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善于简洁的长垣人

 三驾马车1966 2019-09-10

刘向军

位于豫东大地上的长垣市,古属卫国蒲邑,是先贤蘧伯玉、孔夫子、子路生活过的土地,此地可谓历史悠久,底蕴厚重,钟灵毓秀。

而善于把词语简约化,即把一个双音节或三音节词合成一个音节表达出来,这应是长垣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这种词语的简约化表达方式,存在于长垣的方言中,也就是存在于长垣的历史长河中。

比如,“一个”(yī ge),长垣方言则说的是“悦”(yuè)。这是把“一”(yī)字的声母“Y”取出来,和“个”(gè)的韵母“è”取出来,二者连读后的变音——由“Yè”变成了“yuè”。

相应地,“那一个”(nà yī ge),长垣方言更是有创意地把它读成“挪”(nuó),即把“那一个”先简化成“那悦”(nàyuè),再简约成“挪”——取“那”的声母“n”,取“悦”的韵母“ue”,二者连读后变音为“nuó”。

想当年,孔夫子老人家在长垣的匡地被村民们围住时,想必村民们乱哄哄嚷道的正是:“揪住挪老头!”

又如,“没有”(méiyǒu)一词,长垣人才懒得这样说呢,他们直接说成“冇”(māo、mōu、mō之类),这是把“m”和“ou”连读后的变音。值得注意的是,“冇”这个字和音在中国不少地方也有使用,这是受中原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呢还是语言简约化发展过程中的集体创作呢?

再如“太阳”一词,长垣方言读为“日头”(rì tou),并且在方言里把它简化为“柔”(róu),这是把“日”(rì)中的声母“r”和“头”(ou)中的韵母连读的结果。

另如“筷子”( kuài zi)一词,它在长垣话的发音中也是简约化的,长垣方言的发音是“Q”(Kiù),这是把“筷”字发音的声母“K”和“子”字发音的韵母“i”连读后的变音。

“太阳升高了,到吃饭时间了,那一个菜很好吃,拿筷子吃菜吧,没有酒喝也行!”

如果用长垣传统的豫方言表述上面这句话,那就既费解又有趣:“柔老高了,该吃饭了,挪菜可好,拿Q叨菜吧,冇酒也中啊!”

其实,长垣人在说方言时善于把词语简化倒不是为了偷懒,倒是为了在同样的时间里传达更丰富的信息,去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就语言而言,善于简洁的长垣人表现的是骨子里的简约精神、创造精神;而在语言之外,善于简洁的长垣人在生活中表现的是务实的开拓精神、创新行动、效率意识。

2019.9.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