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瓶的发展与演变

 芝润斋 2019-09-10

梅瓶是古代瓷器中一种兼具使用和观赏功能的用具,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逐渐收敛,体型修长,亭亭玉立。它流行于宋、元、明、清,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作此式,元明暨清初历代皆有斯制。”

梅影留香:梅瓶的发展与演变

北宋 赵佶(传) 文会图

宋代,梅瓶以实用为主,因造型易于封口,容量大,且便于搬运,可作盛酒容器,被称为“经瓶”“酒经”。赵令畤《侯鲭录》记载:“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云以酒器,书云就一经或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为五经。”当时,“经瓶”有几层含义,一乃表明盛酒器;二指特定的样式;三是有限定容量,一瓶酒就是一经。上海博物馆藏宋代磁州窑梅瓶,瓶身上书“清沽美酒”“醉乡酒海”,即说明此瓶为盛酒器。

梅影留香:梅瓶的发展与演变

辽 备宴图 河北宣化壁画

梅影留香:梅瓶的发展与演变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清沽美酒梅瓶

元代,受到景德镇制瓷业大发展的影响,梅瓶有新的变化,整体造型高体宽大、上腹饱满,并出现了以青花为主的品种;在纹饰上多以吉祥内容和织锦图案装饰,也流行历史人物、戏剧故事等题材。

梅影留香:梅瓶的发展与演变

元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

明代,是梅瓶烧造的高峰阶段。早期,梅瓶仍主要作为酒具使用,永乐至崇祯时期则大量地被用于贵族陪葬品,成为等级身份的象征。北京定陵、湖北省荆门市梁庄王墓和广西桂林藩王墓等都曾出土过梅瓶。

梅影留香:梅瓶的发展与演变

明洪武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清代,梅瓶烧造时间集中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功能已不再是实用的酒具,而演变成赏玩的陈设器。譬如,在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的《午瑞图》中,梅瓶便为插花之用。景德镇御窑烧制的梅瓶多仿造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梅瓶,除传统的青花、釉里红、蓝釉外,还创新出众多新品种。

梅影留香:梅瓶的发展与演变

清 郎世宁 午瑞图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6期《不可一日无此君——南京博物院藏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作者:谢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