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三桂起兵造反,曾说过一番话,结果遭到所有汉人的痛恨!

 耍赖的要不得 2019-09-09

常言道,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康熙十二年春天,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请求回辽东养老,康熙来了个“顺水人情”,随即作出撤藩的决定。


形势所逼,吴三桂也假意上奏朝廷请求撤藩,实在希望康熙能保留藩王。康熙十分清朝吴三桂,认为“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

这一年吴三桂年届六十,半截身子已经进了土里。本来渴望康熙能网开一面,结果反而弄巧成拙,吴三桂造反了。造反是需要理由的或者说一个口号,吴三桂选择了什么口号呢?

口号都是用于笼络人心的,吴三桂自然深知这点,吴三桂起兵的口号是“兴明讨虏”。吴三桂认为,自己起兵时大明灭亡还不到30年,他的起兵之举应该能得到了老百姓的赞扬。

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康熙十二年十一日,吴三桂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正式起兵造反,“蓄发,易衣冠,帜色白,步骑皆以白氈为帽。”

这次,吴三桂失算了,老百姓还记得当年是他引清军入关,结果对他大加痛骂。《明史》骂吴三桂为“汉奸”,《清史稿》则称他为“犯罪”,明清官史皆不容吴三桂,这就比较尴尬了。要想改变自己这一处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改朝换代,遗憾的是吴三桂失败了。

除了上面这一点,老百姓不支持吴三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杀掉了永历帝朱由榔。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部攻入遇难,朱由榔逃入缅甸,被缅甸王莽达收留。

随后,吴三桂率部攻入缅甸,结果朱由榔被俘。吴三桂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将朱由榔押到云南绞死。曾为满清卖命,又杀明朝皇族,再到如今打着“兴明讨虏”的口号。如此反复无常,自然难以得到天下老百姓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