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宁静致远2023 2019-09-11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其实养成阅读习惯并不难,比如每天读1个小时,坚持21天,你就可以培养起阅读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将会让你受益一生!

为什么要读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古往今来很多人对此都有精辟的看法,这样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好谈论的。

实际上,搞明白为什么要读书意义重大。很多人没能坚持读书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期望值太高,他们一开始抱着满腔热情开始读书,但设置了今天读书明天就能赚大钱这样不合理的预期,一旦实际效果不及预期,就开始怀疑读书是否有用,读书的热情大大降低,甚至就此放弃继续读书。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和自己成为朋友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时,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以后一次次读这本书时,每次都觉得又和老朋友重逢了。”

人生总会有很多或平静或孤独或艰难的时刻,爱读书的人都不会让岁月蹉跎,总能让依然生活充盈;一个爱读书的人,在孤独苦闷的时候反倒可能是进步最快的时候。

或者我们换个说法,爱读书的人可以和自己成为朋友,他的生活就不会陷入一味的孤独苦闷。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突破认知藩篱,逃离平庸

互联网天然具有开放、透明和去中心化的基因,但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也会塑造出我们不自知的认知藩篱。

互联网可以让世界连接到一起,世界因此变得更加平等开放,但因为人性的局限性,互联网很多时候把人分割成了一个个碎片化的小的部落。

人类分出你我部落的本能在互联网下暴露无遗,爱玩游戏的在一起,爱音乐的人在一起,爱读书的人在一起,积极的人在一起,消极的人在一起,激进的人在一起,保守的人在一起。

互联网在带来自由开放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加深了偏见和隔阂,我们很可能变成了井底观天的青蛙。在这个井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相同的小世界,用几乎一样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觉得世界就是这样的。

在原来中心化的公共媒体时代,我们还有可能把所有人都拉在一条起跑线上,例如不管你爱不爱看,每天晚上7点钟都只能看新闻联播。今天所有的这些公共的话语体系已经不存在了,所有东西都被碎片化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服务越来越个性化,它会投你所好,为你准备所想看到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会看到不同的内容,爱看八卦的人会不断地被推荐八卦内容,爱军事会的人不断地被推荐军事内容,爱体育就不断地被推荐体育;甚至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同一个关键词,不同的人搜索的结果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他愿意看到的一部分信息,这就是互联网回音壁的现象。互联网在打破信息壁垒的同时,也在形成新的部落壁垒,让我们变成狭隘的井底之蛙。这或许是互联网最大的悖论。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一旦陷入不自知的认知藩篱,平庸者很可能就一直平庸下去。而要打破这样的怪圈,一个办法是加强和不同类型的人交流,另一个办法是多看不同类型的好书。

前者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但是后者对所有人都没有太大的门槛和障碍。

在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读书已经成为自我突破的最有效途径,甚至可以说是个人逃离平庸的唯一捷径。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明明大家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都有读书的强烈愿望,但很多人就是没办法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有的人可能会“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买了一大堆书之后就很少翻开,总觉得以后有的是时间可以读书;

也有的人可能会突然有一种想要读书的冲动,但第一时间找不到真正感兴趣的书,然后就暂时搁置,逐渐忘记了。

于是很多人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

如果你真的想读书,那么就决不能拖延!

几乎所有有良好读书习惯的人,都是在努力保持读书的习惯。因为一旦中断或者拖延,你就很难再回到读书的节奏里。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高尔基曾经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阅读,是一个人摆脱平庸,提升自我最好的方式。

读书的人,因知识的无限,更感到自己的渺小,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敬畏,而因敬畏变得可爱。

先来给大家讲个段子:

一天朋友送她的女友去火车站,临近进站的时候,他对女友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他女友马上便说道“你是什么时候都不忘占我便宜”

相信有很多人看完这个段子会一脸懵。这有什么好笑的?不就是一个变相秀恩爱的故事吗?

但是小编相信爱读书的人一定会在心里默念“原来朱自清的《背影》还可以这样花式撩妹,绝了!”

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朱自清的父亲送他去车站,在站台上父亲对他说到“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上面这个段子不仅告诉我们:多读点书可以“花式撩妹”,更让我们明白你要是不好好读书,白白让人家占了便宜都不知道,更何况是拆穿别人的能力。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代的人说话虽然简单直接,有时还挺有意思,但是听起来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

而古人;寥寥几个字,意境就来了:

现在说: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古人说:玉树临风前,驴骡正酣眠。

现在说:心好累。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古人说:形若枯槁,心如死灰。

现在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古人说: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现在说:秀恩爱,死得快。

古人说:爱而不藏,自取其亡。

现在说: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古人说:君莫欺我不识字,小民不言若木鸡。

对比起来是不是觉得相同的话在古人嘴里讲出来,韵味就是不一样。这就是知识的魅力。

读书它是一场修行,很多古人都有刻苦读书的经历:

东汉时期,孙敬为了读书头悬梁锥刺股,最终学有所成。他的学习魄力也成为千古佳话。

汉朝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及家里穷,买不起蜡烛,凿壁借光。最终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读书,对古人而言,是改变命运、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对于今天的绝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一样的。

但是有很多文人,他们读书并不完全是为了锦绣前程,而是为了修身立德,陶冶情操,开拓眼界。

韩愈,终生手不释卷。为官后仍热衷读书,但凡能借到的书,都认真研读。

三国人士,向朗,年近八旬,仍孜孜不倦,潜心学习。

这些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在这个年代,很多人对于读书已经失去了专研的兴趣。

读书的人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既然我们只能活一次,那就让书籍来丰富我们的人生。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是我们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