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教师节,我想说的话——客观环境无法改变,教师如何获得精神解放和职业幸福?(中)

 人生之初ABC 2019-09-10

(续昨)

第三,尽量多和孩子在一块儿,获得永不枯竭的纯真与快乐。

我从来不认为教育和所有职业一样,“不过就是一项普通的职业而已”——许多朋友正是这样说的,但我从来都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个职业定位。(点击《教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

教育这个职业面临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当然,和人打交道的职业远不止教育,还有医生、警察、律师、商店营业员,甚至街头小摊主,不也是和人打交道吗?但是,教师所面对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具有不同性格、不同禀赋、不同精神世界的儿童!而且和这样的儿童打交道不是偶尔,或短时间,而是“每天面对”——长达三年、六年,或更久。

更重要的是,和其他职业所面对的“人”不同,与教师朝夕相处的孩子,天真、纯洁、阳光、清澈……“那时候,我们以为天上的星星一定能数得清,于是便真的去数了。”这是作家王开岭对童年纯真的形象描绘。

而这份一尘不染的纯真,正是我们做教师幸福的源泉。

回想我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因为种种原因,我也遇到过现在一些年轻人所遇到过的“不公平”,因而也郁闷过,但正是我每天面对的学生给了我最纯粹的教育快乐。在《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一文中,我曾这样回忆——

我想到我的八十年代,那时候我是一个刚大学毕业走上讲台的年轻人,除了激情一无所有。那时候,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学会走就直接跑,当然也有无知导致的无畏,于是语文教改有声有色,于是班主任工作有滋有味,于是也引发无数争议,但我不管,每天都乐呵呵的,用比较文艺的说法,叫“意气风发”;我每个星期天每个寒暑假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在小溪里捉鱼,在岷江边戏水,让风筝在海洋般的蓝天上优雅而自信地写诗,让歌声在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中激荡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而这一切,几乎都受到非议,但我不管,开心就行!有时候领导批评我,我也不觉得委屈,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什么“中高”什么“特级”,不给我评没关系!没有什么比拥有一颗自由而幸福的心更重要的了。一直到2003年评上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之前,我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但我真的很坦然——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但很遗憾,现在一些老师不太爱和孩子玩了,他们和孩子的关系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只站在讲台上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是不可能获得教育幸福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总想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跟他们同欢乐共忧患,亲密无间,这种亲昵感乃是教育者创造性劳动中的一大幸福。我曾时时试图参与某个儿童集体的生活:同孩子们一起去劳动或到家乡各地区去远足,去参观旅游,帮助他们享受到一些不可多得的欢乐,缺少了这种欢乐就难以想象能有完满的教育。”他甚至认为:“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通向孩子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

每个老师要问问自己:我和孩子有没有哪怕一样共同的爱好?我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儿吗?

当然,我知道,今天的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甚至2019年也不是1982年,因为现在的老师们有着太多的教育以外的负担了,各种表格,各种材料,各种应付,各种检查……让老师们疲于奔命,除了上课,确实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戴在一块儿。但是,“难以”不等于“绝对不可能”。对于真正热爱孩子的老师来说,无论多么忙,他总可以找到和孩子一起玩儿的时间。

因为职业幸福,这是我们内在的精神需求。

第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创造性。

千篇一律的生活总是枯燥的,而枯燥的日子谈不上半点快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是不可能感受到教育的职业幸福的。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做一个关于“职业淘汰”的大数据调查,其中,导致职业淘汰的一个最大因素即:“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而有一些职业之所以最不容易不淘汰,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创意和审美。”

有一个关于马和驴的寓言,大意是,马和驴从小一块玩儿,是好朋友,长大后为各自的主人效力而分别。多年后,马和驴再次相逢,驴非常羡慕也非常伤感地说:“你看你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有那么多的见闻,而我一直在这里围着磨盘转,什么都没有。”马回答说:“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俩每天都在行走,我们走过的路程一样长,我并不比你多走路,但是我每天走的路都不一样,而你每天都在走相同的路。”

假设一下,两个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分到同一所学校,都当班主任,都担任相同工作量的教学,都很敬业,很勤奋,且爱孩子。但三年过去了,其中一人成就突出,成长迅速,因而获得了丰富的职业幸福;而另一位则成绩平平,成长一般,职业倦怠正渐渐滋生。这是为什么?因为前者工作了三年,实则是一千天,因为他每一天都不一样,都充满创造的因素;而后者工作了三年,实则是一天,因为每天都是在重复昨天的一切。

因此,如同上面那个“马和驴”的寓言所示,每天走相同的路必然枯燥乏味,而每天走不一样的路自然情趣盎然。

对教师来说,“每天走不一样的路”就意味着前面所说的“创意和审美”。

有的老师会说:“学校工作就那么一些事儿,哪有那么多的‘天天创新’呀!”对的,我也说过,教育总是朴素的,一天一个“新花样”多半是假教育。但我这里说的“让每一天的工作充满创造性”,指的是尽可能我们常规的教育(班主任工作)教学(课堂教学)少一些简单的重复,多一些富于个性的创意。说“每一天都充满”有些夸张,但尽可能不重复我们自己,则是完全可以的。

我是教语文的,几十年来,我很少用相同的方法教同一篇课文。每次上课我都当我是第一次教新课文,用和上次教学不一样的方式,或者即使大体思路一样,也会有一些不同。我不是刻意为“不同”而故作“别出新裁”,而是因为年代不一样了,学生不一样了,我的人生阅历不一样了,我的阅读和见识也不一样了……这一切因素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不一样”。所以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语文教学的枯燥,相反每一次上课我都觉得很舒心。

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几十年来,从来没有用相同的模式带过班。刚工作不久,我就当班主任,我就琢磨着怎么样让孩子们快乐,让我自己也开心,于是就想法子在班级建设上“好玩儿”:班级命名、班训拟定、班会设计、班歌创作……于是,“未来班”诞生了。再后来带高中班,我没有简单重复未来班,而是在教育中注入了未来班没有的民主教育和公民教育,体现在班级管理上便是学生自治、师生平等……就这样,几十年来,我从来没有两个班是相同的,我的每一个班都有着独特的色彩,而我越当班主任越有乐趣。

创造性,这是我们从平凡工作中获取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2019年9月9日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