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一座54米小山, 考古队说是战国墓, 挖开一看大喜, 是一座王陵

 王三英 2019-09-09

导读:

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的杭州,一路蜿蜒向北流经一千七百多公里到达北京,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如果坐船沿大运河一路北上,在途径江苏省徐州市北郊之时,就会见到在大运河的北岸,有一座海拔只有54米的小山丘。因为地处洞山村北面,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北洞山”。

1954年,国家为了增加大运河的运输能力,开始对大运河进行系统的工程改造,村民在北洞山上取土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便立刻上报给了当地文物部门。考古专家赶到现场之后发现,村民挖出的是一段古墓的墓道,对墓道进行清理之后,考古队在墓道的石壁上发现了多处古人题字。

考古队根据石壁上的内容,推断这是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墓主人是宋国司马大夫桓魋。由于村民只是挖出了墓道,古墓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所以在勘察完成之后,考古队将墓道进行了回填。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北洞村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经济,村民开始在北洞山上开采石料出售。在一次开山炸石之时,村民又一次炸开了山中的古墓,并且有村民进入到古墓中,发现了很多陶俑、铜钱,还有两枚写有“楚宫司丞”、“虹之左尉”的印章。

考古队闻讯再次出动来到洞山村,由于这次炸石已经将古墓入口完全破坏,在得到上级部门同意之后,考古队立刻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本来考古队认为这是一座春秋战国时期普通的贵族墓葬,可当他们打开墓门进入古墓之后,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整座墓葬凿山而建,由墓道、主体墓室和附属墓室三部分组成,大小石室一共19间,而且完全按照阳间“人字形”住宅的形制修建。此时考古队员才知道先前的推断是完全错误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普通贵族根本没有能力修建如此规模的大墓。

通过墓中出土的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考古队认定这座大墓的年代是西汉时期,墓主人很可能是楚王刘郢。史书记载徐州古城彭城,是西汉诸侯国楚国的国都,历任楚王死后全部葬在徐州附近,至今徐州近郊已经发现多座楚王墓。

北洞山楚王墓除了主体的侧室、耳室、前堂、后寝之外,还建造了大量的附属建筑,包括储藏室、更衣室、浴间、厨房、井、灶、厕所等应有尽有。可以想象,两千年前楚王为了死后能够继续享用人间的荣华富贵,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人间的标准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

虽然古墓历史上多次被盗,但还是出土了数千件精美的文物,这让考古队员都兴奋不已,其中最珍贵的就是发现了王侯一级才能使用的玉衣。考古专家介绍说,北洞山楚王墓的规模比徐州任何一座楚王陵都要大,甚至超过了著名的满城汉墓。而且它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结构最复杂的汉代墓葬。

但由于北洞山附近离徐州市区较远,相比位于市区的狮子山、龟山汉墓,这里显得非常冷清,很少有人知道,现在陵墓只有一个看门人,门票仅仅8元而已,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参考文献:《北洞山汉墓发掘报告》《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