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遗忘曲线再认识!稍调整遗忘曲线的高效暗记法,早知道会更好

 蓝天白云tofwsu 2019-09-09

对遗忘曲线再认识!稍调整遗忘曲线的高效暗记法,早知道会更好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明示的是时间流逝的同时,人的记忆力的变化情况。

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让参验者大量记住没有意思的3个阿尔法字母的罗列,然后调查他们的记忆会以什么样的速度遗忘的过程。

其结果图示化的东西就是遗忘曲线。

如下,纵轴是暗记率(%),横轴是时间的经过。

对遗忘曲线再认识!稍调整遗忘曲线的高效暗记法,早知道会更好

从图中可获知的人的记忆遗忘速度:

* 20分钟后:所记内容的42%会忘记

* 1小时后:所记内容的56%会忘记

* 1天后:所记内容的74%会忘记

* 1周后:所记内容的79%会忘记

然后汇总一下这个结果,我们可知道,

仅仅一天的时间经过,当日所学所记的一半以上都会忘记。

在感觉上,这似乎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是你需要理解的是,“人会忘记本来就是很当然的”,因为大脑一下子就能牢记不忘的只有和“性命相关”的情报,学习什么的对大脑来说本就是可有可无,无需记忆的东西。

你花了几小时来平拼命记住一些学习内容,但是到了翌日,很有可能都差不多忘光了,你或许会认为“自己的记忆力怎么这么差!”,不过看了上面的遗忘曲线,你应该能明白这是“理所当然”的。

翌日遗忘,大部分都不应该是记忆力不好的缘故,说到底,结果很单纯—人的大脑构造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注:严密来说,上图中的纵轴是savings—节约率的意思,再学习的容易性,只需要花第一次学习时间的百分之多少的时间就可以修复记忆,恢复完记状态的指标,而不是大家一般认为的是记忆的遗忘比率,能维持多久的维持率。但是,节约率和维持率有近似的特性,所以这篇文中的解释,还有诸多其他记事、讲义中,为了能更加明白易懂地作出说明,都会把纵轴的记忆节约率作为遗忘率来使用。)

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最适的暗记方法

通过上述的图示和说明,我们应该都能了解到记忆的遗忘速度。

在考虑遗忘曲线的同时,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最适的暗记方法。

效率的暗记的最关键,在于复习的时机

首先,请看下面的图。

这是对照着遗忘曲线,假定会定期复习的情况下,记忆将会如何的显示。

对遗忘曲线再认识!稍调整遗忘曲线的高效暗记法,早知道会更好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的事:

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复习,记忆的遗忘速度会变缓和,结果就是,本来学了很快就忘的短期记忆,会移动到长久也不会忘的长期记忆。

那么合适的复习时机的关键是在什么时候呢?

根据遗忘曲线的说明,人在学习后的1小时之后,所学所记的一半以上都会被忘记。

但是,如果把这个结果用在自己学习单词或者其他学习内容的暗记上时,则有必要进行稍微的调整。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没有意思的3个罗马字的罗列”让被验者强行暗记的结果,而我们学习暗记时,一般不会在没有完全搞懂的情况下,即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

(这也是我一直在强调的,死记硬背是小、初、高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最高效的方法,但是一定要有“条件”,即“必须是有条件的死记硬背”,比如这里的理解后再反复无数遍的死记。)

如果暗记的内容有意思,甚至有图像印象可以帮助理解的话,相应的记忆也比较容易定着下来,再能加上多遍反复“硬背”时,成为长期记忆会更容易。

换句话说,

对于理解内容后的暗记,遗忘曲线中呈现出来的遗忘速度会相应地变缓和(遗忘时间点会拖后)。

为了正确理解和检证遗忘曲线,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复习时机。

结果,得出了以下的复习时机是最能让记忆定着下来产生好结果的时机。

请务必参考!

推荐的复习时机

1天后、4天后、7天后、11天后、15天后、20天后

(只是英语单词的暗记可以稍稍有所改变,上述的时机也OK,但是记英语单词一定要用好睡前+翌早,和碎片时间,有时间就翻翻,本来就是零碎的单词,2、3分钟的空闲时间也能看上5、6个单词,利用单纯的接触效应增强的对单词的印象会格外深。另外,对于单词的理解最好采用图像搜索的形式,从英语—>中文—>印象,或者从英语—>印象—>中文的两方形式暗记,效果会很好。)

对遗忘曲线再认识!稍调整遗忘曲线的高效暗记法,早知道会更好

最后

通过上述的解释,我想大家应该都能明白遗忘曲线在怎样的条件下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的,但是用于现实当中的我们的学习时,情况会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味遵循,要灵活调整才会真正起作用。

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明白为了能高效暗记,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复习的重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