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阔别廿年,不及相见|寄魏泰诗帖

 偷得浮生半曰闲 2018-09-09



绍圣四年(1097年)

米芾四十七岁

重返京城,感慨万千

在致友人谢景温信中云

“流落三年,重来京国,恍如梦觉”

这时,故人兼老乡魏泰来访

本可把酒叙旧,一诉衷肠

却不及相见

遂和诗作书


                                                        

《寄魏泰诗帖》,纸本行书手札

纵26厘米,横102.5厘米,共24行168字

书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香港私人藏



诗中

“湘浦昔同邀月醉”

“圣时常和野民歌”

说的是

二十年前的事了

  ▼



那是宋熙宁八年至元丰四年

(1075—1081)

米芾离开了偏当时远的岭南

得迁长沙掾任





其间从友人魏泰手上

得到了欧阳询的《度尚帖》

书艺遂大进

他与魏泰

泛舟湘浦,疏雨听荷

   举酒邀月,扣舷而歌,

留下了诸多美好回忆





阔别近二十年后

青春的记忆难以磨灭

他们“”白发相思”千里常怀

未曾想

却再次错过





遂和魏泰诗一首

并作跋

一并书就

留下了千古名作





此作为香港王氏藏

虽然疑为摹本

仍估价一亿多




以下为局部大图

并略作分析



寄米元章。魏泰。

“泰”字尤其舒展,

撇、捺、竖钩三个长笔一出

友人之倜傥面貌似浮现眼前




绿野风回草偃波,方

此行较稳,较匀,

奠定整张作品的平和自然基调




方塘疏雨净倾荷。 几

“雨”用笔较细(疏净较厚),似见细雨之态

“倾”字首撇较饱满,为米的标志性特色之一

魏启后先生常用此法




年萧寺书红叶, 一

“叶”中宫收束,如楚王喜欢的那种瘦腰




日山阴换白鹅。 湘浦

“白”字折画较为圆缓,“湘浦”用笔细腻

整篇不似他作之勃发

友人魏泰的诗歌

似乎唤醒了老米内心深处

那最柔软的东东




昔同要月醉,泂湖还

这一行字在布白上,四角撑满,外紧内松

缓和,随意

似乎可见老米仍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忆扣舷歌。 缁衣化尽

此行变化较大,“忆”呈险势,“舷”右倾,

“化”朝左,“尽”上右倾下左倾

扣舷而歌,当然得意至极




故山去,白发相思一陪多。

“故”字的几个笔画运行中间的变化值得注意

此行十字,正文中字数最多,却并不显挤




次韵。米芾。

“米”字多潇洒!“芾”字稳住

此行之疏与上行之密形成对比关系



山椒卜筑瞰江波,千

“山”“小”二字小,体现老米反对的

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

这也是形成节奏感的重要因素




里常怀楚制荷。 旧

此行渐雄阔。

“怀”“楚”“制”“荷”均放开了

“旧”字厚重,稳稳扎住阵脚。




怜俊气闲羁马,老

这一行铺毫较多,尤显厚重

“闲”字内擫,“羁马”外拓,又浑然一体




厌奴书不玩鹅。 真

“厌奴”中宫收得好

“不”字点颇生动

“鹅”是一只肥鹅

“真”字得小翘臀很诱惑哦




逸岂因

“逸岂”飞扬

“因”极儒雅,不慌不忙,拽的




明主弃,

“明”字之厚重

“主”字之瘦长

“弃”字之宽博

三字组合在一起,又辣么自然




圣时长和野民歌。 一

“圣”字有特色,长”耳”,方“口”,

“王”端端正正,稳稳当当

“长和野民”四字略显俗,

常人学米,只及此境界



自扣舷惊夏统,洛

“自”最后一横,颇意外

“舷”为米字经典飞天势

“惊”字反文旁飞上了右肩膀

马字跑到了右上方,组合颇紧密



川云物至今多

“川'铺毫儒雅

”云“极类研山铭中此字

“物”造字法则类似蜀素帖中此字





泰,襄阳人,能诗,名振

“阳”字左缩右展,

窄更窄小,宽更宽厚,有趣;

“能”左右拉开而意连;

“诗”“名”二字,

大小,轻重、分合之对比明显




江汉,不 仕宦。昨入都久留

“江汉”二字组合生动

此行排布较紧密,用笔却轻松

“仕”“昨”“久”三字向左错落




回山之日芾始 及都门,

“回山之日芾”布白较匀

“始及”“都门”两字组巧妙




故人不及见。寄此诗,乃

“故'反常意而构字,上宽下窄,

今人孙晓云多用此法,造了险

”人不及“三字相连,爽极

'寄':细腰肥臀型

“此”竖画拉长颇精神

“乃”的臀,酷酷的




和。 故与王平甫并为诗

本行折画较多,多处理为圆转

(“平”“甫”较锐)

“为'字是长脖细腰翘臀型



此字草成,细劲,古雅,平淡

五个圆弧,环环相扣,角度大小各有不同

造出了一种爽利的势



综上

老米此帖

将生命的体验

熔铸在诗中

凝结在字里

在闲雅平淡中

将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帖表现出来的书学观念

也值得重视

面对好友

'一日山阴换白鹅'之赞赏

米芾和以

老厌奴书不玩鹅”之自信

“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千古

的豪言壮语

息息相通


想当年

”砚穿透“,”未尝片时废书“,“他好俱忘”

苦心孤诣广集百家

而如今

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始自成家”

芾无意匍匐做一书奴

已形成自己面目


这正应了清人王文治的诗:

天姿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