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皇帝个个不是凡人(二)

 快乐老年435 2019-09-11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嫡长孙。由于太子朱標早死,年纪轻轻的小朱(21岁)接了老朱的班,在文臣怂恿下仓促削藩,不幸激起靖难之役,被四叔朱棣夺了皇位。朱允炆虽然丢了江山,但其人可圈可点,聪明睿智,文韬武略都不在话下(毕竟是老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只是着急做错了事。所谓成王败寇,朱允炆在都城沦陷的一片火海中消失,或死或逃,至少没有被俘受辱。朱允炆在位四年,从老朱的“尚武”改为自己的“崇文”,做了不少拨乱反正的好事。从一群老臣子为他前仆后继捐躯可以看出他很得人心,假使没有靖难之役,他应该是个好皇帝。

明成祖“永乐帝”朱棣,是生于马上死于马背的一代雄主。五征漠北,南平安南,营建迁都北京城,疏通大运河,修长城,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每一件都是震古烁今的历史功绩,足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相提并论。但是历史学家们故意大书特书其阴暗面和污点,贬低其历史地位,如逆臣篡国,残忍嗜杀(怎么跟老朱评价这么像?),诛十族等等。朱棣再残忍,能比得过李世民杀哥哥弟弟全家吗?一个是明君,另一个却是暴君,史家都是什么玩意儿?

明朝第四位皇帝是“仁宗”朱高炽。这位老兄用“心宽体胖”形容最恰当不过,外形肥胖还跛脚,但他的一生绝对对得住“仁”这个美誉。战战兢兢做了几十年太子,上有朱棣老儿一百个不顺眼,下有弟弟朱高煦绞尽脑汁使尽诡计谋篡太子位。但在这险象环生的几十年中,朱高炽凭借高人的智慧和仁厚的品质,把危机一一化解。好不容易熬到48岁当上皇帝,虽然做了十个月皇帝就追随前人去了,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朱高炽做了很多好事,如释放被父皇关押的朝臣并加官进爵,与民休息,发展经济。而以博大胸怀善待坑害自己一辈子的弟弟,这一点尤为难得可贵,历代帝王家十分罕见。朱高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一个好人。

下一个皇帝是“宣宗”朱瞻基。明史抹黑这位喜欢玩促织(蛐蛐)的皇帝玩物丧志,但实际上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英才。十岁随祖父朱棣远征蒙古,十二岁以皇太孙身份在北京理政,聪明机智多次为父亲化解危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幅流传后世的竹林卧龙图水平之高令人赞叹。朱瞻基在位十年创立“仁宣之治”的太平盛世,将大明国运推向顶峰,作为一位守成之君,完美履行自己的历史人物。

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是一位命途多舛,极富传奇色彩的皇帝。守成之君前二十三年稳享太平,本是天之骄子,因宦官王振的挑唆在土木堡被瓦剌擒俘,丢了帝位,一年后回国被替位的弟弟幽禁南宫八年,后通过夺门之变复位,又错杀功臣于谦惹下骂名。这么坎坷曲折、饱尝大喜大悲的人生,真是能折腾。后世虽然对朱祁镇听信佞臣错杀于谦给出大大的差评,笔者对此没什么异议,但要为他被忽视的几个闪光点说几句公道话。一,朱祁镇被俘一年时间,不卑不亢,没有折煞大明天子的气节,对此史料有详细记载,并非杜撰讹传。二,他做了2件连仁宗朱高炽都没做的好事,一个是废除活人殉葬制,这是封建几千年的陋习啊;二是释放囚禁了几十年的建文帝的儿子。第三方面,朱祁镇有一位好皇后钱氏,当初被俘时钱皇后散尽金银珠宝当赎金,后在南宫幽禁八年与朱祁镇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做一些针线活托太监拿出去卖以补贴家用,有贤妻如此,夫复何求!

与朱祁镇命运相连,争皇位的是另一位皇帝,朱祁镇的弟弟“代宗”朱祁钰。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瓦剌大军包围北京,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在皇太后点头,国赖长君的形势需要下,于谦等忠臣拥护,朱祁钰由监国升任皇帝。朱祁钰虽然诚惶诚恐、心不甘情不愿登上皇位,但最终依靠于谦的忠勇大臣和军民团结打退瓦剌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安定,于国于民都有大贡献。不过这位小弟后来私心作祟,贪恋皇位,把遣送回来的哥哥朱祁镇幽禁于南宫,有失厚道。但笔者要说的是,比起历代争夺皇位骨肉相残的血腥屠手,朱祁钰好歹保住哥哥无恙,已是难得。不得不再次感慨一下老朱家传承的优良品质,即使做不了好皇帝,但不能做一个坏人,道德操守没有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