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论“《诗》咏兵法”

 依然听雨依然闲 2019-09-11

《管锥编-毛诗正义》札记之六十

钱钟书论“《诗》咏兵法”

/周敏

《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六十则《常武》,副标题为《〈诗〉咏兵法

“王旅嘽嘽,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师兵强马壮,势若鸷鸟掠空,亦若江汉汹涌。静如山坚固不移,动如川一泻千里。军营绵绵排列齐,战无不胜有神机,一举征讨定淮夷。

这是《诗经-常武》中的几句诗。

钱钟书说,这几句诗不简单,它咏的是兵法啊!

《传》:“嘽嘽然、盛也;疾如飞;挚如翰;苞、本也;绵绵、靓也;翼翼,敬也。”

     ——毛《传》注简单,只是对诗句中比较生僻的字进行了疏解;

《笺》:“嘽嘽、闲暇有余力之貌;其行疾自发举,如鸟之飞也,翰,其中豪俊也;江汉以喻其盛大也,山本以喻不可惊动也;川流以喻不可御也;王兵安靓且皆敬。”

     ——郑《笺》解释比《传》详细一些,解释了一些句意。

《正义》:“兵法有动有静:静则不可惊动,故以山喻;动则不可御止,故以川喻。兵法应敌出奇,故美其不可测度。”

——解释最好的是孔颖达的《正义》,点明了《常武》诗在写兵法,并阐明兵法之所在。

钱钟书对《传》《笺》《正义》比较之后,指出:

按《笺》胜《传》,《正义》又胜《笺》,以兵法释之,尤为具眼。

钱钟书认为,对《常武》这几句诗的注疏,《笺》比《传》好,《正义》又比《笺》好,《传》、《笺》、《正义》三者,一个比一个详实,一个比一个精到。

孔颖达的《正义》从兵法角度解诗,尤其独具慧眼。

孔颖达《正义》此注值得称道,倘若此注不阐明《常武》这几句诗在咏兵法,芸芸读《诗》之人是难以知晓的,体现了《正义》的高明之处,如此作注,毋宁是一种开掘和发现。

首先,钱钟书将《常武》句和《江汉》句作比较:

《江汉》虽云:“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不若此诗于“如江如汉”之后,进而言其静如山、动如川也。

《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译成白话是,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这两句诗分别为《江汉》前两章的起兴句,且兴中含喻,以江汉之滔滔状写军队之威猛雄壮;《江汉》之句虽有气势,但不如《常武》之句。

《常武》句和《江汉》句一样,均用江水和汉水之浩浩写军师之威猛,不同的是,《常武》进一步用“静如山、动如川”表现了王师用兵的奇诡。

“静如山、动如川”正是写用兵如神,是兵法啊!

接着,钱钟书援引姜南对《常武》这几句诗的阐述:

姜南《学圃余力》解此章略云:“如飞,疾也:如江,众也;如山,不可动也;如川,不可御也;绵绵,不可绝也;翼翼,不可乱也;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孙子》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阳,动如雷霆。’《尉缭子》曰:‘重者如山如林,轻者如炮如燔。’二子言兵势,皆不外乎《诗》之意。”实即申《正义》之意,庶几无义。

姜南将《常武》这几句诗和《孙子兵法》及《尉缭子》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惊人的相似:

《诗》“如飞,疾也”、“如江,众也”、“如川,不可御也”、“绵绵,不可绝也”=《孙子》“其疾如风”、“侵略如火”=《尉缭子》“轻者如炮如燔”;

《诗》“如山,不可动也”、“翼翼,不可乱也”=《孙子》“其徐如林”、“不动如山”=《尉缭子》“重者如山如林”;

《诗》“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孙子》“难知如阴阳,动如雷霆”。

姜南认为,孙子和尉缭子二子论兵势,不外乎《诗》之所言。

钱钟书说,姜南之言阐释了孔颖达《正义》注疏的内涵,几乎没有遗漏。

然而,钱钟书指出,姜南在阐释孔疏之意时,还是遗漏了引用《孙子-虚实》篇的重要论断,即“夫兵形象水”一语,此语用来阐释“如江如汉”、“如川”妙合无间;另外,枚乘《七发》、《荀子·议兵》、《韩诗外传》、《淮南子·兵略训》的相关论述均言“静如山”而“动如川”,辞异意同,与《孙子》论兵法极其相似。

归结起来,《常武》之“如山之苞”(静如山),“如川之流”(动如川),“不测不克”,即强调用兵重在知己知彼,因势而变,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攻守兼备,出奇制胜。

《孙子》之《军争篇》、《兵势篇》和《虚实篇》论兵法和《常武》之诗咏兵法是天作之合: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阳,动如雷霆”(《孙子-军争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孙子-兵势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孙子》谓兵法如阴阳,无非奇正、常变、分合、实虚、彼此、多寡、强弱、方圆、行藏、利害、取舍、进退、攻守等等正反两面,然具体战况千奇百怪,瞬息万变,需审时度势,周密谋划,并因时因地因人等客观情势随机应变,用长击短,以达所向披靡,百战不殆。

注:钱钟书所引《孙子》“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阳,动如雷霆”和现行《孙子兵法》文本略有出入,现行文本为:“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本篇札记从钱钟书所引。

                                                                                     二〇一九年九月十日

(注:篇中斜体字引自《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六十则)

附录:《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六十则

0 常武· 《诗》咏兵法

“王旅嘽嘽,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传》:“嘽嘽然、盛也;疾如飞;挚如翰;苞、本也;绵绵、靓也;翼翼,敬也。”《笺》:“嘽嘽、闲暇有余力之貌;其行疾自发举,如鸟之飞也,翰,其中豪俊也;江汉以喻其盛大也,山本以喻不可惊动也;川流以喻不可御也;王兵安靓且皆敬。”《正义》:“兵法有动有静:静则不可惊动,故以山喻;动则不可御止,故以川喻。兵法应敌出奇,故美其不可测度。”按《笺》胜《传》,《正义》又胜《笺》,以兵法释之,尤为具眼。《江汉》虽云:“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不若此诗于“如江如汉”之后,进而言其静如山、动如川也。姜南《学圃余力》解此章略云:“如飞,疾也:如江,众也;如山,不可动也;如川,不可御也:绵绵,不可绝也;翼翼,不可乱也;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孙子》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阳,动如雷霆。’《尉缭子》曰:‘重者如山如林,轻者如炮如燔。’二子言兵势,皆不外乎《诗》之意。”实即申《正义》之意,庶几无剩义。姜氏仅引《孙子·军争》篇;《虚实》篇尚有“夫兵形象水”一语,可以释“如江如汉”、“如川”,枚乘《七发》正以“波涌涛起”比之“军行”及“勇壮之卒”,“遇者死,当者坏”。《荀子·议兵》篇:“圜居而方止,则若盘石然。”《韩诗外传》卷三演之曰:“圜居则若丘山之不可移也,方居则若盘石之不可拔也。”仅言其静,未及其动。《淮南子·兵略训》则曰:“击之若雷,薄之若风,炎之若火,凌之若波。”又曰:“止如邱山,发如风雨。”则与《孙子》相似。“如飞”而能“翼翼”,又塔索(Tasso)写十字军行军名句所谓“速而有律”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