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思明居士 2019-09-11

说到西夏,那真的要提一下西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口了。论地理位置上,西夏处于一个四战之地,四面都有强敌;论自然环境上,当时的精华区多在北宋手中,而辽通过发展也形成了一个个农牧区,反观西夏则是逊色不少;若是论其人口,那么西夏更是比不上辽和宋了。

那么究竟西夏的地理、自然环境与人口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形势图

一、西夏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西夏的疆域有多大呢?根据史书上记载西夏的疆域:

“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大约涵盖了我们现在的整个甘肃省,一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一部分陕西省,地域可以说是比较大的。

西夏从李元昊起立国将近二百年,身边的邻居有宋、辽、金等“庞然大物”,也有吐蕃、回鹘等民族政权。大家之间或战或和,来回不休。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西夏地图

在西夏前期,主要是呈现辽、北宋、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三者都处于鼎盛时期,有着较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或经济实力

西夏后期,金先后灭掉辽宋、回鹘被西辽所取代。

西夏以武立国,因此往往与周边国家多有征战,因此西夏版图的收缩、扩张也是非常频繁的。然而西夏版图最鼎盛之时并非最强大之时,而是其接着辽宋灭亡之时吃了辽宋的一部分地区,在夏仁宗三年之时疆域达到了建国以来的顶点。

我们学地理的时候,往往都将中国分为三个阶梯,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西夏所处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在第二阶梯之上,在第二阶梯上主要是以盆地、高原为主。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地理上的三级阶梯

在西夏领土上,有着诸如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等。这些高原又多是以沙漠戈壁为主,如阿拉善高原的东南部是腾格里沙漠,西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东北部是乌兰布和沙漠。

这些沙漠又不是寸草不生,在其中又交错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内陆湖泊,形成了一个个沙漠中包含生命的小世界。

除了沙漠戈壁外,西夏还是一个多山地的地方。其中比较大的山脉如贺兰山、祁连山、横山等。

贺兰山又被人成为阿拉善山,因为形状似蛟,当时北人称呼蛟为贺兰,因此得名,据记载:

“山有树木青白,望如蛟马,北人呼蛟为贺兰。”

现在去搜一下贺兰山的照片,会发现贺兰山也是郁郁葱葱,生态条件比较好。在西夏时,人们对于山地破坏较少,因此贺兰山的生态条件更好。贺兰山物产丰富,既是天然牧场,也是天然猎场。据记载:

“冬夏降雪,有种种林丛,树、果、芜荑及药草,藏有虎、豹、鹿、獐,挡风蔽众。”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贺兰山景

祁连山,这条养育了整个河西走廊的山脉。记得高中时候学地理讲到,正是因为祁连山脉的存在,才有这河西走廊的奇迹。祁连山终年积雪,夏天雪水融化,汇聚成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河系,是河西走廊的大血脉。在西夏时,河西走廊一代是西夏重要的农牧区。据记载:

“在张掖、酒泉二界上,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暖夏凉,宜畜牧。”

祁连山也是水草丰美,为当时重要的牧场之一。对于祁连山最早的印象来自于电视剧《汉武大帝》,记得里面曾有歌曰: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祁连山当时对于西夏十分重要,祁连山

“山高,冬夏降雪,炎夏不化。民庶灌耕,地冰,大麦、燕麦九月熟,利养羊马,饮马奶酒也。”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祁连山脉

横山为黄土丘陵,被许多小河流所切割,颇有几分“沟壑纵横”之感觉。在横山河谷之中,因为土质肥沃、水草丰美而适合放牧、耕种,也颇为人所喜爱。据记载:

“多树种竹,豹、虎、鹿、獐居,云雾不退。谷间泉水,山下灌耕也。”

其实单单依靠畜牧业还是很难维持下一个国家来的,因此西夏立国还是需要农业的帮助的。西夏的农业主要集中在河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的平原一代。

河套平原为冲积平原,分为西套平原和后套平原。西套平原即西夏的兴、灵平原。这里的平原因为历代王朝开发,加上高山融雪形成的河流的冲击,成为了一片片土质肥沃、极其适合耕种的沃土。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河套平原

二、西夏的人口

人口的研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难题,甚至有人认为人口研究是个伪命题。因为毕竟记载不可能完全详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数据模型或者是推测来判断一个王朝的人口的变化趋势。里面往往因为研究方法、史料不同而会出现天差地别的结果。

对于西夏的人口多少本文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只能尽可能地去探索了。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研究历史就是做侦探,需要的就是在蛛丝马迹之中找出事情的真相。下面就是对于西夏人口的分析了。

我前面有一篇文章,具体分析了西夏的军队数量。这里再提一嘴吧。据记载:

“诸军兵总计五十余万。别有擒生十万。兴、灵之兵,精炼者又二万五千。”

如此看来西夏的兵力如此之多,需要供养这批士兵的民众自然也不会少。西夏沿袭了旧有的游牧民族的习惯,往往是全民皆兵。战争之时:

“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以行。”

我们构思一下,若是按照西夏兵役制度来看,以15-60岁的男性为兵源的话,这批人大约要占到社会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因此如此看,暂时进行第一个推断,西夏的人口在200万人左右。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西夏的作战经历,从作战经历中可以一窥西夏的军队数量,作为史料的旁证,正所谓“孤证不立”,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史料作为旁证。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西夏人

如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

“元昊攻沿岸,坡寨逼城,号三十万。”

李元昊作为西夏的开国君主,在李元昊时期西夏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得到了十足的成长,此时是康定元年,正是西夏刚建国不久,与宋人交战最为猛烈之时。此时的李元昊可以一次性出动三十万大军,这三十万军队的数量可能有掺水的成分。估计实际应该是十万余人。正如韩琦的奏折上所说:

“元昊每来入寇,不下十余万人。”

但是这必然不是西夏的全部军队,而是除去了各地驻守军队外可以调动的最多的军队。若是按照这种情况来看,西夏此时的人口应该在一百万人。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西夏壁画

然后到了元丰六年,《宋史》中又有如此记载:

“元丰六年九月,诏刘昌祚,诸路探报,夏贼点集至六七十万。”

又有:

“元丰七年正月,夏人围兰州,步骑号八十万众。”

首先值得一说的是,这里面不论是六七十万还是八十万,往往都不是一个准确的数据,而是一个比较虚的数据。就如同赤壁之战中,曹操说带着八十万的军队南下,而估计实际上只有二十万人左右。因此我推测西夏的军队数量应该是在三十万人到四十万人。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地域的不断扩大,民族的不断融合,人口的不断掠夺,子民的不断繁衍都是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人口越多,那么在战争之中可以派出的军队数量就越多。因此个人推测在这段时间中西夏的人口有着相当程度的增长,因此可以派出更多的军队去入侵北宋。个人推测在这段时间中西夏的人口应该增长到了一百五十万人。

后又到了元符元年,此时又有多条西夏大军入侵的记录。如:

“泾源路经略司章司奏:西贼犯塞,从灵平寨分布人马,数十里间,约三十万,专意攻平夏城。”

此处西夏兵力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对人口的推断还是不变。因此我估计西夏全国的军队大约有六十万人,全国人口大约在二百万人。

当然还有一种研究方式是根据部分西夏州县的人口的记载来估计的,这种研究中将西夏的二十多个州分为大州、中州、小州。其中大州大约有四五万户,中州大约有一两万户,小州大约有四五千户。平均来看,一个周大约两万户,总共四五十万户,一户以五人计算,大约有二百万到二百五十万人。

因此最终结论就是西夏的人口大约在二百万人。

三、总结

西夏所处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上也有自身得天独厚之处,正是因为这样,西夏才得以在这样一片美丽繁荣的大地上繁衍生存下去,并且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建立起了一段基业,成就了一段历史。

另外,西夏虽然人口稀少,并且缺乏记载,但是我们通过零星的历史记载去剥茧抽丝,寻找历史的真相,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虽然可能最终推断出西夏人口在二百万人左右不一定那么精确,但是这种探索也是一种幸福。

参考文献:《宋史》,《辽史》,《西夏书事》,《元和郡县图志》,《辽夏金经济史》,《中国古代民族人口探究》,《隆平集》,《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西夏的自然环境与人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