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老了,想法多了,看一则故事总喜欢浮想联篇。特别是有关家庭婆媳相处的故事。 双面胶里,我们先来单纯从媳妇或者婆婆的角度去评价哈吧。我比较客观地评价那个媳妇胡丽鹃吧。要说从现代人的观念看,她也是个不错的媳妇了。她还起码知道把婆家的事当事,比如李亚平求他去娘家借钱的时候,虽然她万般劝解过李不要把两家的钱绑在一起之类的话。……虽然她不情愿,但还是基于替老公婆婆想去做了,还有她性格开朗,不斤斤计较…… 当然婆婆也没得说,来上海后,勤勤恳恳地持家,把儿子的家当自己的家一样操持。的确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再说儿子吧,作为儿子,他孝敬父母也没得说;他心疼妻子,也无可厚非。 还有那个喜玉姐,也是勤劳切俭。 但就是这些分开看都不错的人,他们就造就了 一个悲剧的家庭,而且是调解不了的矛盾。 先说那个儿子李亚平,他是中间调和体,也就是双面胶。他上进,孝顺,性格好,但怎么就把这个家过得四分五裂呢?一句话;他心有余但力不足。他想孝顺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在他爸爸得了肺癌后,他毫不犹豫地叫爸爸座飞机到上海来。爸爸得的是肺癌,不治这症,花多少钱,也只能延长有限的时间。当然作为子女,就算明知是白送钱,也会去尽心。 但他不明白自己微溥之力是不可能支付那么高的医疗心费用的,更何况初入社会的人,需要用大把的时间花在工作上面。他的孝顺无可厚非。第二件事,也就是我认为他做得最不应该的就是帮姐姐集翻资筹款这件事,明明自己没有这么多钱,还有他妈妈也是,明知自己儿女集不到这么多钱,也知道亲家不是个省油的灯,还逼迫儿子去找自己的老丈人筹款。这就是人无自知之名。作为出身贫寒的农村人,好不容易能让以自己是上海人自优的老婆及家里人接纳就很不容易,何必自己找着去受辱呢,平时尽量避开着保持我不求你你也不要得瑟就好了啊。这是他们一家自己在找罪受。结果父亲比不治死得更快,适得其反的结果。 那个婆婆更是不明事理,明明知道儿子媳妇自己单独过得不错,而且领教过她的媳妇却不买她的帐,却偏要想在儿子家里当家作主。自己已经是没说话的地方了,却还要偏偏跟媳妇对着干,非要把自己的姨侄女找到家里来做保姆。我不晓得老太婆的本意是不是想跟自己找个同盟军,如果她是这样想,就证明她没人性 。还有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媳妇是个娇生惯养的上海小姐,但她不在时,两人相处得很好,儿子也并没有认为为老婆做饭是件不开心的事,她却非要来为儿子扭转局势。俗不知自己儿子是用许多的愿意付出才换来人家娇小姐的心。还顺便提哈那个可怜的角色喜玉姐,明明自己就是个保姆的角色,却还想着能帮小姨出气。胡丽鹃没有去额外找她的麻烦便罢了,却偏偏还要故意违背主人的习惯和意愿,还与主人公开宣战。 当然对我们戏外的人来说,也很讨厌胡丽鹃父母的那种小市民的俗气和刁难。 胡丽鹃本人也做得确实有些过分。但错的根源不在她。在于那些不明自己现状的人,额外挑出这许许多多的事来,所以闹得一家人鸡犬不宁。 建立一个家确实不容易,各方面的因素构成。小家的和睦关联到两个大家的所有成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