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驴溪酒厂教师节致敬师者,共商传承之计

 陈笑1121 2019-09-1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师德师道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重要力量。9月9日,正值中国第三十五个教师节,20名江津人民教师受邀来到驴溪酒厂,与匠人交流“师道”,共谋学术与技艺的传承,并举办了一场“致敬师者、感念师恩”的答谢宴。

驴溪酒厂相关负责人称,人民教师是学术知识的教育传承人,而驴溪酒厂是非遗技艺的传承者,驴溪酒厂和人民教师在“传道”上都耗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优秀的人才需要耗时许久,建立好的酒厂同样花费了上百年。师者的“传道”是学术,匠人的“传道”是技艺,师者和匠人长期以往的传道受业解惑,令人敬服。

谈及技艺传承,驴溪酒厂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匠人——王河川。作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人,王河川酿烧酒已近47个年头,他的酿酒事业跨越了改革开放40年,一直坚持传承与发扬着传统烧酒酿造技艺。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不断得到完善,王河川也桃李满天下,据酒厂的酿酒师解释,王河川多次开班授学,至今已经有100多名学生。

目前,“江津烧酒酿造技艺”已传至第四代。尽管学生遍及天下,但王河川只收徒四人,皆拜入到江津烧酒非遗技艺守护和传承人的门下。王河川的徒弟除了具备酒文化的基础知识,对这个行业有足够多的兴趣和爱好,还必须对酿酒技艺有一定的悟性。

“入我门下,须勤奋刻苦,将烧酒技艺传承下去。”哪怕王河川已经努力了数十年,但对于寻找这项非遗的传承人他深感责任重大。

据酒厂方面透露,除了传承,驴溪酒厂在非遗技艺的发展壮大方面也做出了战略调整,重点实行一个“开放”和一个“复刻”。

首先,开放酒厂。“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是烤酒匠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除了不负师门,发扬光大同样重要。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驴溪酒厂近期开始试行对外开放酒厂游。

据江津日报相关报道,今年8月,江津媒体记者、作家协会成员、江津老干部已于第一时间前往探访驴溪酒厂,深入驴溪酒厂酿酒车间,在匠人的引导下体验完非遗技艺后,深受感触,被非遗技艺的魅力折服。

其次,复刻经典。经典酿酒景象、经典烧酒风味的复刻,是驴溪酒厂坚守传承的重要方向。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称,来到江津白沙,有两个地方必须去,一个是黑石山上的百年老校聚奎书院,另一个就是江津烧酒古法酿造技艺的缩影槽坊街。

老教师称,聚奎书院是重庆市保存最完整的的书院园林建筑,始建于光绪年间,比清华学堂建校时间早40余年,陈独秀曾毕业于此。

槽坊街是江津烧酒的发源地,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当时白沙酿酒作坊多聚于驴溪河畔,形成了酿酒作坊一条街,俗称“槽坊街”。民国槽坊街被焚烧,现在的槽坊街复原景位于驴溪酒厂,是驴溪酒厂为了让年轻一辈有机会重温白沙当年的酿酒盛况,根据古迹部分复原的“槽坊街”遗址。

江津烧酒的经典风味是槽坊街繁荣的见证,是江津人们记忆中的瑰宝。近日,驴溪烧酒推出“驴溪槽坊街五星”,复刻江津老味,再次唤醒了江津人记忆中的味道,并通过社会化互动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经典,传承传统。

“无论是师者还是匠人,都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都承载着传播知识、技艺、思想、理念的重任,驴溪酒厂作为江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一定要把这份坚守一代代传承下去。”活动结束后,一名教师语重心长地对年轻的酿酒师说。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津、乃至重庆的酒行业蒸蒸日上,驴溪酒厂作为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传承者,在坚守匠心的同时,完善酿酒设备,复兴槽坊街酿酒盛景,引进国家级高级品酒师等技术型人才,让酒厂的运作跟上时代的发展,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津”,五百多年后的今天,驴溪酒厂对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传承和复兴,也将续写这段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