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你为什么决策失误?| 聊聊独立思考该避的雷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11

01

经济学家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心理学家则持相反的观点,我同意后者。

一年前的某天,我和外公通电话。

他神神秘秘地问我,“我看到xx电视台上在讲一种治胃病的药,说是专家推荐,现在只要xxx块钱,你去帮我看一下。”

我听后赶紧说,骗人的,是无良商家给了电视台广告费,但他仍然将信将疑,反复念叨“专家”讲的道理。最后,我唾沫横飞,口水都讲干了才抑制住老人家要电视购物的冲动。

我有点气恼,怎么会轻易相信这种东西呢?可转念一想,别说老人因为不上网接收资讯少而上当,就连随时网上冲浪的自己,也有过轻信别人栽跟头的时候。

人的确能理性,但人并非时时都理性,反而常常判断失误。下面的心理学知识也许能够给你一些答案。

02

以前有句话, ' Follow your heart ',中文翻译是跟随你的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应该很认同它,他认为,人类思想、知觉的功能该归结于心脏。后来神经学家证实了此观点的错误,发现人脑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

不少品牌做跨界营销,与之相比,更伟大的跨界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合作,诞生了认知心理学。精密仪器为探索大脑提供了设备支持,如计算机轴向断层扫描(CAT/CT)、正电子发射层扫描技术、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的应用。

心理学:你为什么决策失误?| 聊聊独立思考该避的雷

不断的科学研究让大脑秘密被探知。心理学家发现,人脑的前额叶区域是我们的理智中心,边缘系统则更感性,前者比后者更晚成熟,普遍在20岁以后,所以小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弱。

不过,如今前额叶成熟更晚,而边缘系统成熟越来越早。心理学博士洪兰老师的公开课中提到,已有实验发现男生心智成熟的年龄推迟到了25岁,女生是22岁。小孩子青春期则由初中一、二年级提高到五、六年级,也许你也感觉到小孩子越来越早熟了,这不见得是好事。

总之,认知心理学发现人的决策和行为受大脑的控制。

03

你可能会想,既然前额叶成熟了,用理智压制情感,不就可以避免判断失误吗?可我成年后还是会犯错,甚至很多比我成熟的人也一样,这不是说不通吗?

人脑反应机制能解释这个问题。人脑有两个系统,系统 1 负责本能反应,系统 2 负责理智思考。人脑在接受外界刺激时,信息首先到达的是系统 1,人就会根据本能快速做出反应,如果这时停下来思考,理智便开始起作用,也就是遇到事情得过一过脑子。

心理学:你为什么决策失误?| 聊聊独立思考该避的雷

也许你会说,大脑是我自己的,所以我仍然是自己的主宰,然而当大脑受伤,一切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最早的例子出现在1848年。

美国有个铁路工人,菲尼斯·盖吉,一次意外爆破中,一根 3.7 英尺长的铁棍刺破颅骨洞穿了他前脑,但他竟然没死,也没失去意识。人们把他送去医院,医生很震惊,拿掉铁棍,前脑的洞却合不起来了。

这场意外导致盖吉左眼失明,左脸麻痹,肢体动作和说话如常,能吃能喝能走路,看上去和普通人无异。然而,与从前相比,盖吉又变了个人。从前他是受人尊敬的工头,口碑很好,事故后他却反复无常,随时用污秽语言和放纵的行为攻击别人,不仅和工友频繁起冲突,甚至性骚扰过路女性,当着别人丈夫的面牵对方手。

盖吉最后很凄惨。铁路公司开除了他,给了他一笔钱,但因为前脑受伤无法做决策,钱很快被骗个精光,辗转流落到马戏团,每天在游客面前揭掉头上的布,给人看他受伤的大脑,因为人们都很好奇人脑是什么样子。

人脑受伤导致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是最特殊的案例,那普通人又存在哪些认知偏差从而判断失误呢?

03

20世纪80年代,丹尼尔 ·卡尼曼与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分为两组。

第一组被告知:假设600人生命受到瘟疫威胁,现在有两种解决方案。方案一能救200人,方案二则有 1/3 的可能让600人全部获救,2/3 的可能谁也救不了。这种表述下,多数人选择方案一。

第二组被告知:方案一会死 400 人,方案二则有 1/3 的可能无人会死,有 2/3 的可能 600人全死。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两组问题是一样的,只是表述方式不同。结果是前一种表述下,多数人选择方案一,后一种表述下,多数人选择方案二。这便是框架效应: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对同样的事做出不同反应。

心理学:你为什么决策失误?| 聊聊独立思考该避的雷

另一个例子来自现实世界:德国和奥地利的器官捐赠。

德国和奥地利同文同种,都是日耳曼人。德国只有 12% 的人选择器官捐赠,奥地利却是100%。怎么差这么多?

考驾照填表时,许多国家都有器官捐赠选项,德国写的是:如果你愿意参与器官捐赠请在这里打钩,而奥地利相反:如果你不愿意参与器官捐赠请在这里打钩。很多人看到长串选项懒得细看,索性不勾选,两国数据才有了巨大差别。

启示是什么?高明的话术有可能是骗术。

04

世界级交响乐队如何选择队员?

他们让选手在一块幕布后演奏,以此避免偏见对评价的影响。这与光环效应有关。

近100年前,心理学家爱德华·李·桑代克发现了光环效应,即人会因单方面的好印象而推及全貌,古话爱屋及乌暗含此道理。此效应被研究最多的例子是美貌的杀伤力,想想流行语那句:“你长的这么好看,说什么都对。”

光环效应与人的心理投射及知觉特征有关。

世界是一面巨大的镜子,眼所见是心所想的结果,这便是投射。

心理学:你为什么决策失误?| 聊聊独立思考该避的雷

相关的有趣故事发生在北宋。即苏东坡打趣僧人佛印胖却反被开涮的传闻。佛印的金句“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在今日看来,可见是有科学依据的。

再来说知觉特性——整体性。

蒙住眼睛,只通过气味,人就能判定出自己熟悉的东西。如闻到香蕉气味或摸到它形状,你就知道它是香蕉而不是别的。这种对事物的整体感知能力与大脑视觉皮层有联系。相关理论有“格式塔理论、模板匹配,原型建构主张等。

典故“窥一斑而见全豹”符合知觉整体性特征,但别忘了隐藏其后的辩证法:以小见大虽好,但所见未必真实和可靠。

05

司马相如的金句常被文青们引用: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它也是我对一见钟情的浪漫想象,因为我未曾有过这种体验。这种近乎完美的第一印象,让双方迅速坠入爱河,也影响着随后的交往,甚至分开后回忆初遇,仍被那怦然心动的瞬间惊艳,久久难以忘怀。

初始印象冲击着理智与情感,记忆的自动美化是首因效应的杰作,同时影响了判断。想想那些第一眼看上去老实巴交却婚内出轨的男士,就会明白他们妻子悔不当初的怨愤。

小学,我还没接触天文知识,听大人讲广寒宫、嫦娥、吴刚伐桂,心里对空中那轮明月充满美丽的幻想,直到后来看见课本上月球表面的照片:一片坑坑洼洼,生气全无的土地。

心理学:你为什么决策失误?| 聊聊独立思考该避的雷

科学尚未探足人脑前,爱情始终蒙了一层神秘面纱,也是直到后来,脑神经生理学家发现人脑的三种化学物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苯乙胺,当脑'浸'于这些化学物质时,人会堕入情网,进入一种迷狂状态。原来那电光火石的情感,经由人脑那些曲折的沟回、神经通路产生。

有人不免因此失望,大可不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别轻易下定论。有时,打破美好想象,是为了还原真实的模样。

06

关注人民日报的朋友,可能对其发布的一条新闻有印象。

2017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博,揭穿了一位银发老太虚伪医药代言人的身份。有人扒出,3年内,这位老太以9个不同身份在各大卫视都亮过相,网友戏称为医药广告表演专家、演艺界老戏骨。被她骗的人不在少数,人们之所以上当,除了被她精湛演技和无害外表蒙蔽,还中了权威效应的圈套。

这个世界上有个称谓叫专家,指的是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全面知识的人。简单说,人家在某专业领域比普通人懂得多。懂得多,说话更有说服力,大家更容易相信他,于是听到专家、教授等头衔时,我们也会更容易相信他们的话。

心理学:你为什么决策失误?| 聊聊独立思考该避的雷

但头衔只是一个标签,就像名字只是一个代号。

假冒者顶着满脑袋头衔兜售灵丹妙药时,一心只想着怎么从你口袋里掏钱。那真专家呢?

“机长综合征”是出现在航空工业界的一种现象。不少飞机事故中,导致飞机坠毁的原因是飞行员对错误视而不见,仅仅因为这是机长犯的。

有没有很熟悉?生活中类似场景你能想到几个?比如,因为他是老师,所以你要听他的话。可万一他说的不对呢?

人无完人。

07

轻信他人、决策失误,都有不止一个原因,比如满天飞的星座运势和合人口味的趣味测试就是巴纳姆效应的魔法,但全说完意义不大。了解左右我们生活的心理学知识有必要吗?有,但不是最关键的。

一片雪花不会无缘无故地降落,有因才有果。

多数人会被认知偏差带偏,是因为他们做事常常依照本能反应,僵化的思维像是难以搅动的黏稠泥沼。而那,又是因为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看似归因复盘了,但依旧会栽同样的跟头。

罗素就曾经说过:

'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

但长远来看,不思考的后果显然比思考更坏。帕斯卡认为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生命,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希望会思考的芦苇能更多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