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是“三黄”之首,还救过李时珍性命!了解一下

 昵称28825156 2019-09-11

上期介绍完清热泻火药,继续说一下清热燥湿药。本类药物性味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故称之清热燥湿药。功效自然以清热燥湿为主,主要用于湿热证。临床上因其苦降泄热力大,可用治脏腑火热诸证。

黄芩为“三黄”之首(其余为黄连、黄柏),是清热燥湿药里的常用药,除了清热泻火外,还能止血安胎,尤长于用治清利中上焦湿热。

单用一味黄芩就救了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性命的传说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黄芩的传说故事

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李时珍,自幼聪明伶俐,饱读诗书,立志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在他十六岁那一年,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迁延不愈,服用许多清热化湿的药物、请了方圆百里的名医看过,俱无效果,眼看小时珍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村子里来了一位游方道士。只见他白发长髯,仙风道骨,更听人说他专治疑难杂症,时珍的父母连忙请他为儿子看病。道士号脉后说:“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时珍父母半信半疑。过了半个月咳嗽好转,痰也消失。身体也渐渐康复。一味黄芩居然有如此效果,实在始料不及。

因此,李时珍更加用心去钻研医学,写下了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书中,对黄芩更是推崇备至,称之“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黄芩的来源和作用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产地: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等地。

性味: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法用量:

1 煎服,3-10g。

2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芩的服用

《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因此,黄芩可以治疗:

1 湿温,暑湿,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本品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

2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本品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

3 血热吐衄

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与大黄、地榆、槐花、当归等药物配伍使用。

4 痈肿疮毒

本品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柏、黄连、栀子配伍。

5 胎动不安

本品有清热安胎之功,用治血热胎动不安。常配伍续断、白术、生地等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