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山十戾· 鹗】四、三藩之乱中的康熙帝真的英明神武吗?

 笑谈中 2020-11-05

前言

网上有句名言,说自古真情留不住,只有套路得人心。

套路嘛,很多时候是人们心知肚明的一种约定俗成。但多数情况下俩人之前也没商量,其中一个做出一个行为后,会根据套路判断对方的反应。

比如说A请B一起吃饭,吃完饭A说:“这顿请我!”B则一定会按照套路说:“还是我请!”但俩人心知肚明,默认这顿饭要A来请,B只不过是根据套路客气下。

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套路能让很多事变得圆润一些。但就怕有人不按套路,那这事就尴尬了。比如说B跟A客气一下,说“还是我请”时候,A说“好的”,那就尴尬了。

1673年的吴三桂,就面临这种尴尬。尚可喜上书奏请撤藩,吴三桂得按照套路也上书客气一下,也得要求撤藩。那朝廷也得根据套路,勉励吴三桂不许撤藩,还得继续为人民服务。

那谁知道十九岁的康熙帝不按套路出牌啊,当场就说“好的”。吴三桂的撤藩,在法理上已成定局,无法更改了。

 这就是康熙帝的作风,想干啥事,效率特别高。

不过真正让吴三桂下定决心造反的最后一根稻草,还真不是康熙帝下令撤藩,而是云南巡抚朱国治。

朱国治其人

可能很多人知道朱国治是因为有一部叫《我孝庄》的神剧,里面把朱国治演绎成一个公忠体国的大忠臣。实际上呢,历史上的朱国治不是什么好鸟。按照汉唐的标准,朱国治就是个酷吏。他曾一手炮制哭庙冤案,害死了大才子金圣叹。

朱国治善于搜刮民财,如果按宋朝的标准,他属于王安石最爱用的那种掊克吏。所以朱国治有个外号,叫“朱白地”。凡是有朱国治当官的地方,必然被搜刮成一片白地。

在撤藩前两年,朱国治当上了云南巡抚,和吴三桂交接过一些云南的政务。这哥们当掊克吏上瘾,居然克扣云南的军粮,导致军中怨声载道,纷纷找老吴告状。

但是呢,云南巡抚朱国治一点都不给平西亲王吴三桂面子。为什么呢?人家朱巡抚是朝廷派来的,就欺负你吴三桂。朱国治不怕吴三桂造反先杀他吗?不怕。因为朱国治知道,吴三桂不敢造反,他儿子吴应熊还在北京当人质呢。

从吴三桂的角度讲,这还没撤藩呢,工资就不如数发放,是不是很让人寒心?这吴三桂可没造反,而且还有一本厚厚的功劳簿。那可想而知,今后没了权力,不得让人欺负死啊?

撤藩的政令加上朱国治的耀武扬威,让吴三桂最终决定让朝廷看看,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于是,吴三桂决定起兵给朝廷看看。本意上,吴三桂没想推翻清朝取而代之,而是想要曲线学宋江,逼朝廷再招安一次。

正因为如此,吴三桂先去问朱国治要不要共襄盛举。但朱国治觉得吴三桂疯了,儿子还在北京呢,造什么反?吓唬谁啊?所以朱国治严词拒绝吴三桂的邀请,估计他盘算好怎么上书朝廷告吴三桂的刁状了。

那谁想到吴三桂这回玩真的,朱国治的不配合,给了早就忍不了他的云南官兵一个借口。吴军官兵不仅杀了朱国治,而且还不解恨,进而把朱国治当烤鸭给片了,然后大家分吃了。

从这就可以想象朱国治在云南期间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吴三桂造反杀的官员是不少,但能引起如此大义愤,被吃了的仅有朱国治一人而已。

康熙帝的应急反应

你别看康熙帝撤藩时慷慨激昂的,但吴三桂造反的消息一传回北京,康熙帝也吓了一跳。这回吴三桂也不按套路走了,如果按套路的话,吴三桂得顾及儿子的性命,不能干这么激进的事。结果老吴不套路了,康熙帝就晕了。

索额图当即上书,请杀明珠、莫洛等主张撤藩的大臣,再下旨安抚吴三桂,以求平息事态。

康熙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读过史书,知道汉朝七国之乱时,朝廷真把藩王逼反了,并不是杀个晁错就能平息事端的。所谓高风险要有高回报,吴三桂都反了,不拿到高回报估计不会收兵。但是康熙又舍不得给他高回报,那既然事到如今了,康熙帝一不做二不休,急调荆州都统巴尔布进驻常德,武昌都统珠满增援岳州、西安将军瓦尔喀率部进驻四川,另下诏让直隶、河南、和山西各地驻军分别进驻西安、汉中、安庆、兖州、南昌等要地待命。然后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总统满汉各路兵马,指挥平叛。同时下诏停止裁撤尚、耿二藩以孤立吴三桂。

由于这些都是应急反应,所以并不能遏制住吴军初期的势如破竹。

别看吴三桂造反了,其实他也很难受,因为造反得有个理由吧。要说是为了建设一个王道乐土,肯定没人信啊,毕竟这哥们都没把云南建设的人人奔小康。所以李自成、洪秀全这个类型的口号,他用不了。

要说清君侧呢?那也轮不到他来清。而且吴三桂也读过书,万一他喊清君侧,康熙直接杀了明珠,他还有什么咒念?最后,吴三桂还只能打民族革命这张牌,还显得有些煽动力。

吴三桂造反后,就号召反清复明,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

那他奉的谁的旨呢?吴三桂说了,他发现了前明朱三太子,自己要效忠朱三太子。我也不理解,崇祯帝又不是托塔李天王,怎么每个儿子都是太子呢?

也难为老吴了,看得出他实在没辙了,才想到这样一个口号。

吴三桂的大军出动,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马上响应,云贵总督甘文焜手下无兵,紧急组织了一直队伍迅速被打败,甘文焜自杀,吴三桂的大军占领云贵,然后兵分两路,一路杀向湖南,一路进攻四川。

吴三桂初战告捷,于是京城就有人借吴三桂的口号闹事。有个叫杨起隆的人自称是朱三太子,他自己私下登基,改元广德,然后在京郊四处放火,煽动闹事。

一时间北京人心惶惶,感觉好像吴三桂打到了北京一样。都统图海迅速出兵平叛,结果发现这只是一小撮蟊贼,很快京城就恢复了平静。

但是,吴三桂在湖南和四川的军事行动非常顺利,导致广西将军孙延龄、靖南王耿精忠、台湾延平王郑经、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的尚之信纷纷响应而谋反。

这么多人谋反,让清朝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觉得大清快完了,于是也纷纷作出行动。四川、青海的少数民族也响应起兵,最狠的是蒙古察哈尔部也开始反清。

看上去山雨欲来风满楼,康熙帝都有点坐不住了。但实际上,这么多的叛乱并不能拧成一股绳,大家也都是各自为战,并不能协调统一。尤其是耿精忠和尚之信,在反与不反之间,左右摇摆,并没有特别坚定的信念。

但不管怎么说,吴三桂起兵第一年,江南几乎都脱离了清朝统治。于是吴三桂自称周王,亲自到湖南前线督战。

三藩之乱的转折点

很多人分析过三藩之乱的转折点,有人认为是岳州之战,也有人认为是王辅臣的态度转变。但我觉得战争的转折点其实在于吴三桂的心态。

吴三桂起兵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正在吴三桂节节胜利的时候,他居然停止攻势,委托西藏活佛去北京当和事佬,想让朝廷知道他吴三桂不想谋反,一旦反了威力也是绝大的,所以希望朝廷下旨招抚,并给他一块封地了事。

那康熙帝岂能答应这种事,坚决要跟吴三桂玩命。其实朝中大臣也劝康熙帝,不行就招抚吧,吴三桂胸无大志,让他继续镇守云南好了。康熙帝脾气一上来,把吴应熊推出去开刀问斩。

这回行了,彻底没法和谈了。吴三桂非常的生气,于是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川北,他想占领四川全境,然后到陕西与王辅臣会师,然后东进京城。

然而,这时候时机就不太好了。

因为从1675年开始,主攻岳州的将军尚善就大搞政治攻势。宣传吴军将领只要投降既往不咎,另一方面派水师阻截吴军北上,遏制住了吴军在湖南的势头。

尚善不打算与吴军硬碰硬,而是打算拖死吴三桂。因为别看吴三桂现在闹得欢,但是吴三桂可没有朝廷有钱,他根本耗不起。

这个战略虽然遭受到康熙帝的严厉斥责,但确实非常的有效。

另一方面,吴军在川北的攻势刚到陕西,就被清将张勇、王进宝击败,不得不退守汉中。

而其他几路人马,也都开始不顺利。察哈尔部叛军被图海和科尔沁部联合击败,康亲王杰书击败了耿精忠,压制了尚之信,让吴三桂更加孤立。

对于吴三桂来说,这个时候,王辅臣就成了吴三桂最强外援。要扭转这种不利的局势,就得得到王辅臣的支援。那么王辅臣和吴三桂,到底是什么交情呢?

王辅臣其人

其实,王辅臣跟吴三桂谈不上交情,甚至还有过节。王辅臣不想反清,他响应吴三桂的反叛,其实是个误会。

讲多尔衮的时候,我提过大同总兵姜瓖。想当年王辅臣就是姜瓖的部下,后来姜瓖与英亲王阿济格闹翻,姜瓖反清。多尔衮派阿济格平叛,姜瓖被杀,王辅臣则被俘,罚入辛者库做苦工。姜瓖反清给清廷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王辅臣很能打,此人外号活吕布,又叫马鹞子。虽然在北京被罚劳动改造,但是京城的满人有很多愿意结交王辅臣,敬重他勇武非凡。

多尔衮倒台,顺治帝亲政。多尔衮的党羽多遭清算,多尔衮的敌人多遭重用。因此顺治帝把劳动改造的王辅臣提拔为一等侍卫,后来又让他跟随洪承畴平南。

有洪承畴保着,王辅臣平步青云,后来又拨入吴三桂麾下,一直打到了缅甸。

但王辅臣从不以吴三桂的部下自居,而是觉得自己跟吴三桂平起平坐,大家都是哥们。

王辅臣为人有厚道的一面,有一次他和吴三桂之子吴应麒等人到总兵马宝家吃饭。马宝外号马一棍,下人犯错被他知道了,那就得一棍子打死。他们吃饭的时候,王辅臣发现米饭碗里有一只死苍蝇。王辅臣知道,这要是说出去,做饭的厨子就得被一棍子打死。王辅臣动了恻隐之心,不动声色的把碗放下了。自己没吃饱不要紧,人命重要。

结果呢,有另外一个军官看到了王辅臣碗里的苍蝇,就声张了起来。王辅臣赶紧圆场说,我等都是久经沙场之辈,什么苦没吃过?吃个苍蝇也不算什么。

结果这货不依不饶,非要跟王辅臣打赌,看王辅臣能不能吃苍蝇。王辅臣很为难,这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厨子被打死吧,而且自己大话也说了,于是忍着气把苍蝇吃了。

这时,吴应麒开始笑话王辅臣,说老王你为了跟人打赌连苍蝇都吃。那要是我跟你打赌吃屎,你老王是不是也吃?

王辅臣本来就有气,自己做了件好事,却被吴应麒又羞辱一番。于是王辅臣趁着酒劲对吴应麒说,你小子别仗着是王爷的儿子就来劲,我可不怕你们吴家子孙,惹急了我,连你的心肝我都能吃。说完王辅臣重重的拍了桌子,吴应麒吓得赶紧跑路。

虽然说第二天王辅臣和吴应麒进行了和解,但是这个闲话传到吴三桂的耳朵里就变了。你想中国人多能串闲话,等这个事到了吴三桂那里,就成了王辅臣扬言要吃吴三桂。

吴三桂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就去批评王辅臣,大意是说你们小辈之间开玩笑、骂街、打架都没事,你把吴应麒打伤了,我也会怪他没本事,但你不该开玩笑带上我,我是让你随便吃着玩的吗?

王辅臣也觉得很委屈,他当时根本没说吴三桂,这一次他觉得是吴三桂护短,故意找茬。所以王辅臣一怒之下,花重金疏通关系,调离了云南,当了陕西提督。

吴三桂起兵后,王辅臣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到了京城。朝廷让靖逆将军张勇和提督王辅臣共同镇守陕西,并派出莫洛总督陕西、山西的军务。

这个张勇,就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结拜兄弟。原本陕西军务是王辅臣说了算,现在是王辅臣和张勇俩人说了算,这很容易引起二人的矛盾。张勇到任后,那是故意找王辅臣的茬。那么张勇一个外来户,怎么敢跟王辅臣叫板呢?

那是因为张勇有后台,他老大是总督莫洛,所以他不怕王辅臣。而王辅臣和莫洛又不和,那可想而知王辅臣的日子有多难过。

莫洛把王辅臣挤兑急了,王辅臣一怒之下击杀莫洛。这一下闯了大祸,所以他不得不反。康熙帝知道情况后,一方面派抚远大将军图海前往陕西平叛,一方面下旨赦免王辅臣的罪过。再加上图海曾经是王辅臣的老上级,这样恩威并济,王辅臣就再度归顺朝廷。

登基称帝

王辅臣的归顺,让吴三桂彻底凉了。倘若如此,那么他攻打川北、汉中的战略就没了意义,只能重点押宝湖南。

原本广西的孙延龄归顺了吴三桂,结果朝廷安插在吴三桂内部的特工傅弘烈忽悠吴三桂说孙延龄想要降清,于是吴三桂派人刺杀了孙延龄,命傅弘烈去招抚广西人马。结果傅弘烈占据广西之后,马上宣布归顺朝廷,让吴三桂失去了广西。

虽然在湖南战场上,康熙帝一遍遍严旨要求前线大将速战速决。但是前线官兵倒是一直不着急决战,而是避实就虚,专打吴三桂防御薄弱的地方,留下那些军事重镇就是不打,还不断宣传朝廷的“好政策”希望吴军赶紧投降。

因此呢,吴军中一些将领真的投降了。吴三桂分析了一下形势,认为一定是自己的口号出了问题,军中没有了凝聚力。

而且,吴三桂也死了心了,看来朝廷绝不会招安了。

于是在1678年,吴三桂决定称帝,改国号为周,不再提反清复明。然后在吴军占领区开科取士,反而让即将瓦解的军心凝聚了起来,这些军中大将开始想着当开国功臣,于是吴军的攻势又起来了。

不过,不到半年,吴三桂就病死了,享年七十岁。

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继位。吴世璠坚持了三年,从湖南退到了云南。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入滇,吴世璠拼死抵抗,最终粮草不济,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结束。

后记

所谓三藩之乱,其实一乱到底的只有吴三桂一藩而已。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历史悲剧。要说影响的话,三藩之乱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

其一,这场战争是清初的一场政治洗牌。从此清朝开国功臣的后裔开始退出政治舞台,除了吴三桂一系之外,尚之信因反叛情节较轻,还曾帮清军平息过一些叛乱,赐自尽。而尚之孝一脉不仅得意保全,而且依然是清廷贵族,只不过没了权力。

耿精忠狼子野心,首鼠两端,被凌迟,其弟未参与叛乱,没有权力,但爵位如旧。

祖大寿之子祖泽清反清被招安,结果见风不对又造反,被尚之信活捉送往朝廷,被车裂。

王辅臣严重焦虑,曾多次自杀。康熙帝严旨图海对王辅臣严加看护,保护王辅臣的安全。但王辅臣还是自杀了,图海报告康熙帝说王辅臣病死。

再算上范文程之子福建总督范承谟被耿精忠杀死,清初这些开国大功臣的后裔都退出了政治舞台。从此康熙朝的大臣就专心致志的玩党争,玩到九王夺嫡,算是玩到了极致。

第二个影响是清朝从此裁撤藩镇,福建、广东设省,云南、贵州高度自治,恢复到明朝的土司制度。另外,更重要的察哈尔部的特殊地位被裁撤,改为盟旗制度,让清朝中央集权更加彻底。

第三,其实康熙帝如果想裁撤藩镇,一定有更委婉的方式。即便是想要暴力撤藩,也应该有成熟的方案,让吴三桂在刚反的时候就灭掉吴三桂。可康熙帝只喊撤藩,以为拿住了吴应熊就摁住了吴三桂的命脉,但真把吴三桂惹毛了,他又措手不及,导致战争迁延八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血气之勇,可没少害人。

而吴三桂为了一个藩王的虚名,不懂急流勇退,拿万千生命当赌注,结果一败涂地,让万千生灵跟他一起陪葬。此等匹夫,竟得善终,多不公平。

第四,无论是朝廷还是吴三桂,最孙子的就是非逼老百姓站队。剃发就要被吴军杀,蓄发就要被清军杀。这两个黑暗势力斗争,还都要裹挟老百姓。康熙为什么撤藩?他的内幕也没告诉老百姓,就非让老百姓无条件支持他。吴三桂为什么不撤藩?他的内幕也不告诉老百姓,也非让老百姓无条件支持他。这就跟刘备撤出襄阳还忽悠老百姓跟着他,实际上用老百姓殿后挡曹操的追兵一样,实际上在这些政治家眼中,老百姓不过是炮灰而已。

所以我们没必要歌颂康熙帝英明神武平三藩,也没必要替吴三桂叫屈。要记住这一场历史悲剧,是一场双方都没准备好的战争。无论谁取胜,又有谁会祭奠下在战争中惨遭屠戮的平民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