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国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用绘画重新征服绘画!

 泊木沐 2019-09-11

即使对“劳特累克”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也一定熟悉“红磨坊”,以及无数备受欢迎的招贴海报——那些夜生活的欢乐与浮华深入脑海,挥之不去,至今仍是许多艺术创作的取材对象。

而在19世纪末的巴黎,劳特累克这个名字,就等同于红磨坊和蒙马特,被誉为“蒙马特之魂”

劳特累克,很像《权利的游戏》里的小恶魔,出身贵族,家世显赫,却因先天基因缺陷患有侏儒症,身高停留在150cm。

身体的残疾带来的孤僻、敏感和自卑,成为罗特列克终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

不过,与众不同的人,即使在某个世界跌倒,也会努力寻找另一个世界崛起。

正如《权力的游戏》第一季里,士兵问小恶魔提利昂:“你都这样(侏儒)了,为什么还要坚持看书?”

小恶魔答道:“正因如此,我才要靠读书来充实头脑,用智慧去补偿我的缺陷。”

劳特累克也是如此。因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他的闲暇时间选择以画遣忧,特别喜欢描绘马匹奔跑、骑士驭马、帆船航行等景象。。。并最终在艺术的世界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抵如是。

1881年,喜好绘画远大于学业的罗特列克,放弃巴黎大学的入学资格,转而学习绘画。

最初母亲竭力反对,但在舅舅劝说和鼓励下,最终接受决定,让他与父亲前往巴黎,在专画动物的画家鲁尼·布兰斯多(Rene Princeteau)画室学习。

1882年三月,尽管只有几个月,劳特累克对马匹奔跑的成熟技巧让布兰斯多叹为观止,认为已无力教导,故介绍他到著名的学院派画家莱昂·博纳(Leon Bonnat)画室学习。

在此,他接受学院派画风的洗礼,过往夸张的描绘略有收敛,加上新学到的构图技巧,作品更显深度与层次感。

Portrait of Vincent van Gogh

随后,劳特累克在擅长历史题材的学院派画家费尔南·柯尔蒙画室学习。柯尔蒙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在此,劳特累克也有幸结识了埃米尔·贝尔纳、凡·高等日后著名的印象派画家,绘画技巧持续进步。

Dancer Seated on a Pink Divan, 1884

1886年的作品《洗衣女》,清晰精细的人物轮廓,异常鲜明地突出在既丰富变化又和谐统一的深色背景前,给人以平涂的错觉,但是明暗和虚实突出了形体的造型感,艺术处理极具个性。

The Laundress,1886

勃纳见到劳特累克的作品后,决定请他协助完成维克托·雨果作品的插图,这也为他日后的插画设计埋下了伏笔。

此后,劳特累克相继结识著名印象派画家马奈、雷诺阿、埃德加·德加等人。

劳特累克倾慕德加笔下激情的线条和生动的轮廓,视其为精神导师。受其影响,逐渐将绘画题材转向现实世界。

19世纪的巴黎蒙马特,充斥着浮华和声色,风月场所鱼龙混杂,很多落魄的艺术家,梵高、高更、塞尚……都曾在此停留。罗特列克也在蒙马特成立自己的画室。

The Hangover, 1887–1889

劳特累克23岁时为母亲画的肖像《劳特累克伯爵夫人》,可见当时的艺术面貌。

充满空气感的背景,吸收印象派的表现手法,但具有自身特有的锋利感和抖动感。

1888年是劳特累克艺术生涯初露头角的时光:1888年参加布鲁塞尔的二十人展(Les Vingt),次年参加第五届独立沙龙展,并展出期间个人独展。

Rousse,1889

之后第六、七、八届独立沙龙,劳特累克皆有作品参展,且评价颇高,他也逐渐被视为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重要参与者。

Moulin de la Galette,1889

巴黎蒙马特喧嚣的夜生活,对劳特累克有着无尽的吸引力,他也以明确的品味和与之相符的艺术手法来展现画风。

In het Circus Fernando,1888

为了描绘快速舞动的身影,同时强化视觉的刺激,劳特累克逐渐放弃学院派严谨的绘画方式,融入日本”浮世绘“的技巧:

”浮世绘“,意为“漂浮世界的照片”,描绘日本文化中的戏剧场景和其他休闲场所。

形式的简单和夸张,启发罗特列克用韵律感的线条勾勒轮廓,稀释过的颜料渲染氛围,通过主观意愿对画面进行夸张和再塑造。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为吸引观光客,新形态的休闲娱乐空间——夜总会“红磨坊”开幕,尊重劳特累克贵族与画家的身分,特请他制作宣传海报。

劳特累克大胆抛弃透视法,以线条创造出主观的空间感,并以不对称的构图衬托主题。

大色块的纯色装饰,刺激性的彩色字体,配合深具特色的人物造型,成功的成为视觉焦点,成为当时夜总会最成功的宣传。此后劳特累克作为红磨坊的座上宾,终日流连于此。

音乐嘈杂欢快,人群穿流如织,得意失意来此尽欢颜。眼前的灯红酒绿和刹那欢愉,让罗特列克因身形丑陋而饱受摧残的心灵,得到片刻的逃离和释放。

那些短暂的慰藉也成为劳特累克艺术灵感的源泉,不断刺激和撩拨着想象力,用敏锐的观察、深刻的分析和精确的表达,记录下这都市喧闹的众生相。

劳特累克将印象派、浮世绘与深厚的写实技巧熔于一炉,透视中的灭点移置画作之外,奇怪的仰视视角使空间充满急遽上升的既视感。简练的笔触、诡异的色调和独特的构图,独树一帜。下而上的光照角度,充满对比的撞色拼接,都增添了画面华丽颓废的魅惑色彩,时而凝重华丽,时而混沌污浊,表现出“人体景观”般的视觉效果,夜生活的刺激与幻灭呼之欲出。

A corner of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1892

畸形的身体,使劳特累克自幼便被视为局外人。只有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边缘的人一起,内心才能体会到些许轻松的喘息。

Self-Portrait in front of a Mirror

1892年起,劳特累克索性搬进磨坊街的娼楼公寓居住。以朋友与观察者的角度与她们共同生活,纪录下舞女们的真实生活:闹情绪、装扮、彼此之间的女同关系等。

The Kiss,1892

具有贵族身分的劳特累克,离经叛道的举止,出人意表的言行,不但成为上流社会议论的对象,也是各家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

但他本人从未对媒体过于夸大的报导作出任何回应。

In bed,1892

这三年反而成为劳特累克创作的全盛时期,共完成五十多幅画作。捕捉了法国不同层次文化社交的活色生香。

Divan Japonais, 1892/1893

劳特累克不仅寻求世俗的安慰,还寻求升华的快感。身高也意味着他常可以观察到被忽略的真相 ,将叙事能量融入艺术创作。

他对造型艺术之现代性的理解,和对人性的理解同样敏锐。强劲粗犷的画风直面生活和人性的本质。即使在人群场景中,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而凝炼的个性。

The Promenade,1891-1892

在《走进红磨坊的贪食者》中,运用线条和色块,明与暗的对比,形象奔放有力,色彩相映成趣。“线条”手法擦涂的主角,在平涂色背景人物衬托下,充满了滑稽、贪婪而虚幻的既视感。

La Goulue at the Moulin Rouge,1892

《丑角夏玉卡奥在红磨坊》中,夏玉卡奥因长年无度的夜生活,体态臃肿,肌肉松弛,浪荡又滑稽的强颜欢笑中,隐含着不为人知的心酸,苦中作乐的情态既动人又可悲。

Cha-U-Kao

这些社会底层的女子,怀揣着梦想,天真无邪地来到巴黎,但无一例外迅速被腐化堕落,最终被社会无情的抛弃。

《红磨坊舞会》中,劳特累克用类似杜米埃的讽刺手法和夸张笔触,描绘这一“人间乐园“的浮华和堕落。

热烈嘈杂的氛围下,疯狂的动作和麻木的神情,沉醉在纵情恣肆中虚度光阴。

画面鲜明跳跃,笔触洒脱灵动,形象纸醉金迷,颓废无度的氛围充满动感和放荡,隐含着对时代和社会的嘲弄:颓废、冷酷、傲慢而疲惫。

At the Moulin Rouge,1892

脂粉再厚,也掩饰不住笑颜下的辛酸。华美的衣服裹着的,不过是早已麻木的心灵,机械而毫无感情的浮华生活背后,充满无助的眼泪和无尽的悲伤。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Dos mujeres bailando en el Moulin Rouge, 1892

残疾使劳特累克避开了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都在蒙马克的夜生活和波希米亚文化中,消度残缺的肢体和破散的灵魂。

终其一生,他对这个世界都有着不可化解的疏离和怨恨。这种阴暗而隐晦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碰撞交织,让他可以轻易窥探到浮华背后的悲凉心境。

At The Moulin Rouge,1892-1895

劳特累克非常依赖酒精,不仅发明了半苦艾酒,半干邑的“地震”鸡尾酒,甚至掏空手杖以便盛酒。酗酒对于罗特列克的神经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导致他后期的创作中甚至拿不稳画笔。

Mister Delaporte in the Garden of Paris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酒精也催生了那些色彩浓重的撞色,角度极端的光照,光怪陆离的观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初露表现主义的端倪。

Salon at the Rue des Moulins ,1894

陶醉而糜烂的生活方式直接导致了,劳特累克36岁时死于酗酒和梅毒。一生留下737幅画作,275幅水彩画以及363幅海报。

这些作品是劳特累克心灵的镜子,他忠实地把自己的见解、疑问,扭曲与痛苦,乃至爱恨情仇都放入画中,那是他在丑恶中寻找真善,寻找希望的坐标。

超强概括性的简练线条,浓重主观色彩的表达方式,夸张凸显的画作主题。以全新的表现方式,使绘画真正从“写实”中脱离,影响了新艺术运动与后印象派的风格。

劳特累克最大的雄心,是开拓艺术的疆界,用绘画重新征服绘画。

作为第一个模糊美术和广告界限的人,他对艺术史的最大推动,是拓展了绘画的边界,带动了广告招贴画的风潮,重建了看似式微的画种等级。

Dance at the Moulin Rouge 1895

他舍弃传统绘画的透视法,以浮世绘中深刻的线条表现观者眼中的主观空间,搭配巧妙的标题文字,成功吸引观赏者的目光,推动了海报的创新。

劳特累克与皮埃尔-勃纳尔,同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海报设计者。

劳特累克至始至终不依附任何学说,不属于任何派别,匠心独运,自成一体。在人云亦云、模仿成风的时代,蔑视平庸,不落窠臼,技巧精娴,挥洒自如,过目不忘。

Donna nuda, 1897

他用自己的艺术追求,生动保留了19世纪巴黎阶级和文化的混合,以及城市生活的高潮和低谷,并重申了一则明理:艺术的重要性,在于叙述人的故事。

Woman before a Mirror,1897

无论贫富贵贱,绘画就应该体现人世间所有值得铭刻的经历。就这个角度而言,劳特累克是19世纪现代派的圣人。

The Opera 'Messalina' at Bordeaux,1900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

一定也会为你保留一扇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