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闻:上海17岁中学生跳桥,其实幕后另有“真凶”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9-11

4月17号,上海卢浦大桥,17岁中学生,当着妈妈的面跳桥,母子在车流中追赶,孩子一跃而下,妈妈抓空后,捶胸顿足,坐到地上,这个画面太揪心,太令人惋惜。

表面上是这样,然而痛定思痛,我们不禁要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难道就不可避免吗?同时我们又有另外一些疑问,“谁”才是把孩子推向桥下的“真凶”。

可是监控下已经看得很清楚,只有母子两个人,孩子突然从车上下来,穿过车流,一跃而下,母亲眼睁睁的看着手却抓空了,她是想救孩子,这个无疑,那么又是谁把孩子给推下去的呢?

有人说,那明明是孩子自己跳的,是的,我们在监控里都看到孩子是自己跳的,那么在跳之前,这个动作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弄清楚这个才是关键。

据报道,男孩今年17岁,是职业初中二年级学生,因为和同学发生冲突,母亲把孩子接回去,批评教育,因为争执,母亲把车停在大桥上面路中间,停下来批评他,结果孩子和别人打架没事,却死在母亲的“批评教育”下,如果在那一刹那,母亲的确是想拉住孩子,而在轿车上,也的确是她的话把孩子推了下去的,这是他不愿不想的,但事实如此,就这样发生了,她没想到儿子会样。

“软暴力不软,更硬更伤人”,更怕的是伤人于无形,不易察觉,意想不到。

中国有句古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原语出自《荀子》的《荣辱》篇说:“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人说好话,比棉袄还暖和;对人说不好听的话,比用长矛扎的伤害还深.,后逐渐演化而来。

我们对软暴力其实一直有误解,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软性,隐蔽性。

著名演员陈建斌曾经做过一期节目,一个40岁的父亲,刚开始怎么就想不明白,父母的责骂会伤人,在实际教育孩子中,他的儿子小俊,经常和一些品行不好的学生在一起,为了吓退孩子周边的朋友,有一次放学在孩子学校门口,不留面子公开指责,弄得小俊很难堪。小俊对妈妈说:“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妈妈:“随便”。

就是这样一个事件,孩子开始和大人走上了对抗,尽管后来母亲也道歉了,但是那个伤口依然在,孩子开始厌学,送特殊学校,打骂父母,……。一个孩子就这样,开始慢慢毁掉,直到来到节目。

陈建斌说,我们一般人都以为,打了,有伤了流血了,看见弄伤了才叫伤害,其实那些责骂,难听话这个比那个有形的伤害更大更深。

紧接着家长举了自己小时候的例子,有一次自己不小心把东西弄坏了,自己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是故意,但母亲愣是追着他,满大街追着要打他,尽管没有撵上,但现在仍记得清清楚楚,那这也叫伤害?

陈建斌,“你想啊,如果身体哪个地方破了,有伤口,恐怕早好了,而你小时候距现在有将近40年了吧,为什么一直念念不忘,就是那个伤口依然还在。

我们往往在意有形的伤口,却忽视那些无形的软伤害。忽视造成这种软伤害后面的软暴力,父母在孩子发生争论时,激情的批评教育,往往口不择言,其实这时造成的伤害比矛戟扎的还深。

记得一个网友曾给我留言,小时候家里穷,从不给别人争吃争穿,一心用在学习上,所以小学时成绩很好,父母对自己一直要求也比较严格,自己也比较要强,就是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穷好欺负,给自己精神上建了一个强大的保护壳。

有次给同学发送冲突,回到家里,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先骂后打,在那一霎那间,我彻底崩溃了,我在外面努力的强大,却被最亲的人给无情的撕破,我还要那么坚强干什么?从此就开始泄了气,学习开始下滑,初中没毕业就去外面打工,平时也很少回家,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过不了那个坎,即便是除夕听到鞭炮声,流着泪也要呆在外面。

软暴力能杀人,这次在监控下暴露无遗,令人深思。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注意方法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考虑。

看孩子成绩时,不要那么急迫帮孩子,第一眼马上看到孩子的错误。要先肯定99背后的努力,再来帮孩子分析,怎么样解决那1分的错误。

严格不要过于严厉,不要让孩子疲惫于自己不断提高的期望中。考了全班第一,怎么不是年级第一,考了年级第一,哪个科目不是第一。记得有个留美女博士,本身已经很优秀了,一次成绩不如意,母女发生争执,女博士迅速跑到楼顶,望着楼下的母亲,“你现在满意了吗”?然后决绝的纵身一跃。

对教育严厉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少点压制泼冷水,多点鼓励表扬。一旦激发孩子的逆反,你想让他努力,他偏不学,那就彻底毁了孩子。

二胎家庭中,大人故意压制老大,要老大大让小,而不是基于规则,伤害了很多孩子的快乐和自信,变得自卑敏感,有的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一生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