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帝虽为治世之君,但却在有一举措,险些导致失败

 花开无田 2019-12-01

如果要搞一个清朝皇帝的排名,就太平盛世的治世功绩而言,康熙帝爱新觉罗. 玄烨绝对名列前茅,这位八岁就登上皇位的少年天子,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击退准葛尔敌军、收复台湾,算得上治世之君。只要是清朝能够数得上来的功绩,几乎全是在这位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执行的,至于后期的几位皇帝如乾隆帝,不是整天寻思下江南花天酒地,就是想着克扣大臣俸禄薪水。

可近年来的历史圈流行起一种质疑理论,康熙帝年轻时下达的“撤藩”命令,到底算不算得上英明?

首先谈一谈康熙帝的撤藩,直接触动了云南平西王吴三桂的集团利益,从而酿成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要知道吴三桂可是战神级的存在,早期为清军入关立下汗马功劳,就明王朝而言,吴三桂是乱臣贼子,可站在清王朝的角度,吴三桂算得上赤胆忠心。碍于降臣的身份,为打消清王朝的疑心,吴三桂几乎是用肉眼可及的行动速度,接连拔除南明营寨,硬生生将南明政权的永历帝朱由榔赶到了缅甸境内。

当时连顺治帝都没有攻入缅甸的意思,这位十几岁的小皇帝想的是任其自生自灭,彼时中原各地基本处于清军实际控制下,南明已无反扑的实力。然而吴三桂为表忠心,再三上书要求亲自率军入缅,逼迫缅王为求自保献出永历帝,紧接着吴三桂于1662年将永历帝用弓弦勒死在昆明。吴三桂对旧主的心狠手辣,让远在京城的顺治帝不寒而栗,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朝对吴三桂一直是持有尊敬有加的态度,比起满洲贵族来说,吴三桂和他们只有血统之分。当然吴三桂也不是无偿奉献,他希望永远驻军在云南,把云南当作大本营,养起了一支数量庞大的私人军队。

考虑到吴三桂的贡献以及他对军队的实际统治权,清朝也不想这么快卸磨杀驴,索性放任吴三桂在云南做起了土皇帝。的确,倘若没有年轻气盛的康熙帝,三藩之乱或许不会发生,六十一岁的吴三桂年事已高,只想着为后世子孙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础,哪还有谋反起事的意思。很长一段时间里,吴军享受的待遇远比清军好得多,这也是康熙帝愤愤不平的原因所在,朝廷还要从国库拨一笔巨款来养吴三桂的私人武装,这是康熙帝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细思极恐的是,吴三桂享有对云贵两省的治理权,无论是人事任免还是财赋兵马,京城六部无权过问,一切皆由吴三桂自行决定,这意味着朝廷对云贵两省失去了直接管辖权。康熙帝八岁登基,设计除掉嚣张跋扈的鳌拜后,他恢复延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尽量改掉满臣对汉臣的歧视,实行满汉同一品级制度。

从鳌拜一事我们能看出康熙帝的沉稳老练,但在吴三桂一事上,康熙帝表现出和处理鳌拜一事极其不同的激进态度,他认为三藩的存在使得政令受阻,朝廷财政负担沉重,撤藩一事刻不容缓。恰逢此时,平南王尚可喜主动上书,希望康熙帝能够恩准他返回辽东故里安享晚年,这封奏章正中康熙帝下怀,他急不可耐地批示许可,同时也暗示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上书请求撤封。

从而吴三桂和耿精忠无可奈何地上书请辞,康熙帝顺坡下驴地嘉奖一番,夸耀一下三藩功绩,进而下达撤封决定,这无疑深深刺激到了吴三桂。三藩之乱虽然名为三藩,实际上真正的领导者是吴三桂,有人评价吴三桂谋反实则是无奈之举,他已经和吴军集团利益捆绑,即使他乖乖地交出权力,康熙帝顶多照顾一下吴家,那些享受高等待遇的吴军集团岂不是树倒猢狲散。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吴三桂起事之初格外顺利,数次给予清军严重打击,然而后期的吴三桂却因精神受挫导致无心战事,给予了康熙帝喘息调整的机会。

1678年,起事五年的吴三桂病逝于衡阳皇宫,皇孙吴世璠继位三年后,无力支撑战局,落得拔剑自刎的下场。

三藩之乱是康熙帝一生中最接近失败的地方,但对手吴三桂似乎并没有夺权篡位的想法,更多的是在昭示自己的实力,顶多要求分而治之。估计晚年时期的康熙帝也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吴三桂的军事经验和军队管理可不是一般的强!

参考资料:《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