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36:认知心理学(上)

 老狗的图书馆 2018-09-01

一、快思慢想

我们人无时无刻不在做决策,不做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决策,不做选择就是一个选择。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自己的主宰,其实不是的,大脑受伤了,你自己的行为就会改变。而过去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在研究怎样做出最好的决策。经济学家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心理学家说人不是理性的动物。这次的课程会让我们看到情绪如何决定理智。当理智很清楚,可没有了情绪,我们依然不能够做决策。

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家,他车祸以后前脑受伤,他的理智没有问题。车祸以后他要买一个新的车子,当时在美国最流行的车子是TOYOTA(丰田)和Honda(本田),他把这两种车好处、坏处全部写出来,长长的一张纸。但他完全没有办法做决策,最后只能丢铜板。当一个人不能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做CEO,因为CEO每天都得做决策,所以他只能早点退休。而在家里,他连日常生活的决策都做不了,太太跟他离婚,在医院里住了很久,就变成了我们研究的个案。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情绪是这么重要,远远超过理智

1969年我去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父亲告诉我说’人生要避免遗憾’。小的事情听从你的大脑(listen toyour head),你的大脑告诉你怎么做你就去做了(listen to your heart)。大的事情要听从你的心。虽然你的理智告诉你这个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只要你的心告诉你说还是要这样做,你就要这样去做,因为人要避免遗憾。”心里学家告诉我们人不是理性动物。

理智与情绪的大脑机制

“人不是理性的动物”,大脑中的理智中心叫前额叶,情绪中心叫边缘系统。前额叶指向边缘系统的路径比较细;边缘系统指向前额叶的路径比较粗,成熟比较早,所以人才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

前额叶成熟的很晚,20岁以后才成熟。全世界的法律,20岁以前减刑,20岁以后,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大脑成熟之后,你没有任何借口。现在前额叶理智成熟更晚了,实验发现男生要到25岁、女生要到22岁。而边缘系统成熟越来越早,本来初中一年级、二年级才是进入青春期,现在五年级、六年级就进入青春期了。

系统1和系统2

大脑里有两个系统,姑且叫“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是没有意识,很快很快就做决定。 比如2×3等于多少,你迅速就可以说出来。再比如走路、骑车、吃饭,都是一个自动化的历程。

系统2是理性的,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它在缓慢的计算。比如31×28,你得去想一想才知道答案。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请快速回答。

第一个,摩西把多少动物带到方舟里面去?我们看到大部分人可能会想是2000个动物、还是多少个动物,却没有注意到方舟是诺亚的,而不是摩西。

第二个问题,池塘里有莲花,他每天扩张一倍,48天才把莲池给铺满,请问要多少天才把莲池铺个半满。如果快速回答,可能以为是24天,但是倒着慢慢想,会发现应该是47天。

第三个,球棒和棒球一共是1.1块钱美金,如果球棒比球贵了1块钱,那球要多少钱?如果赶快回答,系统1会很快地把1.1块钱减去1块钱,剩下1毛钱作为答案,如果用系统2计算一下,就知道是5分钱了。

人快速调用系统1的时候会犯错,因为理智是架在情感本能的上面。事情发生了,系统1就先来处理。如果得到答案,就去做了,如果得不到答案,才会回头找系统2。

但生活中离不开系统1,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打麻将,牌一进来就得打出来。“我父亲退休了以后,我们就让他去打麻将,预防阿尔兹海默症。可我父亲做了40年的法官,他手上的牌是打不出去的。他得从头到尾想一遍,不会放炮,才会打出去,结果他四圈麻将打一天,就没有人跟他打牌了。”

其实我们在生活上有时候需要快速反应。比如,对话需要别人马上回答,如果别人都想5分钟,你以后肯定不想跟对方交流。这是我们明明知道系统1不好,可我们还是会用到系统1的原因。

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很少依照逻辑思考去做决定,人习惯了从环境里去辨识出模式,然后利用归纳出来的模式去处理当下的情况。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以前出现的一定会再出现,已经发生的一定会发再发生,所以我们人会利用过去的法则。马克吐温说一般人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喜欢通过学习和自省来构建自己的观点,然而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邻居在干什么然后盲目从众。这是为什么要进大学的原因。进大学不是学某个出社会的技能,它最基本的是学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人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总是迫不及待想知道邻居在想什么,然后盲目地跟从。

认知吝啬鬼(Cognitive Miser)

我们有一个名词叫“认知的吝啬者”,就是经常依赖显而易见的表面信息和简单有效的策略评估信息并作出决策的个体,即利用直觉判断系统,以减轻认知负担(susanfiske&Shelley Taylor 1984)。 大脑为什么要吝啬呢?因为资源有限,用直觉可以介绍。大脑占体重的2%,约三磅,可它用到身体20%的能源。 它无法一直注意所有刺激,因此必须将常用行为习惯化用来减少能源支出,我们生活中60%的行为已经是一个习惯化的行为,几乎不用去思考。我们经常早上起来急急忙忙去上班,走在路上想火关了没有、煤气关了没有、门锁了没有。不要回去看,肯定都做了。我们不记得是因为它已经自动化,没有用到大脑的资源,所以就不记得了。

为什么今天会习惯化?实验者发现,我们的眼睛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图的时候,所有跟这个图有关的神经细胞都出来活动。管绿色的、蓝色的、直线的、横线的、角度的都活化了。但第二次看这个图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第一次做的好那个细胞大量活化起来,他同时送出抑制指令:我做的好让我做,你们去做别的事。

我们中国人说“如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就是因为一开始进去卖鱼的地方,很臭。你会捏着鼻子,大脑马上活动,这是煤气?是毒气?会不会害你?2分钟以后他确定这是鱼的腥气,不会害你,它就送给一个指令给嗅脑,说这个东西不会害我的,这个信息不要再往上送了。所以,5分钟以后给你一个饭盒就坐下来开始吃了,已经闻不到臭味了。大脑对一个重复事情的刺激逐渐熟悉以后就不会反应了。

婚姻上这个情况很常见,结婚3年以后,你穿着新衣服在你先生面前走过来、走过去。他基本看不见,因为这已经熟悉了,就看不见了。人为什么要喜欢新鲜的东西,眼睛会放大,因为大脑会释放正肾上腺素。

二、认知偏差

今天要讲决策,我们主要是讲认知偏差,这个研究很多。2002年,心理学家卡尼曼拿到诺贝尔的经济学奖,原因就是他从人的大脑去看人怎么做判断,发现了认知偏差。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偏差。

1. 框架效应

题目:现在有两个新的治疗肺癌的方式,即开刀、激光治疗。告诉第一组的医生,开刀以后第一个月的存活率是90%。告诉第二组的医生,开刀以后第一个月的死亡率是10%。结果第一组就84%的人选择开刀,第二组只有50%选择。可以看到,这两个组其实是同样的问题,但呈现方式不一样的时候,大家的选择就不一样。这叫“框架效应”,即面对同一问题,随着问题表达方式的不同,人们的最终选择也会不同。

框架效应随着年龄而增加。这是因为过去用的框架效应都有效,人就越来越会用它。不过,使用第二语言的时候,框架效应会消失,理由就是第二语言用到比较多的大脑资源,其实就是调用了系统2。

不同的框架引发不同的直觉,这个在销售上应用很多。举一个例子,晓明把他一升油跑12公里的车换成一升油跑14公里的车,晓红把她一升油跑30公里的车换成一升油跑40公里的车,假设他们一年都跑一万公里,谁会因为换车省更多的汽油?

猛地一看,会认为是晓红,感觉30到40很多。但用系统2一算就不对了。其实是晓明省的比较多。这里之所以出现偏差,就是因为呈现的框架不一样,条件是一升跑多少公里,而问题是一公里跑多少升。影响了人的判断。

所以框架效应会影响人们的决策,作为政客一定要让国民做出更好的选择。

举个例子,德国和奥地利是同文同种。可是关于器官捐赠,德国只有12%选择捐赠,而奥地利100%,为什么差这么多呢?因为present方式不一样。考完驾驶执照以后,需要勾选器官捐赠的选项。德国的问题是“如果你愿意参与器官捐赠,请在这里打勾”,而奥地利是“如果你不愿意参与器官捐赠,请在这里打勾”。我们人一般比较懒,打勾要多画一下,大部分人就没有打勾。所以德国只有12%打勾愿意捐赠,而奥地利100%没有打勾,变成了全部愿意捐赠。

为什么框架效应这么有效?

问题:如果丢铜板,输的话,赔100块钱,赢的话,获得150块钱,你愿不愿意?纯理智肯定选择会,因为最终算下来会赢钱。不过,人就有点不太一样了,不喜欢损失,掏钱出来很不愿意。丢掉100块钱的痛比捡到100块钱的快乐要大很多。所以大多人选择不玩这个游戏。

人不喜欢损失,在演化的过程里,如果没有找到东西吃会死,而得到多余的东西,除非可以储存,不然也没有用。

不同的框架都是利用了人厌恶损失的心理,来影响人们的选择。

2.禀赋效应(Endowmenteffect)

同样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中国那句话“敝帚自珍”、“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有这么一个实验,给被试一个马克杯,然后问他要多少钱愿意把这个马克杯出售。平均是5块钱。另外一组人没有拿到马克杯,问他花多少钱去买别人的马克杯。平均用1块钱。我们看到这个差别很大了。自己拥有的东西比别人拥有的要好,价值要高。这就是禀赋效应。

接着看问题,有两个赌局,你会参加哪一个?第一个,50%的机会输掉100块钱,50%的机会赢得200块钱?另一个,50%的机会输掉200块钱,50%的机会赢得2万块钱。

应该没人会选第一个。“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

人在面临损失时,会倾向于冒险,赌一把,搞不好就不会有损失。但人在面临收益时,倾向于确定,不愿意冒险,现实拥有最重要。 这就是卡尼曼的前景理论。

3.可得性启发(Availabilityheuristic)

我们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的时候,系统1利用启发式,利用过去的经验做判断。系统2是利用计算的方式。

题目:K出现在单词的第一个位置,跟出现在第三个位置,哪个几率比较大。

我们很容易想到K开头单词,比如kite,kind等等,但K出现在第三个位置的,几乎想不起来。但是如果仔细去算的话,第三个位置比较多。所以,人只能根据心中马上能够想到的例子,跟例子的鲜明程度来做判断。这就是可得性启发。

类似的,坐火车、坐飞机,哪个比较安全?其实火车跟飞机差不多,如果开汽车的话,你很容意想到飞机失事,觉得飞机比较危险。可事实上你会发现飞机出事的几率比车祸少很多的。

同样,你会不会买地震险? 1989年加州大地震,地震完了以后,每个人都去买地震险,只有心理学家不买。为什么呢?因为地震是很罕见的事情,这么几年也没有发生过几次。但这些罕见事件因为画面特别生动,印象深刻,人就会高估发生的几率。

4.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heuritic)

问题:杰克个性温和,很害羞,对别人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如果你找他帮忙,他都会帮你的忙。他很爱整洁,喜欢事情井井有条,对细节非常在乎。请问,这个人更可能是图书管理员呢,还是农夫?

很多人选择图书管理员,因为问题呈现的是图书管理员的刻板印象。当面对不确定的事件,我们往往根据其与过去经验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或预测。这就是代表性启发。

而这个实验是1970年的时候做的,在美国那时候农夫跟图书管理员的比例是20比1。所以从几率来想的话,肯定是农夫。很多人忽略了几率,犯了错误。

如果把这个题目换成一个袋子里面有20个红球和1个白球,随便从袋子里面抓一个球出来,这个球最可能是什么?你肯定不会选错,就是红球,因为几率是20比1。对人的描述overwrite了你对概率的判断。

5.证实性偏差(ConfirmationBias)

我们常常就忽略到跟我们不一样的答案,只看跟自己一样的。这个叫做证实性偏差: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觉得某人跟自己是天生一对,我每次想到他,就打电话来了。然后看到时间,这时间正好就是自己生日的时间。其实在这之中你忽略了很多信息,忽略了什么呢?你想到他的时候,他没有打电话来。或者你没有想到他,就打电话来了。还有每次你看到时间,时针分针并没有指向自己生日。

证实性偏差在生活中影响很多,记者只访问符合他看法的专家。学生做论文,只找支持自己论文主题的东西。一旦答案做出来不一样,会推论仪器不好或者其他原因。

台湾之前发生了一起塑化剂的事件,食物里面添加了很多的塑化剂。在检验食物的时候,不应该有峰值出来。有个女生很好,第一次做出峰值(spike)时,她认为自己做的不对,接着再做。第三次峰值还出现的时候,她没有怪罪仪器或者运气,而是去进一步探究,最后发现里面的塑化剂,发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她是应该接受表扬的。一个实验室很多人,每个人都做同样的实验,为什么别人发现不了?因为心中有偏见,只看自己想看见的。做出答案不一样的,就把它丢到一边了。这就是证实性偏差。

同一个人若你描写他的性格分别写成一下两种顺序:

A:聪明,勤勉,冲动,固执,嫉妒

B:嫉妒,固执,冲动,勤勉,聪明

由于首应效应,你肯定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但是聪明的人一般都冲动,勤勉的人都会固执。

所以,语言很重要,你说“sam很友善吗?”,你想到的都是友善的画面,你问:“Sam不友善吗?你想到的都是不友善。你问问题的方式就决定了你要不要雇佣这个人了。这是语言上的暗示(Connotation),也是证实性偏差。

老板找人的时候,说要找英文很好,能力很强的,但是却忘记了考察人品。英文很高,能力很强,若人品不好,那么你出差了他会不会把你的公司卖掉。

6.锚定效应(AnchoringPoint)

我们做出判断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这个实验是特瑞斯基在斯坦福大学做的。他操控了一个转盘,只会停在10和65的位置。第一组人转到10,就问他,在联合国里面非洲国家的数量比刚刚那个数字大呢,还是小?第二组转到65,也问他联合国里面非洲国家的数量比刚刚那个数字大还是小呢?当然是小一点了。

接着问那你们觉得联合国里非洲国家数量有多少,第一组设定10的人回答25%,第二组设定65的人回答45%,差别很大。

还有一个实验,美国红杉树很高,问是高于365米呢,还是低于365米,当然是低了,低多少,回答是257米。如果问是高于55米呢,还是低于55米,当然是高了,搞多少,回答86米。

这就是锚定效应:人们将已知信息作为基准点,并锚定该点进行判断的行为。一旦设定好基准点后便不会脱离该基准点。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就是这个道理。钱开得越高,还的时候不会还得那么多。很低,加上来不容易。买东西你要知道它的底价。不知道底价的时候,你怎么还,都是吃亏的。

很早以前,我们来苏州大学演讲。讲完了以后,就带我们去国营的丝绸厂。那里卖丝的围巾,500块人民币。还到360块钱,每个人买了一条。买了一条之后,就来上海等飞机回去。中途去逛了逛街。同样的围巾才250元,心想坏了,上次买贵了。再次还价到200元,每个人又都买一条。出来等车,看到路边摊有卖的,一条才卖150块钱。那时候真的气昏了,把它全部买光。为什么呢?平均一下损失。你不知道底价的时候,还价都还是被动的。

7.独立事件

为什么人生的挫折那么多,因为实在太多的事情,按照我们启发式(Heuristic),用我们的拇指规则(Ruleof thumb)去做的时候,常常都会出错。

问题:某家医院一次出生6个婴儿,他是男男男女女女,或者是女女女女女女,哪一个几率更大?其实都有可能。

“我们家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妈妈生了7个女儿。我妈妈不相信,心想我一直生,总有一个男的出来,然而7个全部都是女生。那时候我还没有学习概率,也觉得我妈是不是有问题,怎么生出来全部都是女生呢?读完概率就知道了,其实没有错的,每一次都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如果生1000个小孩,大样本,那绝对会有男生。”这叫Law of small

numbers,小数原则。丢铜板,如果丢的次数不多,一定会有都是头或者都是尾的情况。我们做实验就知道,30个人看起来很多了,统计做出来也不错,但是如果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效应,你要做到100个人以上,因为30个人还是小样本,还是可能出错。

第一次考100分被表扬了,第二次一定考得不好。老师说你看学生不能称赞,一称赞尾巴就翘起来,就考得不好了,就把他揍一顿。结果第三次有考好了,你看还是打有效。

这其实都是错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独立事件。

卡尼曼说表扬还是批评跟学生下一次的表现完全没有关系。有实力就可以考很好,但是我们考试一定会有几率。高考都要去拜文昌君,为啥要去拜?考试还是有几率的,看题目出的偏不偏。每一次都是独立事件,只是我们每次都忘掉他是一个独立事件了。误认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实际上,我们发现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爸爸很高,孩子很高。再下次生出来的孩子就会矮一点了,不可能一路高上去冲破天。但是爸爸很矮,下次儿子会比他高一点。总要回归均值。

8.人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判断

在美国大学,影印机是放在走廊里面的,大家都要影印,正在排队。你想插队,走过去说说对不起,可以让我用一下影印机吗?别人说不可能,去排队。但是如果你说,不好意思,可以让我用一下影印机吗?因为我要印东西。这时候,别人可能就会让你。

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影印机本来就是印东西的。你说我要印东西,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你要插队,别人也要印东西。可是人就会因为你加了一个不太正确的原因而让你。这里也看出来,人不是理性的,如果你是理性的,根本就不会让你。

正确的说法是:不好意思,让我用好吗?因为我在赶时间。这才是正确的说法

多讲一句话,这件事情就能做通了。我妈妈常说,话在舌头上打个滚,叫人一声,不会让你掉一块肉

9.过度自信(Over-optimism)

个体倾向与高估利润,低估开销;幻想成功,忽略错误,所以个体冒险是因为过度乐观,忽略了风险。我做这个生意一定会赢,我把我的开销低估,想想自己成功,忽略错误。这个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个人在制定计划并预测时,倾向于不切实际的最佳情况,当预测风险项目的结果时,个体往往基于妄想乐观,而不是对收益、损失和概率的合体加权做出决策。签契约的时候,宁可长不要短,因为压力之下质量也无法保证。

10.免费的力量

为什么免费这么吸引人?免费会让你花更多的钱?

在大卖场放一个摊子,限制今天每人只能买一颗,瑞士的巧克力卖15美分,美国的巧克力卖1美分,那你会买哪个?大多人都会买瑞士巧克力,因为本钱3毛,现在只卖半价。这么便宜,大多人都会去买。现在做一个小的修改,每个都减去1美分。瑞士巧克力变成14美分,美国巧克力免费了。这时候,只有31%的人会去买瑞士巧克力,大部分人选择买免费的。人对免费根本抵挡不了。

再举一个例子,大卖场都会有促销,说超过多少钱送一个马克杯。很多人会为了这一个免费的马克杯,拼命买到600块。其实家里也不缺马克杯,但因为这个是免费的,就难以忍受,一定想要。

11.社会规范Vs市场规范

有一个实验,让实验者在电脑上把圆的图形移动到方块上。5分钟做的越多,给钱就越多。实验分成了三组,第一组每一次5块钱,结果,5分钟之内平均做了159个。第二组一次只给5毛钱,钱少了,做的也少了。最后一组,请对方免费帮忙,结果5分钟之内做的比第一组还要多,做了168个。

这里面反应的是市场规范与社会规范的不同。我付出多少,我得到多少,这是市场规范。我做好事,我自己心中得到满意,这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有时候比市场规范管用,但是这二者不能共存。

比如第一组还是给5块钱。第二组给5块钱的巧克力,巧克力是一个礼物本来可以唤醒社会规范,但是把钱标上去之后就不一样了。礼物标上价格,就不会再唤醒社会规范,只会让你觉得我今天做这个东西是为了钱。

唤醒顾客的社会规范比市场规范要好。

12.饥饿营销

如果要介绍一个新的东西上市,一定要让这个东西变得奇货可居。60年代出现了黑珍珠,珍珠本来就没有很贵。但是,把黑珍珠跟钻石一起摆在蒂芙尼的橱窗上展示。但是告知黑珍珠不卖,三个月以后,登记之后才卖。因为稀有,就有很多人就去买了。越是买不到,越是喜欢,就是现在的饥饿营销。

13.心理账户

想象一个情况,如果你要去看电影,花80块钱买了两张票,在电影院门口发现票不见了,你会不会再花钱去买?大多人选择不会。

换一个情况,还是想要去看电影,到电影院门口发现用来买票的80元不见了,你会不会用支付宝或其他方式来买票?大多人选择会。

这就是心理账户。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内隐的心理账户系统,虽然没有写下这个预算,但是心理会有一种预期,每一类消费可以花多少。

情况1中,丢失的是电影票,电影票丢了,这笔心理账户损失了,不再另外购票。情况2中,丢失的是现金,不是电影票。看电影的心理账户没有损失,会选择买票。

所以,同样是钱,从口袋里掏出去感觉是不一样的。

14.付出之痛

美国航空公司在1981 年到 2004 年期间发行过一种名为 AAirpass 的无限制机票,售价为 25 万美元(1981 年价格,相当于今天的 50 万美元)。这个机票可以终生免费坐头等舱去任何地方。航空公司认为这个价格很高,只有大公司会买给自己的CEO等顶级主管,当作一个奖励。想不到,芝加哥有一个人因为车祸拿到了补偿金,就去买了头等舱这个。结果,25天之内,这个人飞伦敦16次,花费就超过12万美金。还有一个人买了这个机票之后,又花15万买了一张票,也就是他可以带他的配偶、朋友乘坐。结果这人几乎每隔一天就飞一次,比如,罗浮宫有展览,他从芝加哥飞到西海岸旧金山,带上他的朋友再飞往罗浮宫。航空公司最后受不了,把这个票收回来了。“当时可能是一大笔钱,可是花出去就没有关系了。”

所以做生意,一定要考虑用户的消费心理,最初让对方把这笔钱花出去,之后再如何,他不会觉得肉痛。健身房都是类似的,卖一年的票。顾客想要健康,一冲动就花钱了。回家以后,第一个月会去,第二个月就说算了吧,第三个月几乎就不再去了。所以付出去是有痛的,一付完了以后,怎么样都没有关系了。

15.主观感受来自比较

人的喜好是来自于比较。黑暗里面一个小灯很亮,可是放在很亮的房间里,同样的灯就看不出来了。900块跟1000块没有什么差别,可是100块跟200块就有差别。穷的时候吃一碗面5块钱,好吃。有钱的时候,500块钱都看不上眼了。

我们的选择多是用比较,人很少用绝对的条件来选事情。所以,一定要把比较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看。美国最有名的期刊,《科学的美国人》铜版纸印刷,拿在手上手感特别好,在推广电子版的时候就使用了比较的方法。最开始电子版59块钱,纸质版125元,电子 纸质版 125元。放在一起对比,没有人会买纸质版,都去买电子 纸质版。等大家习惯以后,把中间纸质版125元这个选项拿掉。此时,电子 纸质版125元,电子版只有59元,大家纷纷选择买便宜的电子版。

还有一个例子,一支笔25块钱,另外一家店卖18块钱,你愿不愿意走15分钟省这7块钱呢?可能会吧。但是如果是一家店西装455元,另一家店448元,你会不会走15分钟省7块钱?心大概就不会了。虽然同样是7元,但是一个是跟25元作比较,一个是跟455元作比较。两个7元主观感受就非常不一样。

 

三.认知偏差难以消除


认知偏差为什么这么难消除?最大的原因是,大脑为了节省资源,全部都用系统1来处理,系统1行不通时,才利用系统2来处理。而系统1依照的是过去的经验、过去的法则,所以这叫“捷径”,但系统2根据的是你的知识、逻辑、还是你的计算。

1.3D 启发法

系统一的捷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经验。以下几个例子告诉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是如何让我们犯错误的:

在下面这张图中,虽然这三个人是同样大小,但我们会感觉这个远的人是近的人的两倍大。因为在视网膜上,当远处物体跟近处物体一样大时,我们会感觉远处的物体要更大。

 

在下图中,有两个三角形,我们会感觉这个黑的比背景更黑、白的比背景更白。为什么?因为我们觉得是一个三角形挡住了三个同心圆,既然能挡住同心圆,说明三角形在同心圆的前面,离我们更近,我们看的比较清楚。因此视网膜是没有骗我们的,骗我们的是大脑,大脑说近的要看的更清楚,远的是背景,所以这里面完全是大脑在做解释。


在下图中,这两个中间的甜甜圈是一样大,可你会认为左边的更大,右边的更小。所以,理智其实没有帮你做决定,你的感情就是告诉你说左边的更大一点。

下图两个桌子,其实是一样大的,但你会觉得左边的长瘦、右边的矮胖。所以说你的错觉真的会让你犯很多错误。 

以上几个例子看出,你过去的知识、过去的经验就让你下了错误的决定。因此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越不容易有偏差。

2.语境效应 (Contexteffect)

语境效应是指,你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会犯什么样的错误。

例如在下图中,中间的图形如果和12、14放在一起,我们就会将它解释为13,如果和A、C放在一起,我们会将它解释为B。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你的context决定你对一个东西的解释。

 因此要多读书,你的背景知识帮助你决定你看到的东西

举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都看过福尔摩斯。我们在医学院教书,要求医生要有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可一般来讲医生是没有的,因为高中毕业考进医学院就来做医生了,而观察力和推理能力不是能教的,它必须从生活经验里去感受,它必须通过阅读。

举一个例子,伦敦的郊外有一个空屋,里面有一具尸体,这个尸体没有任何的外伤,但这个人死掉了,墙上有血,有人沾了血写了“复仇”两个字。警察来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把福尔摩斯找来,福尔摩斯和华生都在作案现场走完一圈,福尔摩斯跟警察说:凶手六尺高、脸很红,左手的最后指甲很长,他穿方头的鞋子,大约40多岁。讲到年龄的时候,警察的下巴都掉下来了,心想你又不是目击者,怎么知道人家多少岁,可福尔摩斯很有名望,不敢多问,按照福尔摩斯讲的话去抓,抓到以后真的跟他讲的一模一样。

等福尔摩斯破了案心情好,晚上在火炉前面抽烟斗的时候,华生就问他说你怎么知道的,福尔摩斯说你看:我们人手抬起来写字,很自然的写字跟你的眼睛一样高。我量地,字离地六尺,凶手就六尺高了,尸体没有血,墙上有血,血是凶手的,什么人会很兴奋就喷鼻血呢?血压高的人,所以脸是红的。左手写字跟右手写字力道不一样,我今天一看这是一个左手写的字,又用放大镜看到墙上有指甲刻画的痕迹,这个人就是有这个习惯,左手小拇指指甲留的比较长。

华生问他说:你怎么知道这个人40多岁?福尔摩斯说3天前下过雨,这些地毯上就有鞋子的痕迹,尸体是圆头的鞋子,那这个方头的鞋子就是凶手的。走路跟我们的年龄有关,老人步伐蹒跚、小孩子的步伐小、壮年人步伐是大的,我今天看这个方头的鞋印,四步就把房间跨过去了,这是一个壮年人。为什么我不说他是20岁、说他是40岁呢?因为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你一定是20年不好好照顾你的身体才会得到高血压。

这个例子说明,在同样的环境里面,有背景知识的人看到了,没有背景知识有看没有到(看到了但不能理解)。所以,为什么阅读这么重要,为什么今天你离开学校以后,你要不停地吸收新的咨询?不然的话你会被社会所淘汰,因为信息改变太快之后你看不见

再来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一个人骑马。它是一个很零碎的信息,但我给你一个背景架构,把这个信息放到正确的地方主题会出现,我们对外界信息的解释完全是这样的,你平常没有看到这些就不知道是什么,你要用大脑把它拼凑出来。

为什么你看不见你不知道的东西?因为我们对信息的解释是“top-down”,信息来了,bottom-up是你眼睛送上去的,这个是直线、横线,它是什么,top-down是它可能是什么东西。所以,如果你不知道,top-down不出来的时候,你下面的信息送出来,没有办法剔除,你就看不见了。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我们大脑把零碎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拼凑出来你觉得应该是的东西。

下图描述了种族的偏见。这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父母亲背着孩子在市场买东西的时候,大人有偏见不讲话,可背上的孩子可以一起玩。在幼儿园里,我们说黑的、白的、黄的都一起玩。可进了小学以后就不是了,父母亲说不要和他们玩,因此大人的偏见会影响孩子。这个偏见的可怕性就是影响了以后其实洗不掉了。

 

下面这张图,画了一个年轻的女士或者是一个老太婆,可我们没有办法同时看到年轻的女士和老太婆,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人。这就是为什么有了偏见以后很可怕、改不过来。我们永远看不见世界的真相,看到的是你所想看到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说人不是理性的动物,是一个感性的动物,而且感性程度是超过理性程度的,因为你看不见世界的真相,是你去解释它的。


四.破除偏见的方法


要破除偏见不容易。因为茶杯空了才能装茶,房间空了才能够住人,你如果一开始把你的心都筛满了,那个新的信息是进不来的,你只能说当你的眼、耳、鼻都是空的时候,才看的到东西,才能够体验生活。破除偏见,你要先知道有这个偏见,你不能依赖系统1来判断,系统1会让你错,事缓则圆。

所以,如何避免偏见?

第一,能够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避免先入为主。然后你亲身去体验,你的感动会影响你的感觉。

第二,你一定要阅读。人类是所有动物里唯一能够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动物,我们有文字的传承、有阅读的能力。你今天要帮助你自己成功,非要阅读不可,这是唯一能够使你在竞争上比别人走的快、爬的高、看的远的方法。

牛顿为什么说我不是比别人伟大,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你有阅读的能力,你不会去犯他的错误,你的时间节省起来了,他穷一生之力写一本书,你花两个礼拜把它读下来。

1969年美国的太空人登陆月球,彩色电视直播,最后太空舱升空以后,拍到林白坐在贵宾席上,而林白是1927年第一个架飞机跨越大西洋的人。1927年到1969年是一个不到50年的时光,人类从不会飞到人上了月球。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的结构,1997年多莉羊出来,1953年到1997年也是不到50年的时光,人类从不知道生命的密码是什么,到揭开这个密码复制一头羊出来。中间知识的累积有这么快,一般来讲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性因为你有阅读的能力,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你不必做他做过的实验。

 

五.神经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行为,认知心理学是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行为,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人的脑发明了电脑,现在靠电脑来重新了解人的脑。

1.教育是神经外科的手术

人不是理性的动物,意志对情绪的控制弱,情绪对意志的控制强。因此我们做决策并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若没有了情绪,没有了偏好,人无法做决策。我们需要依靠教育、经验和修养来超越天生的动物本性。

有一个电影叫《非洲皇后》。它里面就说人为什么要受教育呢,因为要超越动物的本性。你已经知道大脑怎么做决策的,因此需要靠我的教育、我的经验、我的修养,使我不要落入跟动物一样。教育是神经外科的手术,因为教育会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改变大脑的结构。

2.大脑的神经结构


上图中,黄色是我们的前脑,紫色是我们的顶叶,基本上管空间,我们的记忆都储存在这里。灰色的是我们的颞叶,我们的听觉皮质,名词什么的在这里。绿色是枕叶,我们叫视觉皮质。眼睛在前面,这个视觉皮质在后脑,眼睛是好的,视觉皮质坏了,你也看不见了。

杏仁核是大脑的恐惧中心。在以前一个实验中,把实验者的手绑在仪器上,铃声一响,两秒钟以后,电会出来电你的手。铃声一响,在杏仁核恐惧中心,恐惧灯会马上亮起来。另外,在实验中电其他人给实验者看,实验者的杏仁核依然会活化。

大脑是50万年前发展出来的,文字是5000年前才出来的。当文字出来的时候,大脑功能已经分配完了。今天突然来了一个新的工作叫它做,可是你不能长一个新的大脑。那怎么办呢?借调别人来处理文字。那个借调的地方,就是fusiformisgyrus(梭状回)。这里本来是处理脸和外界物体的地方,人的脸是对称的,因此这个地方是不分左右的。所以我们会发现,不光是中文,英文、日文,任何语言的孩子,刚刚学写字的时候,有6%左右偏旁颠倒。原因就是出在fusiformis gyrus(梭状回),因为它不分左右,而现在被借调用来处理文字了。所以这里面不是孩子的错,是演化的关系,有的孩子会这样子(6%),有的孩子不。

前脑如果受伤,人格改变,这个人就不再是你了。

最早的例子是1848年,这个人叫菲尼斯盖奇,他是一个工头,通过点炸药把山炸开来盖铁路。有一天不小心把炸药引爆了,她随身带的棍子就从左颊进去,从前脑出来了。他没有死,也没有失去意识,振到十丈外,然后被送去医院。棍子拿掉以后,大脑有一个洞合不起来,但他也能吃能喝能走路,还能够说话,于是就回到工地去上班。可是前脑一坏掉以后,他不能做决策了。而且脾气也很暴躁,看到女生走过去,管她旁边有没有先生牵着她,走过去就是性骚扰。后来铁路公司也受不了,给他一笔钱,让他走,可是因为前脑受伤了,不能做决定,钱很快被人家骗得精光。骗得精光以后怎么办?他是做什么生意都不行,最后流落到马戏团。

因此前脑受伤就等于废人了,一点用都没有用了。活着可以活,可以说话,可以吃饭,可以走路,但是没有理智了。所以我们若骑车一定要带好安全帽。

3.大脑有学习能力

大脑有学习的能力,例如前脑里面有一块叫orbitofrontal(眼眶皮质),是专门抑制你自己不要做不对事情的地方,它到20岁才成熟。两个月的婴儿谁抱都可以,不会认生。6个月的时候,陌生人来抱就要哭了,因为两个月的时候前脑还是蓝的,没有活化。6个月,前脑就起来了,就认生了,陌生人抱就不肯了,而10个月大的婴儿,他的新陈代谢已经到达成人的地步。

4.大脑与行为的关系

大脑和行为是直接的关系,你刺激某个部位,某个行为就出现。

1953年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实验。这个孩子9岁的时候骑脚踏车撞到树,前脑受伤了,就开始癫痫(Epileptic),一个礼拜发作十次,家里无法照顾他。于是1953年的时候开刀,把他放电的位置切掉,得干干净净。醒来以后,这人得了失忆症,因为记忆的海马也被切干净了,而且是27岁的时候开刀,记忆回到25岁,中间两年的时间是空白。

英国的黛安娜王妃,在隧道里面跟人家对撞以后,她死了,前面的保镖是活的,可保镖讲不出来发生了什么。因为我们的记忆需要一直整理。再比如出车祸后,病人一般会有一段时间的记忆空白,只记得车子冲过来,后面都不记得了。这个叫consolidation。

早期的时候,我们看到电流直接刺激你的大脑,就会发生暴力的行为,这体现在以下几个实验中:我们把电极放在那边,给病人通上电流,病人就会暴怒起来,赶快把电流压低,病人手就立刻缩回去笑起来,而且不知道刚刚为什么这么凶,可再把电流推上去,他又会马上要打你了。这个行为完全是用电流可以控制出来的。

一个癫痫的病人,找到她放电的位置。给她通上电流,她会爬起来,用力捶墙,电流关掉,她就立刻倒下去。而这些其实跟我们的神经传导物质是有关系的。

5.大脑的神经传导物质

我们的神经并不是全部连在一起,因此需要依靠神经传导物质来传导。电流到了前面的神经元以后,它激发胞囊里面的神经传感物质出来,神经传导物质从中间游过去,激发下面的神经元,接受体那边也有很多的分子,于是才使电流能够过去。

大部分大脑的问题出在神经传导物质上面了。

大脑缺少MAOA的基因,会出现暴力行为:一个老鼠把MAOA基因剔除掉就会变得很凶,把另外一只老鼠放进去,它会把对方咬到没有皮,没有毛。可我们再把这个MAOA打进去,咬人的老鼠就不知道刚刚为什么会咬另一只老鼠,于是躲到最远,怕另一只老鼠来报复。

在河南有一个家族,他们家所有的男生通通都是死刑犯等着被执行。为什么会被人家发现呢?是这个妈妈,她的孩子,男孩,9岁。因为他们家族有这个历史而非常的恐惧,自己去找医生说,我知道我的孩子养大以后一定是做死刑犯的,可是为什么整个家族都是这样子呢?你来抽我的血,你来验我的基因,找出来为什么整个家族都是这样子的。一验出来以后,基因上少一块,就是没有办法制造MAOA。

所以,神经传导物质很重要,再比如强迫症,其实是大脑的基底核的神经核出了问题。

为什么精神病的病人很难治?根本不是来自外界,是来自大脑里面。台湾发生一件事情,女生是有精神分裂症的,她耳朵一直听到有人讲话,让一个男生死。可这个男生不够警觉,没有把她送去给医生看,有一天男生在上厕所的时候,这个女生拿一个水果刀,一刀把他肾脏刺穿就死掉了。这个女生被送去检查的时候发现,当她听到声音的时候,她大脑的听觉皮质真的亮起来,因此这个声音不是来自外界,是来自大脑里面。

多巴胺(Dopemine)是正向的神经传导物质,它跟我们的情绪都是有很多关系的。我们上瘾,为什么吸毒很难改掉,现在有很多手机上瘾、上网上瘾,就是因为多巴胺的关系。而多巴胺不足的时候,会产生帕金森症。如果今天孩子有过动、注意力缺失,去给医生看,给你开的药是使你大脑的多巴胺分泌比较多的,因为过动绝对不是大脑太兴奋,是大脑不够兴奋。要给他吃(Retalin),但这个药有副作用,会导致产生不了动机。孩子会成为啃老族,会成为赖家王老五。你如果真的觉得孩子今天坐不住,注意力缺失,我们现在发现运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你让他运动到心跳在最大值的70%的时候,大脑会自己产生多巴胺。

另外血清素(Serotonin),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它90%在小肠,10%在大脑。和我们的心情,和我们的睡眠、记忆、动机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有人说我们的肠胃是第二个大脑,就是因为血清素的关系。我们有的说要相信直觉,就是要follow your Gut。大家一定有这种经验,肚子饿脾气暴躁,肚子饿睡不着,肚子饿记忆力不好,肚子饿没有动机,问题就在血清素。因为它是碳水化合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变成血清素。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它是跟你的注意力有关系,跟你的压力荷尔蒙有关系。当肾上腺素一出来的时候,决定战跟逃,大脑会产生压力荷尔蒙。

催产素(Oxytocin )呢,这个东西很重要,就是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说的那个LovePotion,有了它就会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人。我们在老鼠身上看到,小老鼠生下来,母亲就去舔它,舔它的时候,母鼠的脑跟小鼠的脑都会产生这个催产素。出来以后,这个亲子的bonding就联结了。如果小老鼠生下来,妈妈死了,没有关系的,你可以帮助它,用毛笔去刷它的皮肤,刷它的毛也会产生催产素。但是你会发现假如今天母鼠不理小老鼠,小老鼠长大以后会变成不好的妈妈。外国人要跟人家握手,皮肤的接触会产生这个催产素。比方说原住民、印第安人碰到人家互相抱,要亲面孔,都和接触的时候产生这个催产素有直接的关系。自闭症的孩子,他身体里面催产素是比较低的。

6.大脑用进废退

中国人说三岁定终生,没有。在实验上发现大脑是环境和基因互动的产物,它用进废退

普通人一般是食指比较灵活,因为食指占的地方最大,所以它比较最灵活。可在一个实验中,我们把柏林爱乐交响乐团12个小提琴家请来扫描,发现他的左手小拇指跟食指一样大。因为小提琴家是右手拉弓,左手按弦的,因此大脑是用进废退,你不用,别人马上拿来用,改变很快。

再举一个例子:盲人的眼睛看不见,因此他的视觉皮层没有亮起来。但是盲人可以读点字,点字是依靠手指头,就需要用到前面的运动皮质、感觉皮质。于是我们发现,当他在读点字的时候,前面的运动皮质和感觉皮质当然是亮的,可后面的视觉皮质居然也亮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大脑把这部分视觉皮质拿去用了。

一个德国大学生,超过二十岁了,请他先到实验室里面来先照一张大脑是什么样子,然后叫他练习抛接3个球。练到一分钟球不落地才能停止,练成后叫他回来实验室扫描他的大脑。然后叫他回家休息3个月,不要摸这个球,再来扫描他的大脑。我们发现,这个运动皮质明明是20岁已经定型的人,还是会因为使用了大脑而变大,停止练习而变小。

一个4岁的小女孩,她阅读的梭状回病变,可是这个地方是辨识字母的地方呀,那字母都不能辨识,还怎么去念书呢?她到11岁的时候阅读没有问题,把她请来扫描她的大脑,原来是她的右边把她病变的左边的功能拿回去了。

因此,大脑会不停因为外界的需求改变里面神经的分配,也就是说我们大脑有可塑性,并且越小的时候受伤,大脑的功能转变是越快。但是这个改变要主动才有用,被动没有用。伦敦的计程车司机开了45年的计程车,帮他找了一个开了45年的公共汽车司机两个人配对。都在开车,可是计程车司机是主动,公共汽车司机是被动的他只能按照原来的路线开。同样开45年没有用,这个大脑海马会管空间记忆后面的地方变得很大。所以,一定要主动才有用。教学若没有引起学生的动机,你是白花力气,学生么有改变。

大脑和行为互相影响:大脑产生了观念呢,观念就引导了行为。这行为会产生结果,这结果回过头改变大脑,它是一个cycle。

昨天的图是小猫的时候密密麻麻地神经元,右边是到了老猫看到同样的神经元,只有常常走的路变大了,不常走的路没有了。今天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就影响神经的连接,就影响他明天行为的出现。这个实验出来,改变了整个教育的方法。因为我们若骂孩子是猪,每天都是猪,最后变成猪,这就是自我实现。也改变了犹豫症的资料犯法,因为忧郁症患者经常说,医生啊我的命不好,做生意失败,谈恋爱失败,都讲不好的事情。现在给他们看这张图,你负面情绪很大条,临界点很低,你很容易被刺激(活化),将来走到路上有一个人跟你前妻有点像,你的负面情绪马上出来。所以我经常和病人讲,你的情绪控制在你的手上,当你看到你的神经是这样的时候,你不敢去想负面的事情,也就是生物回馈(bio-feedback)。眼睛看到后是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是可以被控制的。

活到老学到老是真的,1998年实验先大脑管记忆的海马回神经细胞再生。我个人认为是可以再生的。所以说输在起跑线是完全错误的。人是大器晚成。爱迪生,爱因斯坦,王阳明都是五岁才会说话,爱因斯坦的老师让他妈妈领回家,说这个孩子无药可救。人要动脑,我们可能到了老了以后,记忆力会比较不好,那是管事件的记忆不好,但是我们的理解能力比年轻的时候更强。事件记忆(episcodicmemory)不要是因为同质性干扰。年纪越大,白板越花,就是没有擦掉也看不清楚。每天都吃饭,每天都停车,每天都走路,这叫做同质性干扰。

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每一分钟长25万个神经细胞,长到出生的时候,会有10的13次方这么多(10万亿)。每一个神经细胞都要吃要喝,我们无法负担负这么多的神经细胞,必须要做修剪。给你多,因为把不要修剪掉比较容易,就像米开朗基罗雕刻雕塑《大卫》,他是从一块大理石,把不要的去掉,变成一个很好的作品。大脑的神经元形成了密密麻麻的连接,这里面的创造力,就是你一个神经活动了以后,他能够别的神经,它就会有创造力。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养这么多神经元,所以你的经验很重要。为什么要看好的书,因为好的书让你今天神经联系得很对,你看不好的书,既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你大脑的活力,浪费你眼睛的眼力,可是你得不到东西。

孩子会爬了以后,神经是大量的连接,妈妈应该把不让孩子碰的东西全部搬走。不要组织孩子的探索。不让吃糖,就不要买,买了就不要阻止他们吃,这是对孩子不公平的伤害。

因此需要了解大脑是如何运作的,透过经验去学习,运用聪明智慧去选,去看好的书,促使神经的正确连接。今天我们会做很多决策,这个决策是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来自于过去的经验。有很多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得到最好的结果,让我们用大脑去找出解决事情最好的方式。

 

六.小结

大脑有偏见,在我们遇到事情思考的时候,需要调用系统2帮助自己不出错。真的出错以后,不要一直责怪自己。因为责怪自己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懊悔上,没有时间去看到底要怎么做,也没有时间想正确的事情了。

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该变大脑。

因此,每一个人都是过去经验的总和,你过去的经验造成现在的你。今天的行为影响你的大脑,影响力明天的决策。现代人必须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有创新能力,不被机器人取代。成功没有捷径可以走,却有很多条路径供你选择。所以我要去选。这么多的偏见让你犯错误,这么多的陷阱让你跳下去,你不必一个一个去试错。因此我们要了解我们大脑是如何运作,你可以透过你的阅读,去从别人的经验中学。聪明的人从别人的经验中学,笨的人只能从自己的经验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