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式阅读的力量

 好吃的青苹果 2019-09-11

德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度:在疾驰的地铁车厢里,在洒满阳光的草坪上,甚至是在医院的等候室里,都能看到安静捧读的德国人。读书已经渗入德国人的生活、社交、教育乃至娱乐当中。德国的书香社会得益于崇尚读书的文化传统与社会氛围。

书籍自然也成为了是德国人送礼的首选之一。每逢圣诞节临近,书店的生意就异常火爆。德国书业协会调查显示:尽管智能手机等新媒介普及,仍有83%的德国人坚持读书,三分之一读者每年阅读量超过18本。

德国全民阅读的背后,不仅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更有整个德国社会对激发下一代阅读兴趣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德国人对读书的热爱代代传承。

德国有将近7700家的书店,随处可见,方便市民选购图书。作为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书店内通常设有桌椅或沙发,以便读者静心阅读、这些书店有的开在社区街角,温馨舒适;有的开在闹市高楼,以小见长。此外,为了方便民众读书,德国政府、社会和民间都提供了许多便利措施,营造优雅安静的读书环境,方便民众体验阅读的乐趣。

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在德国很多社区和街角附近发现不同造型的小亭子,有的像电话亭,有的像一个树桩,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最具德国特色的公益免费借书亭。人们可以免费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也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人们在举手之间做到了知识的交换,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

在互联网层面,在德国政府支持下建立的促进阅读基金会门户网站为人们提供阅读线上指导和线下联络渠道,旨在为不同社会成员提供相应的阅读促进计划,做到人人可阅读,在全国普及读书。该基金会的“4·23世界读书日”“阅读扬帆”等项目都影响深远。促进阅读基金会网站资源丰富,人们可以便捷查询和参与图书推广志愿活动、线下书友会以及好书推荐。还有定期帮助有听力障碍的老人读书、到幼儿园和学校给小孩讲故事等日常活动。

而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在他们看来,“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父母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者跟他们一起阅读。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在大学里更是如此。

如果你在德国生活,你也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不便宜的,一般的德国图书一本就有将近20欧(约人民币157元)。德国人自己喜欢买书,也喜欢分享书籍,会把一些看过的书送到二手书店。这样别人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去。

其实,今天说到德国式阅读的力量时,不禁会想起阅读在中国人生活中占得比例到底有多少。在去年发布的中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人均每天看手机时间最长,达84.87分钟、只有38.4的人乐于看纸质书,一年降了6.7%。手机和互联网成为中国人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

现代人时间被切得很碎,“碎片化阅读”应运而生。这种阅读只需指尖的随意滑动,往往比较停留浅表,没有思考,没有消化,也没有内心的沉淀。另外,我们有时也是在“被动”接受着一些毫无营养的新闻和消息,自然的会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空虚和惶恐。

阅读实质是在追寻一种精神生活。“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也经典的概括了读书与人之气场形成的微妙关系。我们每读的一本书,都将成为我们身体与灵魂的一部分,在不经意间,让我们的人生经历与经验都得到确认,帮助我们挺过艰难的时刻,因此,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体验。因此我们是不是有时也放下手机,不再被浮躁缠身,清心寡欲的去读一本真正的好书呢?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