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和“训狗”的关键不谋而合,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timtxu 2019-09-10

城市里养狗的人都知道,宠物狗虽然看起来外表乖巧可爱,可是在家里却难免有很多偏差行为。像是乱咬东西、过度吠叫、攻击倾向等等那都是常事儿。

那么如何改变这些宠物的不良行为呢?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训狗,也就是通过训练,让狗改变各种行为。

可是,如果你真的去过狗狗训练班就会知道,关于训狗的具体技巧很容易明白,甚至几分钟就能掌握,这也根本不是训练班的授课重点,人家教的更多的是如何改变主人。

比如,遛狗时人要走在狗的前面树立权威;人离开时要坚持把狗关进笼子避免它焦虑;不要高兴时就让狗上床,生气时就不让狗进屋等等。

只要人不按照自己的心情做事,遵循狗的心理特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狗很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国内的训犬班曾经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甚至从业的训犬师都一度觉得自己就是骗子。因为明明在训犬师手中听话懂事的狗狗,回到家中就旧态复发。

后来才发现,原来训练的重点不应该是狗,而应该是人。

育儿和“训狗”的关键不谋而合,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改变别人的行为必须要先改变自己,这并非只适用于宠物,还适用于所有人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适用于亲子关系。”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艾丽卡·雷斯切尔的研究成果。

正如我们很容易留意到孩子的错误,并希望“修正”孩子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容易忽视该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艾丽卡认为,育儿的重心不在于改变孩子而在于改变自己。合格的家长应该让自己成为影响孩子行为和心智的镜子。通过自己的成长,来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

那么,为了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应该怎么有效改变自己呢?

01学习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

先知后行,知而能行。在育儿的实践活动中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这就需要父母不断加强学习。

现代医学的发展让我们很容易做到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和情绪发展方面,家长普遍感到理论太多,让人莫衷一是,而且抓不到重点。

在育儿文章下面经常出现的一类评论大概就是“毒鸡汤”“美毒”等等。确实,从过往的几十年来看,育儿理论有点儿像流行时装,今天倡导这样,明天又会改头换面。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夸奖”和“延迟满足”的误解。

但是,科学理论毕竟不是鸡汤。科学理论具有证伪性,而有效的理论虽然来自于观察但一定是通过了严格的实践检验。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育儿技能,就必须选用有效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因噎废食肯定是不行的。怀疑理论没有错,但不能抱着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态度。

那如何选出靠谱的理论呢?

一是要看这些理论是否严谨地考虑了孩子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比如延迟满足,就是在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展出自控能力时,对孩子的强行训练。

二是要看理论是否通过了实践的检验。理论是否有翔实的数据支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否有显著的成果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去判断它的有效性。

三是要看理论是否通过专业学术共同体的认可。也就是信源是否可靠。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把所用的知识从头到尾做一遍试验再去相信,因此,专业的学术评价就显得意义重大。换句话说,认可的专家越多这个理论有效的概率就越大。

如果你看到一个观点只是说“心理学家指出”或者“据消息可靠人士报道”这样无法查实的措辞,就需要进一步去核实后再相信。

四是要看理论是否能通过你的直觉和逻辑。作为家长,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判断。一个理论逻辑上是否可行?现实中能否有效?我们完全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或者亲身试验一下再做出判断。

02 重视实践,反复练习

育儿不仅仅是一种出于天然的爱的行为,育儿更是一种需要后天习得的技能。既然是技能,掌握它就需要大量的练习。

为什么很多人看过了大量的育儿理论之后仍然效果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理论还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没有上升为技能。

艾丽卡博士曾经做了一个比喻我觉得非常形象,她说:“育儿就像是说外语,只有把语法和单词内化于心,才能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当的话”。

而如果你在对话时还需要去想着单词和语法,那对话肯定是不流畅的。同样,育儿也是如此。只是机械地记住一些规则还远远不够,知道了理论还要去做,只有不断去应用,去练习,把这些规则变成你的行为模式,做到完全内化,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

当然,任何的自我革新都不容易。现实中,哪怕只是最简单的控制自己不对孩子发脾气,都难住了大部分家长。因此,这需要我们付诸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当知道一个原则和技巧后,就不断去刻意重复,养成新的习惯路径,用新的习惯去克服旧的行为。

除此之外,知行合一也要做好投入的准备。育儿和训犬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狗狗需要掌握的技能屈指可数,而人却复杂得多。

孔子说,四十不惑。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到四十岁才能真正做到对自己、对生命有一个比较全面、成熟的认识。虽说作为家长,我们倒不至于要一直操心到孩子四十岁,但是在孩子的引导方面,肯定需要一个长期而巨大的投入,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前几天,湖北省中学特级教师李自斌提到的家长有五个层次,说起来还真是挺让人震撼。

育儿和“训狗”的关键不谋而合,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想他起码是做到了第4层。据他自己说,自己还和孩子约定,如果儿子考上研究生,他也要出版自己的教育心得。人家孩子能考上清华,与老爸这种不断提升自己,身体力行,全情投入肯定是分不开的。

03 注意每一刻的教育意识,尤其是情绪化的意识

注意教育意识是指不断保持对自己教育方式是否合适的警觉性。也许你已经做好了学习的准备,也痛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去言传身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提醒大家,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教育的方式要随着孩子的发育不断调整和变化。

保持敏感的教育意识一方面提醒我们,教育法则只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孩子有用,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法则,灵活地调整策略和对策。

比如,对于一岁以内的孩子要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和满足,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依然这样做就成了溺爱的祸端。

另一方面保持敏感的教育意识,也提醒我们要关注情绪对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便能够及时停止错误的行为并作出新的选择。

比如,我们白天在工作中遭遇了挫折和不顺,那么晚上回家时就要意识到,这种情绪可能影响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

当然,只要父母用心,也不用过于担忧犯错。一些父母,只要发现自己没有按照合适的原则行事后,就会感到非常沮丧和懊悔。其实,完美的父母根本就不存在,孩子也不是弱不禁风的花朵,事实上,他们更像是高原上恣意旺盛的野草,强劲有力。

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说过:“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话对教育孩子同样适用,用不着为了以前的错误而悔恨,只要坚持现在去改变,一时的失误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最后,还是用艾丽卡博士的另一个比喻结束本文。“亲子教育就像是两个人在跳舞,如果其中一个人改变了舞步,那么另一个必然会随之改变。”那么,是要求孩子先做出改变,还是家长先做出调整,答案应该已经不言而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