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博馆藏鼻烟瓶品赏玩味

 天賜閣guwan 2019-09-11

鼻烟,作为一种烟草制品,是由发酵烟叶粉末调香而成,用鼻嗅服,有清心开窍、明目解烦之功效,流行于明清,上至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下至黎明百姓、庶人布衣,“不可一日缺其事。凡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不闻鼻烟”。在《红楼梦》五十二回中,晴雯因感冒,头痛鼻塞严重,宝玉命麝月取来鼻烟,晴雯嗅后,接连打五六个喷嚏,眼泪鼻登时齐流,并笑道“了不得,好爽快”。曹雪芹的寥寥数笔,却道出了鼻烟在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川博馆藏鼻烟瓶品赏玩味

87版《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剧照

而盛放鼻烟之物,就是这玲珑精巧、千变万化的鼻烟瓶。

明末清初,鼻烟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鼻烟瓶尚缺乏固定形制,装饰也较为简单,康熙年间,在原有西洋鼻烟盒不足用的情况下,清宫造办处开始制造玻璃、珐琅等各种材质具有强烈装饰色彩的中国风格鼻烟瓶,造型以圆筒式为主,多古朴,数量尚少,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雍正时期,造办处制度渐趋规范,鼻烟瓶制造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在造型装饰、制作技法上也都大有创新,精、巧、雅、秀是该时期典型的宫廷风格。

川博馆藏鼻烟瓶品赏玩味

清·套料烟瓶

通高: 7cm 宽: 2cm

乾隆皇帝博雅好古,极崇古人风范,酷爱历代艺术精品,自身亦有深厚艺术造诣,在国富民昌的社会大背景之下,鼻烟瓶工艺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铜胎掐丝珐琅烟瓶,单色及套料玻璃烟瓶,粉彩及雕瓷烟瓶等层出不穷,特别是玉质烟瓶,在乾隆时期大量出现,工艺亦是别具一格,这不仅是因为乾隆皇帝对玉器的喜爱,更是得益于当时制玉工艺的炉火纯青。据《清会典》载:“乾隆五十三年,赐安南国王鼻烟三瓶、鼻烟壶二。”可见此时的鼻烟瓶已成为国家外交中的重要礼物。

川博馆藏鼻烟瓶品赏玩味

清·乾隆青玉茄式鼻烟瓶

通高: 7.5cm 宽: 3cm

乾隆之后,国力由盛转衰,而此时的鼻烟瓶制作工艺却异军突起,流行至今的内画技术在这一阶段产生并成熟,独到之处,在于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瓶内笔走龙蛇、鸾翔凤翥,时有高山流水,亦可见田园风光。

关于内画工艺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由于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他也没有进行贿赂,所以等了很长时间,事情一拖再拖。这位小官吏钱粮耗尽,无奈地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癖。当玻璃鼻烟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瓶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内壁上形成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瓶让一个有心机的和尚看见。这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瓶内壁上绘画,便有了鼻烟瓶的内画技术。

该故事虽系传说,却为这精妙的技艺增添不少传奇色彩。

川博馆藏鼻烟瓶品赏玩味

清·水晶内画鼻烟瓶

通高: 7cm 宽: 3.5cm

川博馆藏鼻烟瓶品赏玩味

清·内画水晶鼻烟瓶(周乐元题款)

高: 6.6cm 宽: 3.8cm

除工艺外,鼻烟瓶在材质上也是百花齐放,清人沈豫在《秋阴杂记》载:“壶则水晶、羊脂、玛瑙、翡翠、茄、瓢、瓷、石等质,而盖则珊瑚、珍珠、猫眼,无不镂其错彩”。材质的千变万化不但拓宽了匠人的艺术表达形式,更是丰富了鼻烟瓶的艺术内涵。

以金属及珐琅为材质的鼻烟瓶出现较早,且常常工艺精湛,制作细腻,形象刻画颇为生动,多为宫廷之作,珐琅器多以金属为胎,上施珐琅釉彩烧制加工而成,从珐琅工艺角度来讲,可分为錾胎珐琅、掐丝珐琅、画珐琅,其胎质一般又可分为金、银、铜胎三种,画珐琅中又有瓷胎和玻璃胎,此二种是在瓷质和玻璃制上用珐琅彩绘制图案而成。

川博馆藏鼻烟瓶品赏玩味

清·铜胎珐琅釉鼻烟瓶

通高:6.2cm 宽:4cm

“毫底包罗万象,壶中尽纳乾坤”,可以说,鼻烟壶是中国书画、雕刻、镶嵌及玉石、瓷器、珐琅、漆器等艺术、工艺的集大成者。方寸之间,不仅是匠人的匠心与技艺,更是一个时代生活和艺术的缩影。透物见人,当我们为鼻烟瓶巧夺天工而折服时,同时也看到了清贵族生活的精致与奢靡,看到了中西交流与王朝兴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