家里“偷”了一部房车后,全世界寻找攀岩目标。
 
2008年,他第一次无保护爬上了优美胜地公园Half Dome —— 两千英尺高的大岩壁。
 
2009年,他在愚人节当天完成月华拱壁独攀震惊岩圈,Free Solo 一战成名。
 
Alex一路刷新全国著名岩壁线路的首次无保护独攀记录,连攀速度记录等,改写了攀岩这项运动的极限。
 
此后,全世界都在等待他爬上酋长岩。而他自己,也梦想了8年。
  
酋长岩是全球最大的花岗岩巨型独石,3000英尺(914米),因其陡峭凶险而被称作“黎明之墙”,全球最难攀爬的路线。
 
在这之前,仅有4名挑战者挑战,且是两两结伴,耗时19天。
 
2017年,Alex却只用了3小时56分,徒手攻克酋长峰,成为世上首位徒手登顶的酋长岩人。

 
《徒手攀岩》记录的就是这等壮举,片中不乏惊险的镜头,大呼刺激的同时,我却从Alex那双黑得发亮的眼睛里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02
人生多的是寂寞难耐
百分百准备决定高光时刻
 
电影100分钟,原以为全程会着重描摹攀岩的过程,没想到,攀岩记录的只有20分钟左右,另外80分钟,全是准备过程。
 
 
我之前想象的画面是:一个人,凭着一腔热血,凭着对完美主义的执着,孤军作战,当到达峰顶,会像个疯子似的呐喊。
 
看完全片,完全颠覆想象。
 
攀岩这项运动确实需要热情,但热情只是引子,能把你引向卓越巅峰的,是百分百的准备。
 
攀岩运动真的很像一个项目:可计划、可控制,可反复尝试。
 
Alex用安全绳练习过60多次,这60多次不是用来试验的,而是寻找最佳攀岩点,在不同的地段尝试不同的动作。

半个拇指的着力点,吓死个人

 
电影中用了很大篇幅描述,The Boulder Problem。
 
这是整条路线中最难的一段。
 
他不断失败,不断换方法,还专门做了攀岩日志,标记了各种动作。在最后攀登前,他甚至把这些难点动作的手脚顺序记了下来。
攀岩日志上记得比这个具体多了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无数年轻人在成长路上的模样,当然也包括自己。
 
成长路上,有人遇到困难,一句“我太难了”就把自己推往深渊;有人看清了自己的目标,把每个细节刻意练习到极致,任何危机都变成了转机。
 
人人都说“太难了”,但像Alex这样的人,只会想到“太值了”。
 
很多人吐槽纪录片用了80分钟来铺垫主角的准备,有点无聊,但其实那80分钟才是精髓,才是纪录片真正想传达的价值。
 
成功的核心,不在于最强大脑和异常杏仁体,拉开差距的全是这些看似枯燥,实则意义重大点滴准备。
 
你做齐了这些工作,登上峰顶那刻,你是惊喜、感恩,又不太意外,而不是呐喊狂欢。
 
 
这才是成功背后真正的客观规律。
 
人生,多的是寂寞难耐的时光,没有这些,哪来的高光时刻。
 
 
 
03
孤军奋战太吃亏
好团队能降低风险
 
Alex根本不是个人主义,他背后有着极其强大的团队。
 
这个团队所有的制作者,包括摄影师,全是一流的攀岩人士。
 
Tommy是这个世上有最了解酋长岩的人,首攀了好几条酋长岩线路,是Alex最适合的搭档,连他自己都说,
 
“如果Alex出事了,我一定会惭愧,因为我是这个世上唯一能给他做准备,而且是做到最好的人。”

 
另外,导演Jimmy非常懂得和内向的Alex交流,不断询问,哪怕Alex表达模糊不清,也能在询问中把信息交代清楚。

女导演Chai(同时也Jimmy的妻子),特地提到有趣的细节,每次路过某个洞的时候,某只鸟总在那里;把手伸进某处岩石的裂缝,已经有三只熟悉的蝙蝠在等候了。
 
熟悉到这个程度,练习的次数多的难以想象。
 
每个摄影师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抓到的镜头是什么,在什么方位需要如何拍摄,何时移动,何时推进,练到最后都是程式化的。
 
Alex冲顶挑战当天,5位摄影师潜伏在岩壁上时刻准备着进行拍摄,一支三个人的跟拍小组留守地面。还有一架直升飞机负责岩壁的全景拍摄和Alex攀爬过程的航拍,9台相机同时纪录。
 
 
 
拍摄团队都是与Alex亲近的朋友,没人能忍受有可能会拍摄到Alex掉落山壁遇难的情景。
 
地下有位摄影师,没多久就不敢看下去了,捂着脸和嘴巴,“你们还敢看下去。”

每一个人拍摄时都承担了频临极限的心理压力,却要表现的云淡风轻,生怕影响到Alex的发挥。
 
Alex曾是个因为不懂交流、性格极其内向而选择攀岩的人,却能和团队交流成这样,并且参照他们的建议调整计划,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见信任度之高。
 
孤军奋战在这个时代太亏了,其实很多时候,团队为你做好更多的准备,所有风险都会大大降低,他们甚至在你低迷期时给予正确的方向。
 
 
04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说到降低风险,Alex的放弃最让我触动。
 
2016年冬天,感觉那天他本来那天要登顶的,但因为这第六段平板极限依旧感觉不对劲,最后放弃了,摄影组当然也是松了口气。
 
我本以为像这类极限运动者,会固执的异于常人,毕竟之前两次受伤,他也没有休息到完全恢复再重新训练,而是一边打着夹板一边在岩馆做室内训练。有次休息了三周,就出发找试验点,真心为他捏把汗。
 
记得他的朋友问,会不会在攀岩日志中记录今天跨过了这段的“喜悦”或者没跨过这段的“愤怒”,他说不会。
 
但我记得很清楚,没有情绪记录的日志,却在最后时刻,Alex写下了“相信”这个词。
 

 因为信念,他看的够远 —— 赌命“事业”面前,他要的尽可能控制好风险,哪怕不能百分百控制,也尽能力做到最好。
 
表面是放弃,实则是控制风险。
 
现在很多人流行死磕文化,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的野蛮生长学,总想把自己逼得疯疯癫癫,最后焦虑得连放弃的勇气都没有,生活一地鸡毛。
 
权衡轻重,及时止损,适时放弃,是当代人缺失的一份勇气。
 
人生总会有需要放弃的时候,放弃就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懂放弃也是一种成长。
 
 
 
05
比起Alex,我们太贪了 
 
这大概是《徒手攀岩》给我最大的启发。
 
Alex最大的特质,就是专注。
 
他热爱攀岩,就藏在深山老林里天天钻研一件事。天气不好攀不了岩,就拿着《国家地理》,900多页,一看就是一天。
 
他对女朋友的定义,很明确地放在第二。原本我以为有人会说他渣,事业全放在第一位,后面我发现,被喷的是他的女友。
 
他仿佛是带着天职来到这个世上,把攀岩这事折腾到全世界都知道,其他一律放在最后,欲望、爱情、亲情,都不能成为干扰他获得成就的因子。
 
你可能会觉得他冷漠自私,可他为了让女友安心,特意买了房子;因为看到贫穷地区的景象,他成立基金会,把自己赚的钱捐出去。
 
他不过是选择了最舒服的方式活着,简单、真诚、安静地活着。
 
而我们呢?
 
比起他,太贪了。
 
互联网在2016年实现了它最初的使命:链接每个人。这也带来了知识爆炸时代,千禧一代三天的知识面就超过了一个70后年轻时三年甚至十年学的东西。
 
我们轻易获得知识,轻易链接某个人,把知识求渴感进化掉了,衍生出了知识焦虑感。
 
知识在互联网中爆炸,知识焦虑感中每个人身上也像癌细胞一样蔓延,甚至变异,变成了金钱焦虑、健康焦虑、情感焦虑。
 
每个人都想,年纪轻轻就月入过万,三年十万,五年百万,或者一夜暴富;我们还想20出头就遇到一个能处一辈子的人,30岁就事业家庭双丰收,40岁就给社会做贡献。
 
成千上万大军中努力前行,我们看到了那些站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同龄人,一边焦虑何时也能那个位置,一边感叹自己的青春喂了狗。
 
多少人的状态就是,既想拥有自由的环境,又想拥有稳定的收入,却连财富这道数学宏观题都没理清解题思路。
 
多少人想搞内容创业,电影也没看几部,文学巨匠没认识几个,就连文字表达力欠火候,就一会儿一个风口,生怕自己就是那头飞不起来的猪。
 
看看Alex的人生,再看看我们的,突然明白:有多贪,就有多焦虑。
 
人们对自己的贪是不了解的,或者是停留在肤浅的概念。其实贪是相对而言的,你一定有一样最想要的东西,但你总是容易被各种声音干扰,那就是贪念。
 
贪有好有不好,我们总想在一段时间里同时拿到好多事情的结果,却忘了我们也就一个脑子。
 
所谓聚焦、专注,考验的任性其实只有一样,就是人的贪念。
 
Alex对女友说过一句话,“我没有义务为了谁,延长自己的生命,我生命的意义是取得成就。”

不谈两人的价值观问题,我触动的是主角的坚定。
 
他的人生,在自己的掌控中,而这种掌控,是会导向“明天随时时终点”的结果。因为能拿捏终点,所以他能聚焦自己的专注力。
 
而我们呢?
 
如果明天就是终点,你想干点什么?
 
你会什么都不干一直丧,还是什么都要插一脚,还是……
 
好好思考。
 
 
06
 
登峰前的那天凌晨,灯还没有开,Alex睁开了眼睛,眨了眨眼。不知是技术问题还是无意中录下的一幕,黑暗中我看到了Alex眼带星辰。
 
有人说,“一定是因为看过那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美景,他的眼里才有闪亮的星星。”
 

 
我想,或许是错觉,或许是风景,又或许是热爱和梦想。
 
常年用平板锅吃饭,住在自己改造的房车里,四处攀岩,把所有时间的经历都投身于自己热爱的运动中,以至于Alex看起来憨憨的、笑起来像个孩子,眼珠子黑的纯净。
 
那些星辰,是简单、真诚、专注,是梦想、热爱、信念,那都是他跟自然界常年接触后接受到的淳朴之物。
 
老实说很喜欢这部纪录片,没什么戏剧性,矛盾冲突几乎为0,但它记录的是真实故事,因为没有冲突,更容易刺激深度思考。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经济危机和世界危机可能发生,而且是短时间内发生”,这个世界一定存在能提前感知危机和不确定性的人,好处是能提前准备,坏处是过分焦虑。
 
结合这部纪录片,多少能给这群人一些方向。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掌控风险,专注聚焦,终身成长。


作者:小狼女,青年成长博主,商业观察者,爱美水瓶座。人清醒时最痛,最痛时清醒,时光有限,狼性成长。关注易简读书(yijiandushu),用阅读对抗无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