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读四书五经的人就一定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吗?

 梧桐树边羽 2019-09-11

古时候不是这样的,但现在应该基本上都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四书五经是什么?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主要由朱熹审定,其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之名则始于汉武帝,其包括《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全部都是儒家传授君子之道,修身慎独,兼济天下的儒家经典。

但是熟读了四书五经,就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吗?

不一定,要看出发点。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官场千百年来科举考试都是以儒家学问为主。也就是说,通读儒家经典是寒门学子上升阶层,成为统治阶级的唯一途径。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君子修为。而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则明确地提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就是明摆着告诉你,不读书,你混不好。

天下文人士子趋之若鹜,追求思想境界的成为了正人君子,追求颜如玉、黄金屋的自然就成了伪君子,甚至真小人。而这追求的过程都是要读四书五经的。

这就和盛唐时期,科举要考诗一个道理,官场的推动让大唐人人都是诗歌高手,但真正心忧天下,怀有救世济民君子之心的却寥寥可数。

所以,古时熟读四书五经的人,为天下的君子多,以此为进身之道求财求色求权的伪君子也多。

为什么又说现在的基本上都是呢?因为现代社会要赚钱生活养家太容易了,节奏也非常快,谁还有那闲功夫去读四书五经?除了做历史、文献研究和真正的大学问家,基本上连四书五经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在乎。

而这些学者经过多年古文化的浸淫,加上自己对四书五经、儒学文化的见解,用儒家经典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一般都称得上正人君子。

另外,现在对“君子”这个称谓,道德要求也没那么苛刻了。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灭人欲”这种反动物本能的事情,在现代观念中是被唾弃的。

所以,现在的“正人君子”比古时候好当。

当然,人是个复杂的东西,总有例外。不过咱们讨论的是个大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