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江津?

 笛子8vxrvb7uaz 2022-03-07

大山大水 壮美江津

图片



江津,自古以来就是巴蜀富庶的“三江”之地。经过数十亿年的海陆变迁,最终形成了既有平畴延展,又有高山耸峙,既有溪水涓流,又有大江奔涌的山水大格局,构成山河相间的壮阔景象。

这里幅员辽阔,群山绵延,江河纵横,融山、水、林、泉、瀑、峡、洞于一区一域,造化机巧,令人啧啧称奇。

图片
图片

1

江津山川大势

江津山川大势,又分南北。北部为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多丘陵低岭,有龙门、太公、临峰、碑槽诸山;南部承接云贵高原余韵,有四面、骆来、华盖和滚子坪诸山,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地势格局。

图片

山因水而巍,水缘山而秀。幅员3200平方公里的江津大地上,不仅有气势磅礴的巍巍高山,更有萦迂蜿蜒的江河溪流,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这片土地既厚实又灵动的气质。

图片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江津全境,长达127公里,占全国的1/50,重庆的1/10。流域南北又依次分布綦河、笋溪河、驴子溪、塘河、璧南河、临江河等多个支流,形成壮阔的树枝状水系。

图片
图片

2

长江九曲

127公里的长江江津段,造就了无数雄奇险胜、地轴天关。明朝时期,堪舆风水之学大盛,品评山水蔚然成风,巴蜀大地公评出24处山水壮景,江津独占其四。其中,最引人称奇的便是 “长江九曲”。

图片

欲览“长江九曲”险胜,还需在每年端午之后前往鹤山坪主峰鹤岭。此时长江已进入汛期,在鹤岭登临送目,视野可及百里之外。

长江

九曲

第一曲:石门峡口



第二曲:东海沱

第三曲:金刚沱



第四曲:华盖山主峰

第五曲:龙门滩



第六曲:兰家沱

第七曲:五举沱



第八曲:贾坝沱

第九曲:白沙沱


图片

第一曲位于大江进入石门峡口之前的河口弯曲江段,第二曲位于白沙东海沱,第三曲位于油溪金刚沱,第四曲位于油溪镇边的华盖山主峰,第五曲位于龙门滩,第六曲则位于德感兰家沱,第七曲位于五举沱,第八曲位于贾坝沱,直至第九曲白沙沱后,长江奔离江津地界,浩荡东去。

图片

从“长江九曲”第七道河曲开始,便拉开了几江的序幕。长江奔流至此,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突然拐出一个“几”字形大弯,原本浩荡东去的大江突然变得温顺柔和起来。在流水长期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下,最终形成了几江半岛。

图片

尤其是在大江南侧(即几江半岛一侧),水流平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极有利于发展航运和生活生产。

图片

3

万里长江第一要津

早在殷商时代,就有先民迁徙至此,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结庐聚居,拉开了江津3000余年文明繁衍的历史长卷。北周以后,历朝历代在“几”字的凸显部位沿江筑城,临长江,背依鼎山、艾坪山、篆山坪,城市三面环水,江津中心城区形成滨水城市的聚居格局。山水荟萃于一城之间,形成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故而有了“蜀中要地”“万里长江第一要津”的称谓。

图片

天地有情,人亦有情。对于长江,江津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特殊且深厚的感情。

图片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娇。云山四面起,井屋一湾遥……”在当地人眼中,流经几江半岛的长江仿佛已不再是一条纯粹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大河,上至文人显贵,下至贩夫走卒,人们亲切且骄傲地赋予她“几江”这一称谓,“一湾几水”便成了无数诗人心头最美的意象。

图片

山与水,孕育了江津,融入了江津人的血脉。有一首在江津妇孺皆知的歌叫《拥抱江津》,为什么这歌会深受江津人喜爱?其实这歌就是唱出了江津的大山大水,唱出了江津的壮阔美丽——江水几弯绕,流过我家门,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江津……

图片

山与水,是江津最美的风景,书写出壮美的诗篇。记得一位现代著名诗人写过一首叫《江津》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这里为何如此美?大山大水壮江津……

元帅故里 名人荟萃

图片

江津的名山圣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江津人,他们源于这样的山水性情的熏陶,受到这山水灵性的庇荫,最终造就了江津人胸怀宽广、刻苦耐劳、永不停息、探求创新的坚强意志。

图片

2003年重庆市组织市民、专家对重庆在3000多年历史长河中涌现的历史人物进行评选,评出100名重庆本籍历史文化名人,江津籍10人,占比10%,成为重庆市两个历史文化名人最多的区县之一。

图片

这些名人俊杰都是山里或水边之人。中山镇、塘河镇、白沙镇、吴滩镇、石蟆镇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数量居全国区县第一,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全在大山里,或在大江边。

江津除了“生”出了开国元勋聂荣臻、江渊、钟云舫等历史名人,还“养”出了邓稼先、周光召等两院院士,他们少时求学于江津,后成长为祖国栋梁之才。


图片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江津县吴滩场附近的石院子。1917年夏天,聂荣臻以优异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今江津中学)。两年后赴法勤工俭学, 于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聂荣臻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参与指挥红军反围剿作战,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他创建晋察冀模范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他参与指挥平津战役。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聂荣臻为中国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聂帅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和军队建设中,1956年聂荣臻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聂荣臻率领科技大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自主研制出“两弹一星”,给国家带来强大的国防能力的同时,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元帅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虽然聂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每一位江津儿女都不会忘记他的丰功伟绩,不会忘记他生前对故乡的寄语:“江津是个好地方”。


舌尖上的江津

图片

天养以食,民以食为天。

江津,物阜民丰,这些富足而祥和的物产,是江津美食的渊薮,也是无数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江津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

夕阳西下,炊烟渺渺,穿过江津的大街小巷,尽是充盈在鼻尖的美食香气,人间烟火......


01 米花糖
  香甜酥脆  甜而不腻  

米花糖,江津的灵魂美食 ,是无数江津人乃至重庆人魂牵梦绕的味道。

图片

身为江津人,你一定囤过货,拿它招待外地的亲朋好友;或是出远门时,装进行囊,看见它就怀念起家乡味道;或是小时候,拿它泡进开水里当早餐,一股脑儿的喝掉......

米花糖,在江津人的心中,就是“神”一般的地位,不可撼动!

图片

不用跟朋友争论 “究竟是'玫瑰’好吃,还是'荷花’好吃” ?

米花糖,最好吃的味道还是存在于记忆之中......
图片
图片

米花糖的前身叫“炒米糖”。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山城的街头巷尾就常常能听到 “炒米糖开水” 的叫卖声。100多年前,原江津县城的纯作坊式炒米铺就多达十余家。

图片

直到1917年,陈丽泉、陈汉卿兄弟对炒米工艺进行了改良,创办了商铺 “太和斋” ,并于1924年,研制出了 “油酥米花糖” ,才有了后来大家广为熟知的江津米花糖。
传统米花糖
图片
图片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贸易腾飞,江津米花糖也不甘落后。

“玫瑰”“荷花” 等米花糖品牌,纷纷涌入市场,让江津的米花糖从“一花独放”到了“百花争艳”,江津的食品工业也得以迅猛发展。


图片

2017年,江津米花糖还荣登了“重庆人最喜爱的年货第一名”!


02 尖椒鸡
麻辣爽口,肉质鲜嫩

有句俗语说, “辣子鸡,辣子鸡,辣子堆里去找鸡” 。

吃尖椒鸡也是同理,你需要从一盘绿油油的尖椒里,找到藏着“星星点点”的鸡肉,火燎火燎的辣味,更是让你吃得 “涎水四溅兮,愈爱兮” 。

图片

江津最好吃的尖椒鸡,还要数 陈有良尖椒鸡 ,这是尖椒鸡的发源地,也是江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相传清朝年间,时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视察重庆府,途径了陈氏先祖开办的三元栈饭店,并在店中吃到了爆炒海椒鸡,赞不绝口。

1983年,在铜罐驿码头当搬运工人的陈有良回到老家享堂重操祖业,开办了三元饭店。

图片

偶然间,陈有良在家中发现一本手写菜谱,从中找到一道叫做 “海椒鸡” 的菜式,结合现代人的口味加以改良后,就成为了现在众多食客追捧的尖椒鸡。

图片

一大盆绿油油的辣椒青翠欲滴,辣气袭人,花椒的麻香亦是隐隐发透,夹杂其间的鸡肉鲜嫩可口。色泽光艳的一盘尖椒鸡,吃的人是大汗淋漓,食欲大开。


图片

现在,你可别小看陈友良尖椒鸡。

这家店的尖椒鸡,可是被收入了 《中国美食地理》、《重庆美食》、《味道江津》, 列入了 “江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 等众多美食名录里。


03 桐子叶麦粑
又糯又香,清醇可口

“桐子叶麦粑!桐子叶麦粑……”

还记得小时候,每天在江津的大街小巷,都会飘荡着这个浑厚有力的叫卖声,唤醒你饥饿的味蕾。

图片

精选山区麸皮含量高的 “富硒”小麦 ,加上清洗干净的 宽大桐子叶 ,这种手工制作的美食,融合了小麦的甜与桐子叶的香,软糯口感,男女老少皆爱。
桐子叶麦粑
图片
图片


不过,这种儿时的美味已经很难找到了,但在有一个地方还是可以寻觅其踪迹。

图片

彭天智桐子叶麦粑馆 ,位于江津李市镇八字桥,每天早上八点,这里总是排满了人,食客络绎不绝。

图片

据说,彭家做“桐子叶麦粑”的历史由来已久,传到彭天智手中,已历时五代。

图片

2006年,彭天智的麦粑在李市汽车站“走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食。后来,夫妻二人齐心协力,提取出一套独有的工艺制作流程,将桐子叶麦粑的名声做得更加响亮!

图片

现在,彭天智的麦粑作为江津的非遗美食,四方食客们慕名而来,麦粑供不应求。

04 酱油酿造
一口鲜香,百年坚守

酱油,这种最普通的酱料,是中华美食的精粹所在,一滴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更是赋予了美食灵魂,堪称人间美味。

图片

江津的酱油酿造技艺,发源于清嘉庆二十年,即1815年 江津“福荣昌”作坊 的酱园商号。

图片

从精选黄豆,麸皮,经粉碎、榨油、蒸料、制曲、两次翻曲,到制成酱醅,再将酱醅放入瓦缸中露天酿晒发酵, 江津酱油遵循古法制作工艺 ,一丝不苟地坚持了上百年。

图片

一滴酱油来之不易,需要经历漫长的 “日晒夜露” 过程。

早晨,酿造师傅掀开酱缸盖,让酱油沐浴整日的阳光;夜晚,盖上盖子,等待凌晨的露水凝聚在藤编的盖子上,从缝隙渗入,滋养一缸酱香。

图片

这是时间的代价,也缔造出了美味的酱油味道。
这样制作出来的古法酱油酿造技艺,巧妙融合了 甜、咸、鲜 三味,是一般速成酱油无法比拟的丰富层次感。

图片


卤菜、小面、酸辣粉、烧白......这些江津人最爱的美食,都需要酱油的点缀才能让它们有滋有味!


05 白沙烧酒
酒香扑鼻,清冽软绵

白沙地处长江之滨,自古以酿酒驰名,是重庆市非遗技艺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 的发源地。

图片

 据乾隆本《江津县志》卷四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白沙酿酒业已兴起;文献又记载: “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津” 。在民间,还流传有 “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烧酒中白沙” 的谚语。

图片

由此可见,白沙烧酒果真是名不虚传!

清朝时期,白沙的糟坊业就已经十分发达。一条专事酿酒的糟坊老街是是当时西南最早的 “酿酒作坊产业园” ,商铺林立,酒幌飘展,糟坊相连,四季酒香缭绕,还有不少隐藏的酿酒高手。

图片

其中就有一位 樊志洪先生 ,是江津老白干酒的创始人之一。

他以祖传酿酒制曲的独特配方为基础,结合他人配方进行优化,成功探索出以100多味中草药为配方的酿酒制曲,成功缔造出了江津老白干酒的优质口感。

图片

取驴子溪河口之水,以沿江两岸的红糯高粱为原料,采用传统小曲酒配制工艺,经浸泡蒸煮、加曲糖化、发酵蒸馏、贮存脂化、勾兑而成。

白沙烧酒清香馥郁,绵甜爽净,回味悠长。

图片
06 江津肉片
经典川菜,本土名肴

图片

江津肉片创始于清末

最初用料是利用猪肉的边角小料

后改为精选猪夹心肉或里脊肉作为主料

木耳、笋片、青菜心等为辅料

再辅之以鸡蛋、豆粉、老姜、葱、泡椒

大蒜、醋、料酒、酱油、白砂糖等调料

经炸、炝、熘等多道工序制成

图片

经过改进后的江津肉片

具有肉片厚薄均匀、张片伸展

色泽金黄,外酥内嫩

呈小鱼香味的特点

保持了固有的大众化和地方特色

使之成为雅俗共赏的正宗川菜

和江津一道经典川式菜肴


图片


这,就是江津,有山,有水,有故事,有美食。

你,爱上她了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