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芾《三吴帖》,行书纸本。纵30.6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米芾 30岁时为即将前往江西上任的好友作诗并书。 三吴指的是古代苏州、湖州、吴江一带(今江苏南方地区),米芾称其友人为三吴的大丈夫,赞其气度恢宏、胸襟开阔。 刚步入仕途不久的米芾与这位友人的际遇和抱负何曾类似,米芾因此藉由此诗文相互嘉勉,借此抒发自己的鸿鹄之志。 “秋水浮湘月。 罇酒屡觏止。 ”都说“诗人多悲秋”,在“秋水浮湘月”的日子,米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刚入官场的他,应该是很羡慕友人“ 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的豪情的。只是他自己也没有料到,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怎么就与官场“格格不入”呢? 米芾生性自由,举止癫狂,性情外露,在官场失意,却是在书坛大放异彩。 30岁写的《三吴帖》,虽还是集古字阶段,而且从欧阳询处继承较多,但米芾在这里呈现的书风依然潇散自然,又严于法度。 他曾对欧阳询《梦奠帖》、 《卜商帖》、《张翰帖》、《度尚帖》等都进行过认真临习过,这显然可以从《三吴帖》的风格中不少字带有欧体外形竦削、中宫紧缩的结体特征而一窥而得。 ▲ 欧阳询《卜商帖》,纸本,高25.2cm、横16.5cm 行书六行,共五十三字,北京故宫博物 尽管如此,后来的 米芾还是对欧阳询的字大加针砭,他曾炮轰欧阳询写的“道林之寺”,单薄寒酸,没有精神。当然顺带也把柳公权所书的“国清寺”也贬损了一番。 原文是这么说的:
“ 寒 俭无精 神 ”,这样的评价也敢 用在欧 阳询大师身上,这也就是米芾敢这么做。 其 癫狂性格,一览无余。 anyway '一叶知秋',我们从《三吴帖》的一个“秋”字里,依然可以看到米芾集古字阶段的中规中矩,也能从中看到他书写此字乃至此帖时更多的性情:跳跃逸宕,错位、开合、疏密尽显。 您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