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被收割焦虑的时代,你需要一本“清醒思考”使用手册 | 荐书

 timtxu 2019-09-10
人人被收割焦虑的时代,你需要一本“清醒思考”使用手册 | 荐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借用知名大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开头,来聊聊独立思考这件事。为什么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又为什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是时代的原因吗

其实并不是,时代就在这里。唐朝是唐朝,宋朝是宋朝,现在的中国是现代的中国。一件事情客观上是不会被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你的主动认知。我们生活里会碰见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清醒的”头脑去思考。

  • 赌场赢钱是自己技巧高超还是运气好?(新手的运气)
  • 马云创业那么成功,我也可以像马云一样吗?(幸存者偏差)
  • 因为堵车上班迟到了(归因谬误)
  • 自助餐一定要把饭钱吃回来(沉没成本)

这几项都是书中的一些常见思维误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在做决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因素,并及时避开。这就是我们所聊的“清醒思考”,而不为外界所动摇。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且独立思考的话,这本罗尔夫·多贝里写的《清醒思考的艺术》,你应该要读一读。

人人被收割焦虑的时代,你需要一本“清醒思考”使用手册 | 荐书

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与其说《清醒思考的艺术》是一本书,倒不如说它是一本认知误区小词典。整本书列举了52种非理性认知,逐一的用例子解释了每一个思维误区。其实读完这本书,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认知误区都很有道理,的的确确生活中会碰见相似的问题。

但是,读过之后似乎想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运用,从而避免这52种思维误区,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道理我都懂,但是并没有什么用”。所以,当我读完这本书我更多的思考在于,怎么样将这些思考偏误活用在生活里。接下来就说说怎么使用的事。

全书核心观点

作者的写书的目的在于枚举这52种思维误区吗?我想不是的,背后是对我们行为偏差的分析。作者罗尔夫·多贝里在序言里说到:“我在这里使用的思维错误概念,是指系统性地偏离理性,偏离最理想的、合乎逻辑的、理智的思考和行为”.

随后,作者又强调了“系统”一词。这就表明,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些看似很小的错误看法,背后是有一整套错误逻辑在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需要去做的就是,跟着这本书,找到出现这一思维误区的“系统”(是什么,为什么)

作者如何定义“思维误区”

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作者就能找到52种思维误区。为什么不是53种,51种呢?前面我说,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小词典,更贴切一些应该叫作者私人的误区分析日记本。

这应该是长期观察自己行为,和分析社会行为所得出的结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从来如此,便是正确吗”,这句话我想放在这里是恰如其分了。我们对于生活中那些固化的思维模式,从未进行过更新。仿佛以前我看别人这么干。所以我也这么干。或者别人教我这么干,我就这么干。从未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过评估。

所以,在我看来,作者定义“思维误区”的方法是找到生活中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对其进行二次分析。这时候我们就避免使用归纳法,而是应该使用演绎法,把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去搞明白我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策,决策依据是什么。如果依据是很荒谬的,那显而易见这一定是一个思维误区。

人人被收割焦虑的时代,你需要一本“清醒思考”使用手册 | 荐书

我们怎么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思维误区”清单

我们回想一下碰见生词查字典的经历吧:当我们遇见一个不认识的单词的时候,会依次根据字母,去字典上一条一条查阅。现在这本书好比就是一本“字典”,我们需要的是找到不认识的“单词”。

那么既然是思维上的误区,我们不妨从决策开始。在一天中找到最重要的决策,写在本子上,并写清楚时间、地点、做决策理由、最好记录当时的心态。准备好了清单,我们去查阅“字典”,去评估自己有没有走进思维误区。

比如说:今天买了一本理财的书籍,那我们是出于什么原因买的这本书呢?是因为某位大咖推荐;还是因为走到书店里发现这是一本畅销书籍;还是因为我自己的确看了部分章节,觉得真心写的好才购买。如果是前两个,你可能犯了权威偏误或者从众心理了。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方法论,选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周一次、每月一次),对我们这段时间内做出的重大决定进行再次分析。久而久之,我们也可以做一份属于自己的“思维误区清单”了。

总结

其实《清醒思考的艺术》内容十分零散,整体上来看每一个思维误区都可以单独成章节,他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太大的逻辑联系。但是当我们从一个思维体系来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无外乎就是两大块:一块是个人身上的思维误区,一块是群体(社会)上的思维误区。对象一个面向自己,一个面向他人。所以,我们在评估自己的思维习惯的时候,要判断这个行为本身是自己就能完成,还是必须联系外界合作完成的。

最后,这本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来说,是极其有帮助的。这本书的52个思维误区,恰好可以作为日常个人行为习惯的延伸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