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巾帼诗词微刊 》第154期我心怒放花千朵 ——《冯丽华诗词集》赏析

 昵称40123539 2019-09-11

      我心怒放花千朵

——《冯丽华诗词集》赏析

           徐冰云

放在笔者的案几上,是一部厚重的诗集,装帧精美,古色古香,别具一格;映入笔者的眼帘里,是一个矫健的身影,娉婷玉立,青春蓬勃,充满活力。她就是冯丽华,正如她美丽的名字一样,聪颖靓丽,风华犹茂,脸上总是挂满亲切的笑容,心里永远充满明媚的阳光。

笔者与她有幸相逢在龙岗老年大学诗词班神圣的殿堂里,相识在旖旎园山采风的崎岖山径上,有缘相知在承唐继宋、弘扬国粹的峥嵘岁月里,相知在扬风振雅、敲平推仄的诗意生活中。

那莲花山公园烂漫的簕杜鹃,曾燃烧着笔者炽热的吟情,也曾辉映着她甜美的笑靥;那园龙山巅巍然耸立的回龙阁,曾牵动着笔者悠然的雅兴,也曾回荡着她天籁的心音;那回龙埔公园绚烂的夕照,曾留下笔者潇洒的身影,也曾定格她靓丽的瞬间;那园博园凌空飞峙的福塔,曾寄寓笔者深沉的希冀,也曾放飞她绮丽的梦想;那仙湖植物园挱椤湖上碧波轻漾的画舫,曾满载笔者绵绵的诗绪,也曾引起她翩翩的遐思;那龙园清澈见底的碧流,曾伴随笔者豪迈的长啸,也曾倒影她童真的芳颜;那人民公园缤纷的月季,曾是笔者梦魂中的莹莹心露浇开,也曾是她冰洁襟怀的传真写照;那洪湖公园暮秋时节环绕荷池飞旋的白鹭,曾是笔者殷殷守望的精灵,也曾是她浓浓诗意的化身;那东湖公园绽放的金菊,曾牵引笔者对东晋诗人高风亮节的缅怀与追慕,也曾勾起她对世外桃源的天真遐想与浪漫神往;那雁湖公园隐天蔽日的巨榕与横斜清漪的桥影,曾是神灵指引笔者为她寻回金魂的见证,也曾给她留下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神奇回忆;那翠竹公园迎风摇曳、直上青云的篁影,曾是笔者痴痴求索的虚怀若谷的人生境界,也曾是她在诗山词岭上苦苦登攀的精神象征------

苍天不负苦心人。走过一段峥嵘的诗路,经历一段艰辛的磨砺,丽华终于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她的第一部精美的诗集迎着明媚的春光隆隆诞生。这是她人生最丰蔚的里程碑,这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纪念品,这是她心灵史册上一页最美丽的回忆录。

《冯丽华诗词集》共选录她近年来自创诗词作品两百五十三首,分为十八卷,其中卷一为园博园采风录,卷二为仙湖植物园采风录,卷三为洪湖公园采风录,卷四为人民公园采风录,卷五为回龙埔公园采风录,卷六为龙城公园采风录,卷七为龙潭公园采风录,卷八为梅沙踏浪采风录,卷九为园山风景区采风录,卷十为龙园采风录,卷十一为东莞园龙山公园采风录,卷十二为深圳人才公园采风录,卷十三为深圳东湖公园采风录,卷十四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揽胜录,卷十五为益田吟社酬唱集,卷十六为各地名园揽胜,卷十七为靓丽风华韵萃,卷十八为靓丽风华文选。可谓洋洋大观,内容丰富,成果丰硕,令人刮目相看。

今特择其代表作品试加赏析之。

花间含笑立,粉蝶向余飞

——《花间题照》点评

虹彩凌风舞,双肩秀发围。

花间含笑立,粉蝶向余飞。

这是一首作者自题肖像的五绝。

起句采取烘云托月法,借助虹与风之天象,映衬作者的青春风采;承句采取白描艺术法,聚焦双肩与秀发两个特写镜头,以点带面,描写了一幅风姿绰约的靓女图,此乃作者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转句采取画龙点睛法,“花间”点明摄影地点,一个“笑”字,表现出作者的喜悦心情与阳光襟怀;结句采取对比艺术法,作者巧妙地将自身与鲜花媲美,相形之下,自胜一筹,赢得粉蝶之青睐,此句充分透露出作者的几分自信、几分自豪。

天地盈灵气,催君破壁飞

——《九龙壁》点评

椰风摇竹影,久潜隐斜晖。

天地盈灵气,催君破壁飞。

这是一首颇具灵气、颇富神韵的咏物五绝。

起、承二句运用了两种创作法:一是烘云托月法,凭藉风与晖之天象,烘托龙园九龙壁所在的环境与氤氲;二是化静为动法,三个动词“摇、潜、隐”,将静态的物象顿时变得灵动起来,使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转、结二句亦运用了两种创作法:一是拟人修辞法,将九龙壁人格化,赋予其人的心态与思维;二是尾巴高翘法,作者高扬情感,健笔奋挥,点亮主旨,神韵毕出,创造定格形象,抒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雄心壮志与豪迈情怀。

   惊艳斯园春永留

——《花开花城》简评

山竹才过玉苑游,残枝败叶泣双眸。

我心怒放花千朵,惊艳斯园春永留。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揽胜七绝。花开花城,乃园博园一处美丽景观,二0一八年九月七日在超强台风山竹的侵袭下,惨遭破坏,一片狼藉。作者游览于此,感叹不已,于是,挥毫写下这首小诗。

起句采取白描艺术法,聚焦山竹、玉苑之特写镜头,点明作者游览的时节与地点;承句采取拟人修辞法,将残枝败叶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态,一个“泣”字,将园林风物惨遭损害的程度与境况,刻画得入木三分;转句笔锋陡转,驰骋想象,采取无理而妙法,按常理,“怒放花千朵”,此景象只能展现在广袤的原野上,或是缤纷的园林里,焉能出自作者之心?然从至理实事中领悟,至虚而实,至渺而近,妙语天开,乃进入一种新奇境界;结句采取尾巴高翘法,作者高扬情感,对诗进行感性升华,点燃主旨,对诗进行理性深化,创建出一个意象化的定格形象,抒发出作者豪迈的情怀与美丽的愿景。

   荫庇青云天九重

——《东湖巨榕》点评

 咬定坚磐不放松,盘根错节似虬龙。

他年一旦春风度,荫庇青云天九重。

这是一首形神兼备的咏物七绝。

据悉,作者在山竹台风刚过之际,游览东湖公园,发现一株巨榕惨遭袭击,枝残叶败,但依然咬定坚磐,昂扬挺立,于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赋出此诗。

起句采取化典无痕法,乃从郑板桥的咏竹名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化用而来,毫无斧痕;此句亦采取拟人修辞法,赋予巨榕以人的情态与行为,将其描绘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承句采取比喻修辞法,将巨榕喻为虬龙,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此乃明喻也。

转句采取烘云托月法,借助春风之天象,烘托他年巨榕生长的环境与氤氲,透露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希冀。

结句采取夸张艺术法,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极度夸大巨榕的特征,使其更加突出、鲜明、典型、生动,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充分,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

此诗还采取了虚实相生法,前两句系实写,描绘了巨榕的形象特征;后两句乃虚笔,联想丰富,将作者的一腔豪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灵巧地运用了暗示创作法,发掘出来,透露出三层信息:一是表层信息,此诗描写巨榕,极为传神,再现了巨榕顶天立地的形象特征;二是里层信息,此乃作者个性的表现,心灵的自白,生命轨迹的投影,结合作者的人生际遇,巨榕应是作者坚定乐观、充满自信的精神象征;三是深层信息,此诗揭示出一个人生哲理,即每一个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公民,只有像巨榕那样敢于迎击狂风骤雨,那样乐观、坚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今欲借潭中水

——《园山碧玉潭六首》赏析

其      一 

天外飞来明亮镜,化为碧玉嵌山腰。

惠风摇动玲珑影,映得群芳分外娇。

 

一泓碧水漾清漪,身处僻隅心自怡。

何必奔冲江海去,此间乐把翠林滋。

  

飞珠溅玉亦堪豪,笑看园山百卉娆。

魂梦也曾腾万里,欲将寰宇翠丛浇。

  

疑是瑶池落下来,长居深岭不思回。

冰清玉洁何所愿?涤尽人间尘与埃!

  

一碧清流润翠茵,满山旖旎景光新。

我今欲借潭中水,浇出人间锦绣春。

  

笑谈峻岭势峥嵘,任尔风狂骤雨倾。

并立碧潭诗意溢,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一组吟咏风物的七绝。作者想象飞腾,构思灵巧,匠心独具,六首诗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创作手法,营造出六种不同的意境,抒发出作者阳光的情态与高洁的襟怀。

其一,起、承二句采取比喻修辞法,作者展开联想的丰翼,将碧玉潭喻为明镜与碧玉,形象而贴切,其本体未出现,乃属借喻;转、结二句采取烘云托月法,借助风之天象,映衬碧玉潭的灵秀风貌,也表现了碧玉潭的高洁精神。

其二,起句采取白描艺术法,聚焦碧水与清漪之特写镜头,描写出一幅清澈流动的潭水图;承句采取拟人修辞法,将碧玉潭人格化,赋予其人的心态,一个“怡”字,将其怡然自得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转句采取化典无痕法,即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白云泉》中“何必奔冲山下去”的名句,且毫无斧痕,白诗阐述的是一种“出世归隐、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冯诗表现的却是一种淡泊功利、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在境界上似乎更高一筹;结句采取移情于景法,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折射出作者热爱山林、无私奉献的精神光彩。

其三,前二句采取比拟修辞法,将碧玉潭水喻为飞珠、溅玉,形象生动,并将其人格化,一“豪”一“笑”,赋予其鲜明的感情色彩,惟妙惟肖;后两句采取灵感生发法,作者通过对碧玉潭的细致观察与认识,凝聚一种灵动意念、神采与风韵,产生对于风物与人世的独特情怀和真情实感,从而营造深邃的意境,抒发恢弘的志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此诗还运用了动词锤炼法,将表示动态的六个具象动词“飞、溅、笑、看、腾、浇”,经过提炼,化静为动,点睛传神,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灵动意象,使其诗境烨烨生辉。

其四,起句采取浪漫艺术法,充分发挥丰富的联想,将碧玉潭喻为天上的瑶池,与唐代诗仙李白的名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异曲同工之妙;承句采取拟人修辞法,赋予碧玉潭以人的行为与思维,两个动词一“居”一“思”,含蓄蕴藉,透露出对园山深岭的热爱与依恋;转句采取问讯艺术法,通过巧妙提问,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怀与心愿,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耐人寻味;结句采取尾巴高翘法,健笔奋挥,创建定格形象,传达全诗意旨,理念明朗、显晰,感情激扬、浓烈,抒发作者嫉恶如仇的冰洁襟怀。

其五,采取虚实相生法,前两句乃实写,聚焦清流、翠茵、山景之特写镜头,描绘出一幅旖旎的山水画卷;后两句乃虚笔,想象飞腾,展示作者豪迈的志向与美丽的憧憬。

其六,此诗采取了两种创作法:一是烘云托月法,借助狂风与骤雨之天象,烘托山势之峥嵘,渲染环境之诡谲;二是巧用古典法,结句乃借用宋代诗人苏轼《定风波》的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营造出一个透露禅机、极富理趣的意象与境界,由“雨”、“晴”做中介,与超旷之情怀相关联,契合无间,妙趣横生,其深婉的情思,令人陶然心醉,渊然以思,爽然而又怅然,于不知不觉中将一个人生哲理问题,已然提到读者面前,令人如梦之冉冉惊觉,如茗之永永回甘。

   只怜菊蕊赤金心

——《东湖赏菊》试析

云飘碧汉玉霖淋,满苑花开艳满襟。

缕缕诗情寄明月,枝枝郁馥溢芳林。

杜鹃朵朵欣相衬,绿草茵茵喜伴吟。

姹紫嫣红吾不爱,只怜菊蕊赤金心。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赏花七律。此诗运用了六种创作手法:

一是烘云托月法,首联借助云、霖之天象,烘托东湖菊展的环境与气氛;二是古典化用法,颔联乃化用唐代诗仙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之名句,反其意而为之,抒发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三是复叠艺术法,颔联与颈联中四对双声叠字分别叠出了不同的意象与意境,其“缕缕”叠出了作者爱菊的绵绵挚情,其“枝枝”叠出了菊花的浓浓芬馨,其“朵朵”叠出了杜鹃的袅袅神韵,其“茵茵”叠出了绿草的盈盈秀色,四对叠字,犹如珠走四盘,婉转流动,匠心独运,一泻而出,倾吐出作者爱菊之心、赏菊之情、慕菊之怀、咏菊之声,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准确表达了意旨,而且形象地丰富了内容,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四是拟人修辞法,颈联中“欣相衬”、“喜伴吟”,分别赋予杜鹃与绿草以人的情态与行为,将其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五是绘声绘色法,诗中明月,可望其皎洁之色,杜鹃,可观其红艳之色,芳草,可见其翠绿之色,菊蕊,可赏其赤金之色,诗中伴吟,可闻其天籁之声,全诗写得有声有色,令人如临其境,如感其情也;六是尾巴高翘法,尾联高扬情感,点燃主旨,创造“只怜菊蕊赤金心”的典型形象,表达出作者独特的个人情怀。

  八柱迎飞雁搏空

——《游雁湖公园》赏析

一塔巍巍耸碧穹,二廊相倚郁葱葱。

三亭遥望风光媚,四阁对吟雅意浓

五树凌风摇翠影,六花凝露展娇容。

七仙也爱清湖美,八柱迎飞雁搏空。

数字巧用法,八句诗均用数字串联,将雁湖公园的主要景观一览无余,此诗与宋代诗人邵康节《山村咏怀》“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之五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是复叠艺术法,首联中两对双声叠字“巍巍”与“葱葱”,不仅分别叠出了雁湖塔的雄伟气势与雁湖园的绿化环境,而且叠出了律诗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三是拟人修辞法,颔联将雁湖亭阁人格化,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动词一“望”一“吟”,化静为动,将静止的物象写活了。

四是烘云托月法,颈联借助风与露之天象,映衬园林花卉的秀姿与美丽。

五是浪漫艺术法,尾联想象丰富,将天上的七仙女也引来人间,可见雁湖何其美丽、何其迷人也!

六是三独特创作法,作者聚焦一塔、二廊、三亭、四阁、五树、六花、七仙、八柱等特写镜头,描写了雁湖独特的自然景观,发掘了雁湖独特的人文底蕴,抒发了作者独特的个人情怀。

七是托物言志法,诗中结句将作者的志向寄托于象征性的物象上,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静观咫尺,通晓寰中

——行香子·皇岗弈园游》试析

小巧玲珑,玉苑葱茏。美如画、疑入瑶宫。举杯品茗,对弈仙翁。正心如水,思如骥,坐如钟。    

静观咫尺,通晓寰中。涉方寸、万壑于胸。人生机遇,步步成功。听马声碎,车声滚,炮声隆。

这是一阕颇有新意的游园词。

上阕前部分写景,后部分写人。开篇采取白描艺术法,开门见山,以玲珑、葱茏之意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弈园图;继而采取比喻修辞法,将弈园喻为画卷与瑶宫,前者乃明喻,形象贴切,后者系借喻,颇富神奇色彩;接着,写作者与仙翁品茗、对弈,雅趣横生,潇洒浪漫;最后采取明喻修辞法,将心静喻为一泓止水,将思维喻为平原驰马,将端坐喻为稳固钟鼎,将作者弈棋的心态、神态与姿态刻画得何其逼真、何其细致、何其微妙也!

下阕写弈棋,先揭示弈棋的奥妙之处,后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深深思考;结句颇为出彩,采取化静为动法,将一盘弈棋的静止场景演绎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激战画面,动静结合,衬托出诗情画意。

看益田群雁,奋翼飞旋

——《沁园春·登翠竹山荟萃亭》赏析

苍莽群山,浩淼银湖,秀映眼帘。慕地王身影,京基雄魄;平安拔地,春笋擎天。郁郁梧桐,晶晶玉鉴,旖旎峰峦锦绣川。凌荟萃,正绮霞万道,遍洒人间。    

风光笑揽无边,令心旷神怡襟宇宽。赞仙居太白,吟旌猎猎;花园东乐,韵蕊妍妍。四季花城,愉天鹏阁,袅袅清音弄锦弦。惊回首,看益田群雁,奋翼飞旋。

这是一阕构思灵巧的揽胜词。作者登临翠竹山巅荟萃亭,凭阑远望,鹏城美景,尽收眼底,于是有感而发,欣然临屏击键,即兴创作此词。

此词灵动地运用了六种创作手法:

其一,三独特创作法。此词上阕以梧桐、东湖之山川意象,描写鹏城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地王、京基、平安、春笋四大建筑之巍峨意象,发掘鹏城独特的人文底蕴;以绮霞万道,遍洒人间”之绚丽意象,以“益田群雁,奋翼飞旋”之蓬勃意象,将主观感情色彩移注于景物,抒发作者独特的个人情怀。

其二,拟人修辞法。词中将地王、京基、平安、春笋四大建筑人格化,赋予其人的体魄与姿态,展现其蓬勃的精神与非凡的风采。

其三,比喻修辞法。作者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将东湖喻为明亮的玉鉴,将诗章喻为娇艳的韵蕊,将群雁喻为诗社的众友,比喻贴切,形象生动。

其四,复叠艺术法。词中五对双声叠字“郁郁、晶晶、猎猎、妍妍、袅袅”,分别叠出了梧桐的苍翠、东湖的明净、韵坛的兴旺、诗花的绚丽、吟声的隽永,叠出了鹏城山川的旖旎与鹏城诗坛的盛况,叠出了词作的节奏感与音乐性。

其五,烘云托月法。词中以绮霞之美丽天象,来烘托美丽的鹏城,展现出一幅云蒸霞蔚、色彩绚烂的画卷。真可谓落笔生辉,其山川之风貌如此多娇,其建筑之情态如此伟岸,其鹏城之精神如此昂扬!

其六,尾巴高翘法。益田吟社是作者创办的一个诗词组织,一开始就显示其无限的生命力,社友们在领军人的带领下,团结和谐,辛勤耕耘,在诗苑里种出一片鲜花,丰收了累累硕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共编辑、制作与发表了《益田吟社微刊》与《靓丽风华微刊》四十五余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者在词的结尾灵巧运用比喻修辞法,高扬情感,点燃主旨,构建了一个囊括全词的定格形象,对全词作理性与感性的总结与升华,表现了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抒发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情怀。

 一心奔向汪洋去

——《前浪吟》唱酬诗赏析

依《前浪吟》韵(六首)

汹涌海潮奔向前,豪情澎湃九重天。

银花万朵金沙绽,魂系千帆云际悬。

金沙海浪拍蓝天,扬起风帆驰向前。

霓彩一抹云际靓,梦魂追逐月同圆。

沧海浪花腾碧天,前呼后拥奋争先。

心潮欲逐波涛去,绮梦放飞云彩边。

依旧情萦碧海边,前程万里奋争先。

浪花朵朵心园绽,吟海茫茫敢醉眠!

海风浩荡碧云天,前浪率吾奋领先。

直挂锦帆追梦去,任凭雾重暗礁坚!

长风万里蔚蓝天,后浪奔腾直向前。

任尔风云多变幻,诗魂永远伴身边!

步《前浪吟》韵(六首)

朵朵祥云绘海天,惊涛滚滚史无前。

前波引领潮流去,后浪紧跟谁敢眠?

苍海惊涛势撼天,后波滚滚勇朝前。

一心奔向汪洋去,脉脉精魂伴韵眠。

白云碧海映蓝天,先浪携风引向前。

高挂飞帆沧海济,启航随帅不贪眠。

大浪翻腾韵彻天,百川海纳史无前。

浪花一朵微微我,日日轻吟夜不眠。

淘沙巨浪势掀天,帆影乘风奋向前。

云际心香千顷袅,海鸥展翼岂能眠?

金蓬元帅降云天,七彩长虹映眼前。

楼上心香燃诗梦,益田吟友咏无眠。

丽华这十二首《前浪吟》唱酬诗,其中前六首为依韵诗,即与被和的诗同在一韵部中(《诗韵新编》第二百九十一页《佩文诗韵下平声一先》),而不必用其原字;后六首为步韵或称次韵诗,不但韵部相同,还必须用其原韵的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需相同;至于用韵诗,即用原诗的原字,而不必按照原来的次序来和的唱酬诗,丽华尚未试写。

丽华的唱酬诗,灵巧运用了八种创作手法:

一是烘云托月法,作者借助霓彩、云彩、祥云、白云、长风、海风、清风、劲风、圆月、浓雾、长虹等变幻的天象,映衬大海的壮阔图景,烘托前浪与后浪奔腾的磅礴气势。

二是复叠艺术法,诗中朵朵、茫茫、滚滚、脉脉、微微、日日、爽爽、习习、悠悠、翩翩、滔滔等二十二个双声叠字,或叠出大海的恢弘,或叠出浪花的形态,或叠出云彩的绚烂,或叠出海风的浩荡,或叠出前浪的气势,同时还叠出动人心弦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三是拟人修辞法,诗中将前浪与后浪人格化,赋予其人的生命、情态与行为,写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四是夸张艺术法,作者驰骋想象,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大气包举,生发离奇的幻想,谁曾见过“豪情澎湃九重天” 、“淘沙巨浪势掀天”?谁曾听过“大浪翻腾韵彻天”?谁曾闻过“云际心香千顷袅”?这似乎完全不符合事实,但正是由于这种大吹、特吹、奇吹,才吹得读者心旌激荡,才吹得诗境无限开阔,才吹得意象特别灵动,才吹得艺术魅力无穷。

五是化典无痕法,诗中“直挂锦帆追梦去”、“高挂飞帆沧海济”等句子,乃由诗仙李白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演绎而来,毫无斧凿之痕,可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六是问讯艺术法,诗中后浪紧跟谁敢眠?”“海鸥展翼岂能眠?”几处通过巧妙反问的方式,借用后浪与海鸥的口气,形象表达作者努力拼搏进取、奋斗不息的豪迈情怀。

七是比喻修辞法,作者展开联想的丰翼,诗中以银花、银蕊喻浪,以海鸥自喻,以浓雾、暗礁比喻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心园比喻心灵世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喻,既描绘出浪花的动态,也写出其静态,还写出其色相,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其灵动的神韵。

八是暗示创作法,发掘出来,透露出三层信息,其表层信息,描写后浪,极为传神,再现了后浪奔腾不息、奋斗不止的形象特征;其里层信息,乃作者个性的表现,心灵的自白,生命轨迹的投影,结合作者的人生际遇,后浪是其豪迈的巾帼襟怀的象征;其深层信息,乃揭示出一个人生哲理,年轻一代只有像后浪那样,永远拼搏进取,任凭“苍海惊涛势撼天”,“任凭雾重暗礁坚”,“任尔风云多变幻”,仍然要保持坚定不移的心态,紧跟前浪一往无前,惟其如此,才能使绚丽的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我心怒放花千朵,惊艳斯园春永留”。

在这本精美的诗词集里,尽管丽华学娣只遴选两百余首近作,然千万朵缤纷的诗花词蕊已经盛开在作者美丽的心苑中。我深信,“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会当惊艳龙岗的韵园,会当惊艳鹏城的吟坛,会当香飘中华的诗坛。一个万紫千红的诗意春天,将展现前头,将永驻人间!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