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生活夜经济【理】——夜经济该如何发展

 吕振奎泉州师院 2019-09-10

我注意到在这方面,有一个领域最近格外受重视,就是夜间经济——顾名思义,夜间经济指的是夜晚发生的消费行为,通常囊括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这个时间段。

全国至少13个省市,都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的措施,它们争相要撬动这块“蛋糕”。你可能也注意到了,有不少地方推出了夜晚灯光秀、夜宿博物馆海洋馆、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夜场旅游等等娱乐活动。就在8月28号,国务院还下发了一份促进商业消费的文件,其中专门有一条意见,就是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


不过你可能觉得,要搞夜间经济,那不是很容易吗?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压力越来越大,到了晚上有充分的解压和放松的需求。下了班跟朋友一起聚餐,到酒吧喝个小酒,唱个KTV,这是年轻人的常态。所以夜生活,显然是一个需求大于供给的事。要搞夜间经济,不就是多开发一些夜间娱乐活动,再加上延长营业时间吗?

还真没这么简单。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不少国外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成功经验。我发现,要想让夜间经济红火起来,娱乐活动和娱乐场所当然必不可少,但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同样重要。

首先我要问你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消费者愿意晚上出门消费呢?

你可能觉得是因为有网红店可以打卡,或者是有吸引人的演出。但是我看到一个观点,说夜间经济吸引人的首要条件是社会安全。

仔细一想,这不难理解:往大了说,整个城市治安好、犯罪率低,居民哪怕只是出门跑个步,或者是去便利店买点东西,都更有安全感。往小了说,一个人愿意出门听个演唱会,或者看一场球赛,肯定也都希望在夜生活结束之后,有安全可靠的公共交通把自己送回去。

如果没有公共交通,只能打黑车的话,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肯定会觉得不安全,之后可能都不愿意出门了。

不少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夜间公共交通发达的基础上,这为公众的安全和便捷出行都提供了保障。

就拿伦敦来说吧,伦敦堪称夜间经济的鼻祖,因为夜间经济这个概念最早就是伦敦提出来的。在过去12年中,夜间经济为伦敦至少提供了1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2017年,夜间经济占了英国GDP的6%,已经成为了英国的第五大产业。

伦敦采取了什么样的交通措施,配合夜间经济发展呢?

首先是伦敦设立了夜间公交线路。你肯定知道,伦敦的公交车很出名,可以说是伦敦的符号。公交线路也非常丰富,有675条,其中的52条是夜间线路。这些夜间公交除了为上夜班的人服务,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送享受完夜生活的人回家。

而随着伦敦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光靠公交车来满足夜间经济的需求,肯定不够了。那怎么办呢?

在2016年,伦敦政府推出了地铁在周五和周六晚上的通宵服务。到了今天,伦敦的11条地铁线路中,已经有5条实现了周末通宵运营。伦敦交通局还计划在未来的5年内,开通更多的夜间地铁线路。



好了,解决了交通问题,别的问题又来了。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看到,夜间经济往往会带来一些不那么受待见的“副产品”:比如夜间的灯光秀造成光污染,通宵营业的娱乐场所产生噪音扰民,等等。

发展夜间经济和不扰民,这似乎是个两难的问题。有没有解决方案呢?肯定不能一刀切,不准商家开店。

那我来跟你说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早在2003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就任命了一位“夜间市长”,这可不是政府的公务员。这位“市长”是由公众和专家公投投票选出来的,受雇于阿姆斯特丹的市长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一半的资金来自政府,另一半来自要在夜间营业的商家。这么一听,你肯定也明白了,这位“夜间市长”设立的目的,就是去充当政府、商家和当地居民之间的润滑剂

这位市长是怎么做的呢?我给你举个例子,阿姆斯特丹,你也知道是欧洲著名的不夜城,但是它们也有宵禁,也就是夜总会必须在凌晨四五点左右的时候清场。但这个政策就会带来噪音问题,凌晨4点,一拨人刚蹦完迪,兴奋得不得了,然后被夜总会赶出来,打车的打车,聊天的聊天,那肯定会扰民啊。

这位夜间市长想了个什么办法来应对这个问题呢?他选择了远离市区的10个夜总会,给这些夜总会颁发了24小时的营业执照。相当于把一部分人从市区疏散到了郊区。而且夜总会经营的时间延长了,大家反而不会在凌晨4点集中离开,而是分拨次,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离开。人流稳定了,扰民的现象也自然减少了。

不光如此,这位夜市长还在闹市区出台了一些其他举措?比如在周五和周六的晚上,他会号召20位左右的广场管家,在阿姆斯特丹的街上通宵巡逻。这些管家不是警察,他们会和享受夜生活的人聊聊天,温和地提醒他们不要扰民。另外,他们还推出了一个APP,如果居民反馈有扰民的情况,广场管家就会收到提醒,开始着手处理。

其实,通过设立这种民间“夜市长”,来管理夜间经济的方法,咱们也在慢慢尝试中。今年7月,北京商务局出台的一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鼓励企业成立商会,来实现自我管理。而且对于这种夜间管理者,北京市还取了一个更贴切,更文艺的名字,叫做“掌灯人”。


好了,交通和噪音这样的基础问题能解决,其实才有下一步的讨论,夜间经济怎么刺激。

现在一提到夜间经济,不少城市仍然在线下消费发力,比如增加夜场秀、夜间网红店打卡、餐饮一条街,等等。但其实,中国有一个发展夜间经济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咱们的线上消费特别发达。像是外卖经济,就可能成为夜间经济的重要补充,让夜间娱乐活动的消费更加便捷和多元。

前段时间,饿了么口碑公布了各个城市的夜经济大数据,其中有一项数据,引起了我的关注。那是什么呢?就是在今年的1月到7月,饿了么的统计发现,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期间,全国酒吧的非餐饮订单高达24%。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消费者在夜店、live house或者是KTV享受夜生活的时候,会通过外卖去满足一些额外的需求。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你就想象一个场景,你在一个live house中喝着酒听着音乐,气氛很好。这时候突然想来包烟抽,或者想吃点你喜欢的零食。但如果离开现场去买,先不说要花多少时间才能买到。光是体验被打断了就足够扫兴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叫外卖。

而且夜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平时不容易被察觉的刚需,也可以通过外卖来解决。比如喝酒之后需要醒酒药,蹦完迪之后需要隐形眼镜护理液、卸妆水等等。这些需求只要能被外卖满足,那消费者自然愿意在手机上下单,让自己更专心地享受夜生活。

你看,在外卖经济里,是不是藏着夜间经济的新增长点呢?这也算是夜间经济的“中国特色”了。

好了,总结一下,“夜间经济”能发展起来的必要条件包括夜间交通要安全,周边的社区要能持续享受良好的秩序,以及消费方式需要便捷多元——最后这一点,咱们的外卖经济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消费者愿意选择在夜晚出去玩,这背后其实隐藏了三个前提,就是有的玩、玩的好和玩的安全。这也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夜间经济繁荣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于整个社会的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