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气、荣气、经气的循行 胃纳五谷,腐化并分泌清浊,浊者为糟粕,随肠道下排,清者入肌肉中,故曰脾胃主肌肉四肢。散精由左乳下虚里穴进入肺中,溶入空气是为卫气,行走足太阳膀胱经,供应五脏六腑各细胞所需营养与空气。在身上穿经走脉、疏布运行的血是气态而非液态,中医称之为荣气或是荣血。因为血(荣气)浓于水(卫气),且体内营养物质的供应是利用渗透方式由浓度低往浓度高的方向移动,所以,荣气可自细胞中抽出使用过的卫气,并将之送入小肠透析。中医所谓的小肠,包含了西医解剖学上的近曲小管、远曲小管、亨利氏小管、以及肾盂在内。能把卫气中的废气排入膀胱,把有用的回收入肾,而为肾气。肾气有贮存于精室者,有循行骨节以为细胞修护及再生者,有循腹上咽喉、出口中舌下以为唾液者,有入髓、入脑,复下行以疏布全身、长养细胞者,其余精则入红骨髓、转入肝,为新血再生之用。新血供应入心而为荣血,血氧化生热,以温四肢百骸,更助胃以腐熟水谷。五脏相生者,实为胃气循行各脏腑的顺序通路而已。荣血在小肠中分泌清浊后,浊气入膀胱,清气入肾,荣血则转入脾脏中。脾脏扑杀荣血内衰老的红血球,破坏后送入肝,以为胆汁的原料。胆汁再循胆管入胃中十二指肠,随肠道再吸收,其胆红素更为日后造血所需者。清除掉败死细胞的荣血则回归于心,再循行至肺随着呼气以呼出废气,而后归入肝以补充消耗的血,再入脾(此处中医所谓的脾,为消化道内分泌之总管,而非西医解剖学上之脾脏),以脾统血,故能散血于消化道,助腐化食物。荣气再入肾以补充消耗的水气,此夹肾气的荣血再回归心脏,刺激心脏做规律的跳动。是故,五行相克者,实为荣血流动的循行顺序。人之阳气随天地变化而生。子时为阴尽阳生,乃初生之阳,必待寅时阳气乃动,此时气行手太阴肺经。卯时行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泛指前后阴及汗腺,以行疏泻之功,清理体内的废弃物。若不清除,则辰时足阳明胃经气动,废气贮存体内,久而为祸矣!中医所谓胃,乃上自口腔,下至直肠上端,非单指西医解剖学上的胃体。辰时胃中必须有食物,不可无物补胃气,否则久必衰败。巳时为足太阴脾经(消化道内分泌之总称)分泌各种消化酶,腐化五谷。午时为手少阴心经,心火助胃腐熟水谷。修道者过午不食,以无火助胃,胃易受伤故也。未时为手太阳小肠经,带走细胞内之气。申时为足太阳膀胱经,补充细胞之气。酉时为足太阴肾经之气,戌时行手厥阴心包之气,此时气血归阴矣!要休息了。亥时行手少阳三焦之气,心包为天气,三焦为水气,如露水下降以滋润大地。子时为足少阳胆经,阳气始生,气血大交替。丑时行足厥阴肝经之气。 胃 纳 五 谷 以 养 五 脏 气 胃由口腔开始,直达肠道上端,这一整串的消化系统,称为胃。纳水谷,腐化取精,以滋养五脏六腑。胃阳指胃的运化、蠕动、吸收功能;胃阴则包括唾液、胃酸、胃之滋润液(痰气)、肠液……等等。脾统血,用血之温热以腐熟水谷。脾阴分泌消化酶帮助腐化水谷;脾阳则散精上输于肺。胃气下行入膀胱,这一条经路上有任何阻碍,必反壅入胃,而为呕逆或下利。所以痰多或感冒时,邪阻经脉,就常出现吐利之证。这是病的标而不是本病,本病为外邪所引起。 [吐症] 1. 春气已升,寒气未退的九味羌活汤证。 2. 风温中风凉、干咳的桂枝汤证。 3. 邪热入膀胱,饮水则呕的水逆证,五苓散主之。 4. 邪由太阳转阳明的葛根加半夏汤及葛根芩连汤加半夏、生姜。 5. 邪入少阳,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证。 6. 病后胃中有余寒的旋覆代赭石汤证。 7. 食物不化、感山岚瘴气的平胃散、胃苓汤证。 8. 寒邪陷入胃脘的泻心汤诸证。 9. 上热下寒或上寒下热的黄连汤证。 10. 痰多呕吐的小半夏加茯苓证。 11. 朝食暮吐属寒病的吴茱萸汤证。 12. 寒邪入腹的理中汤证。 13. 脑震荡想吐,黎桐丸。 14. 晕车、晕船的呕吐,是痰病惹的祸,六君子汤、二朮汤辈。 15. 孕吐属经产之剂,有脾胃病、有肝燥病(辨证奇闻)。……等等病尚不止这些。 [利症] 1. 寒利:溏泄、飧泄,温化即可,理中汤、四逆汤辈。 2. 热利:太阳转属阳明的协热利,桂枝新加汤、葛根芩连汤、黄 连解毒汤;温毒的连芩汤;太阳转属少阳的黄芩汤。 3. 尿少下利胃苓汤。 4. 水泻下利柴苓汤。 5. 寒邪内陷的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 6. 手足厥冷、尿少的人参汤。 7. 风邪内陷,飧泄肠鸣的胃风汤。 8. 寒邪目眩悸动的真武汤。 9. 下焦寒:桃花汤。 10. 下焦热:白头翁汤。 [吐利症] 1.阴暑:香薷饮、二香汤。 2. 热为寒郁:藿香正气散。 3. 夏日饮冷:六和汤。 4. 暑湿、饮酒湿热:大顺散。 5. 夏日过食冰冷:升阳散火汤。 6. 霍乱证:阴阳水炒盐探吐。 搅肠痧:炒盐探吐、蜀椒救中汤、九痛丸、马或骡粪,烘干黄 酒送服。 7. 秋凉:参苏饮。 8. 冬寒:参附汤加茯苓、救腑回阳汤。 9. 食物中毒,是西医讲的,中医没这一项,都是外邪与自身饮食 不节惹的祸。 [血病]
2. 热邪入胃的蓄血如狂:抵当汤。 3. 热邪入胃的久瘀血:犀角地黄汤。 4. 阳明大热,肠风下血:人参白虎汤。 5. 幽门溃烂(幽门杆菌):凉膈散。 6. 暑吐血:清络饮加杏仁、滑石、薏仁。 [便秘] *1. 火性: a) 新病系外邪陷入阳明胃腑,有大陷胸证、承气汤 证、少阳转入阳明的大柴胡证。 b) 久病必虚:新加黄龙汤,攻补兼施。 *2. 寒秘:用热药攻,五积散、三物白散、三物备急丸。 *3. 无水行舟:增液汤、益胃汤。 *4. 无血润肠:润肠丸。 *5. 湿性: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化滞丸。 *6. 顽金(大肠经)非火不化:温肠开闭汤。 *7. 虚秘:半硫丸。 *8. 痰多小便不利而喘:宣白承气汤。 *9. 小便不通、小肠有火:导赤承气汤。 10. 无菌性脑膜炎:牛黄承气汤。 11. 肾水不足、微有邪火:增液承气汤。 12. 外有邪、内有热:防风通圣散。 13. 时疫外感:水解散。 肺 主 皮 毛 统 一 身 之 气 胃气由左乳下之虚里穴入肺,胃之强弱直接影响肺。是故,过敏性鼻炎常用健胃整肠的参苓白朮散。肺散精于皮毛,皮损毛落即伤肺,若深入肾伤骨痿不能起于床,则死矣!化疗使人皮损毛落,岂非药伤?怎反而说是癌细胞转移入肺呢?草菅人命若此,夫复何言! 胃气融入吸入的空气是为卫气,下行足太阳膀胱经,入细胞后转入手太阳小肠经以下达小肠、膀胱。若这一路上有所阻碍,必反壅入肺而为咳嗽。胃气夹痰入肺而为嗽,痰阻足太阳则咳嗽。胃气无寒则不流涕,肾气不上冲则不流清涕或鼻水。然小肠吸收各脏腑之余气,入肺呼出废气,必挟脏腑之邪气外出,故五脏六腑皆有咳症。不可见咳治肺,肺为娇脏,也是脏腑有邪时的警讯发出者,岂可见咳治肺?大错特错! 卫气不足或有阻碍,身必缺氧而喘,喘岂是扩张支气管就能解决?更有气不纳丹田而喘,属虚极者,岂是治标就能挽回性命?别呆了。肺喜干润、恶湿燥,奈其源自脾胃湿土,故治肺不理脾胃者,非其治也。荣气入肺,火刑金也,火旺则肺咳。荣气在此呼出废气,再下行入肝,肝有邪阻,荣行不畅,肺亦咳。肺燥则气不下行入肾,肾无滋养必亏,亏则腰痛、腰酸、痿跛不能行。所以有肺燥无气下行的喻氏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也有湿温阻经脉,致肺气不得下行的东垣清燥救肺汤。 有兴趣的,请参考依医倚犄「秋燥篇」。 小肠属火,分泌清浊;大肠属金,主前后阴、汗腺,行排秽之功。荣血挟细胞气入小肠,分泌清浊,清者入肾,浊者入膀胱。其浊者约占总量 1%不到。多喝水只会造成水积,小肠累坏了,就有好戏看了,肾要是累坏了,那更不知如何是好。西医为何要人多喝水?岂不是害人?似是而非的理论,何时才能停止? 细胞气若挟邪火,则涸水而为渴饮,宜猪苓汤。邪火更强则涸水更多,尿转黄赤、尿管热,人称尿道感染的导赤散症、尿稠则淋的五淋散症。邪更强则涸干水气,用琥珀散。结石聚积着床不得破,则用六角英析出结晶水散解之。更有热甚,血脉贲张,内出血,其人如狂的蓄血证,用抵当汤。血管直接破裂,血随尿下的出血症,用桃仁承气汤。邪伤小肠,清浊不分的萆薢分清饮证。也有心火下陷的的莲子清心饮证。热邪入膀胱,尿不得通。有时反壅入胃而为水逆的五苓散症。胃肠湿热下注的治浊固本丹证。小便次数频而欠的桑螵蛸散症。前后阴不通的八正散证……等等。 肾 主 水 受 五 脏 六 腑 之 精 而 藏 之 胃气由左乳下方虚里穴上达于肺,融入所吸入的空气而为卫气。卫气经由足太阳膀胱经,将营养份及所需空气送入细胞中,而后转入手太阳小肠经以分泌清浊。水气之浊者为尿,由输尿管入膀胱,经前阴排出。水气之清者,为细胞未使用完毕之营养素,由肾脏回收,是为肾气。荣气者,先经过脾脏,扑杀败死血球之后,再送入心脏,回收使用。所以,小肠是生命力的根源,命根所在,故有命门相火之称。肾为水火之脏,命门相火之所寄。地球因有地热,所以能化水为气,上达崇山峻岭。人体有命门相火,是为肾盂,能化水为气,加以肝风鼓动,而能循环一身。若肾盂相火不足,无法化水为气,则水下注膀胱。是以下焦虚寒、小孩稚阳不足、或年老命门相火衰者,夜尿必多,可用肾气丸去泽泻,加益智仁、白菓。临症上,年轻人之夜尿多者,大多为垃圾食品伤身,尤以奶品、冰品类……等等所造成的寒湿为最。而遗尿者也有阳气不足者,又当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菓。若小肠虚则用桑螵蛸散,膀胱虚寒用猪小肚内装白胡椒子,炖汤服之。肾气之上源为肺,若无肺气下行入肾,则肾必亏损。所以治肾有从理肺下手者,如肺燥的喻氏清燥救肺汤,湿温阻经脉的东垣清燥救肺汤,肺虚喘咳的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等等。 肾气上行者,出命门、循骨节、出指端井穴,再回归五脏六腑。下行者,出命门、循骨节、下行双足、以为行走之利。此一肾气,即针灸时所引动之气,主要功能是细胞的修补与再生。细胞强健则不易生病,故西医认为肾上腺素与免疫系统相关。外邪伤人最常由卫气攻入,卫气为足太阳膀胱经所管,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其运作是靠肾气推动。是故,肾气不足,致使细胞修补再生能力差,易受外邪伤者,可用肾气丸调养。 完成细胞的修补与再生之后,肾气复归五脏六腑。所以,脊椎骨节移位者,肾气无法正常供应五脏六腑,会造成脏腑的衰败。这种伤害非科学仪器所能检出,仅能利用整复手法让骨节归位。肾气之支者,出腹里,上咽喉,于口中舌下,金津玉液穴,入食道以下肠胃道,作为腐熟水谷、修复肠胃道之用。练气功时吞唾,即在透过唾液中的肾气,提高肠胃道修复力,使肠胃道强健,可养五脏气。肾气有修复细胞之功,所以用唾液舔吮伤口,可以加速愈合。观察糖尿病者,大多是唾液不足,细胞修补不易,伤口也不易好。唾液既能腐熟水谷,对别的动物而言腐化力相当强,所以医方集解后录之急救方,以猫涎治鱼骨哽喉,取犬涎治豚骨哽喉。但对同种动物而言,唾液则不具腐熟的能力,是以动物界大都不吃同类。 若肾水不能上潮,心火独亢于上,就会造成咽干喉痛。初起者可以甘草汤缓解。若不行,则以甘草桔梗汤导引肾水上至咽喉。咽喉生疮者,用半夏汤或苦酒汤。但湿阻窍道的口渴、肺燥无以沉降口渴……等等,不能误认为肾火所引发的疾病,须在五脏间仔细分辨其症状异 。 同处,万不可误治害人。惟咽痛不表示扁桃腺肿大,扁桃腺肿大者属少阳病,可考虑柴胡清肝汤。 肾气之支者,出命门入骨髓、上升入脑。肾主骨,脑为髓海,故 脑为天水,肾为地水。天水循经脉,下颈椎疏布四肢百骸,五脏六腑, 长养万物。此疏布之功,系由心包代心主行军令。心包即西医所谓的 脑神经系统,所以颈椎移位时,轻者气行不足而手麻、或半边麻木(此 非真中风,莫上西医恶当!),重者全身瘫痪,甚至死亡。气不行自然压力不足,营养素到不了末端,手足容易麻木或半身瘫痪,若听任西医降血压,将使肾气更为不足,萎缩更为严重。 「肾主骨」,肾不好的人,常见腰痛、两足痿软不能行。小儿发育时期,若肾阴不足,常口干舌燥者,可考虑左归丸;而肾阳不足, 不会口干舌燥者,可考虑右归丸。若为骨质疏松者,应补充胶质,而 非钙质,可考虑龟鹿二仙胶或是壮筋续骨丹。至于年老气衰,脚痿无 力者,需同时补养气血及骨头,虎潜丸、健步丸、或是斑龙丸……等 等,随证施治。小儿麻痹两足痿软,可用二十四珍汤,方见依医倚犄。 若为单脚痿软者,小心环跳移位。若非小儿麻痹切莫乱施药,误了孩 子一生。 「齿者骨之余」,所以牙齿也受肾气支配。吃牛奶的幼童常有乳 牙发育不好,甚至于蛀牙的情况,想要成牙长得好,可视情况使用左 归丸或右归丸。成人常常牙痛者,则以左归丸为主。拔牙或矫正齿列会造成肾气泄漏,有人因为一口气拔除十数颗牙齿而身故。切莫为了 追求美观,而损及肾气。牙痛有因胃热随经脉而上的清胃散证,有感 冒引起牙床肿痛,或是颊车穴有瘀血,营养供应受阻的牙周病……等 等应找出病因,随证施治,而非拔牙了事。 肾主骨,脑为髓海」,故脑疾论治,应考虑天水、地水之升降。 [脑衰退/脑萎缩]
2. 水少不足以养木,使肝风内动,甚则脑溢血,用大、小定风珠。 [脑神经衰弱]
2. 肝胆毛病的脏躁症、悲哭、半夜作恶梦者,甘麦大枣汤主之。 3. 夜卧盗汗、心虚不固者,酸枣仁汤主之。 [脑膜炎] 以下皆为退烧药之药王,不可常用,常服将无它药可代。 1. 八卦簧(黄花仙人掌)去刺、打汁、拌蜂蜜饮。 2. 安宫牛黄丸。 3. 至宝丹,惟其方几乎为保育类动物组成,临症难以备齐。 4. 紫雪丹,其组成方需黄金百两,不易取得。 [脑水瘤] 按水气下沉,不该积聚于天(脑)。若为地(地为土,土为胃) 火过旺,天水不得下,积成水瘤,则凉地气以降天气。实者,大便闭 结,用大承气汤。大便通者,用黄连解毒汤。夹有寒邪者,用三黄石 膏汤。 肠道湿气太重,会阻碍肠胃道运作,致大便不通,使水上壅至脑 部。只要减轻肠道压力,水就不会上喷。量证轻重给予木香槟榔丸、 枳实导滞丸、化滞丸、或是加减正气散。 [脑血瘤] 脑中有(血)肿瘤者,乃地气大热,可参考前述水瘤论治。 [脑瘀血/脑栓塞] 轻者以补阳还五汤,重者以大活络丹,配合颞三针拔罐放血。 [笨/变聪明] 此为气凝血瘀,造成脑袋细胞败死。若要脑袋聪明点,要补胃气, 使肠胃无燥屎,可用益气聪明汤。 [帕金森氏症、渐冻人] 瘀血所致,气血无法正常运作,细胞渐渐败死。用身痛逐瘀汤加补中益气汤,再配合拔罐放血,去除瘀血,使气血回复,细胞正常。 [癫痫] 此为痰病,用青州白丸子、白金丸、辰砂散……等等论证施治。 [车祸脑震荡] 黎桐丸主之。 [老人痴呆症] 此为粪中毒,参考前述便秘治则,论证施治。 肾精贮于精室,培本固元,为培育下一代做准备。精即属生殖系统,男人的精冷无子,女人的子宫卵巢虚寒等等问题与肾都有直接关联。惟临床所见,男性阳痿者,多与气血不足、精气不足、脾胃不足、肝有问题……等相关,与肾气的直接关系似乎很少,所以,补肾有用吗?壮阳药物多含阳起石、云母……等矿石,多服可致「强中」症,阳强不倒,精液直流,待无精可漏,则漏血而亡。壮阳春药切不可服!与男性生殖系统有关的不孕症论治,请参考依医倚犄的「男性阳痿」篇。 [精室虚损者] 虽有方,但是还是要临症上的直觉判断和探讨。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1 阴虚火旺:梅毒、淋病、菜花……等等。 2. 男子感冒行房,身上热毒乘精室虚损,下客于精室,而为摄护腺肿大。故此疾非老年人之专利。治疗上要清热毒,又要补精室,清补两兼。用知柏地黄丸加仙茅、淫羊藿、栀子、黄芩、 黄连,会便秘的加大黄、芒硝。辅佐之药为丹皮、桃仁、红花。 3. 行房不慎,外寒邪乘精室虚损,客于精室,是为 AIDS。随着冷气普及,此病越来越多。治疗上要在补阴药中加祛寒之品,除了大补精室,别无良策。祛风之药为羌活、防风,祛寒之药为附子、肉桂、麻黄。这里提供治疗方向,临症上仍要随证之寒热而加减,扶正退邪。服药期间禁绝房事。AIDS 本系寒症,切不可消炎,否则寒上加寒,病必更重矣!受垂直感染之胎儿,在二、三岁元气长成之后,常可不药而愈。 4. 强中症:以黑豆甘草汤解春药毒。 5. 精门出血:此非小肠火旺或结石所致的尿血,而是热气逼入肾的出血。行房时不射精,只放血,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属于心肾不交,伤心又伤肝,可考虑坎离既济汤,详见杂病心法。 6. 精虫稀少:用五子衍宗汤,详见本草备要。 7. 气血两虚,以致精虫衰弱,用七宝美髯丹。 8. 睪丸癌:为肝肾寒气进入睪丸,中医称为「木肾」,属疝气。 详见依医倚犄的「疝气」篇。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男子感冒行房易患摄护腺肿大,女子感冒行房则需担心「阴阳易」。月事期间受寒,热入血室,寒热如疟状,甚者暮则谵语,夜间如见鬼魅,服大柴胡汤,并刺期门。若为温病入血室,则用玉女煎。 其它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详见妇科心法、济阴纲目……等等。 肾之余精出红骨髓,复转入肝,肝肾气足,则能造新血。其支者入胰脏,分泌胰岛素,控制血糖。 二者相辅相成,故曰乙(肝)癸(肾)同源,肝肾合则生血。是以贫血者,应在肝肾之间找病根,随证施治,以强化造血功能。叶酸可在辣椒叶中求得,糙米则富含维他命 B 群, 所以,天天以糙米、辣椒叶熬粥食用,可以活化肝细胞,增加荣血。营养素到肾脏,本该透过红骨髓转成荣血,若转化功能失常,则营养 素堆积身上,形成高血醣的症状。本草备要里提及,红曲是人窥天地 造化之巧者,能转营养素为血。故而,针对造血功能不足所引发的贫 血、血醣过高、血少无以行经者,可以用红曲来治疗。红曲既能生血,而血又为高单位营养品,会释放热能,使火气上来,所以火气大的人,要节制使用。 肾开窍于耳,所以,耳朵有问题不可不考虑少阴。肾虚耳聋者以滋肾通耳汤主之,温病的耳聋可用加减复脉汤,少阳的耳聋,可予小柴胡汤,聤耳耳聋(耳出脓血)者,以肾热汤泻火。最恼人者,莫过于耳鸣,尤以蝉鸣不已者居多,多是耳垂附近瘀血所致,可用吹风机加温兼揉散,配合拔罐放血。若为风病,则有风声耳鸣,火病者为雷声耳鸣,需辨证施治。中耳炎多为感冒引起,加上耳有瘀血所致,且因耳内有水、湿湿的,会有海浪声,治疗之道可参考依医倚犄「中耳炎」篇。 心脏之跳动,来自于肾气对窦房结的刺激。所以,肾气一时不足,使心脏停止跳动者尚可救治,民间有死而复生者即属此类。但若肾气败而瞳孔放大者,则必无救。故死亡的判定,不以心脏停止跳动为准则,而由瞳孔是否放大来决定。 权借「六味地黄丸」的主治条例来总结肾的功能,并提醒各位看倌,绝对不可亏待肾,一但有伤则诸疾纷至。上天待人不薄,所有脏器中,只有肾有两个,请多保重,切莫捐肾!治肝肾不足:肾水足,肝木自然有所养;乙癸同源,治肝先治肾。 真阴亏损:泛指肾的能量、肾气亏损。精血枯竭:肝藏血,肝肾合则生新血。腰痛足酸:肾气出命门,而命门在腰后,故肾气不足则腰痛。自汗盗汗: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可管制足太阳之气。水泛为痰:肾气不足,气转浓,则泛化为痰。所以,治痰病,不仅要祛痰,有时还需补养肾水。 发热:阴虚火旺则会发热。 咳嗽:肾水不能上达咽喉,则痒痛、咳嗽 头晕目眩:地水不足以上达于脑,则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 遗精便血:肾精贮存于精室。 消渴淋沥:肾水不足或肾脏萎缩,会有消渴现象。 失血:血中的液,靠肾水滋润。 失音:肾水不能上潮,咽喉无以滋润,讲话都没声音了。 舌燥喉痛:肾水不能上潮,咽喉无以滋润。 虚火牙痛:肾主骨,牙者骨之余。 足跟作痛:肾水无法下于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