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布了2019年前7个月的快递数据。快递业务量是一个很奇妙的数据,表面上看是快递数量,往深了看其实就是城市背后的经济逻辑与产业布局。透过快递数据的变化,可以读懂城市经济、产业的盛衰情况。 
 上表可以看到,全国总量上,今年前7个月的业务量与收入,增长势头都不错,业务量增长了26.2%、收入增长了24.1%,但较去年同期,增幅均有所下滑,去年同期的业务量增长量27.5%、收入增长了25.4%。再分区域来看,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业务量基本仍保持正增长,但较去年同期,形势严峻了许多。去年内陆31个省市中,快递业务量增速,除了北京,全都在10%以上,收入增速全都在18%以上。而今年,业务量增速跑输全国平均增速的地区有19个,增速在10%以下的地区9个,分别是北京、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其中北京、内蒙古、上海、宁夏、新疆五个地区,增速更是为负数。快递数量形势的突变,与外界的贸易环境有直接关系。但可以看到,即便业务量下滑,收入却始终保持正增长。宁夏与新疆,业务量暴跌了1/5左右,收入却仍保持高速增长,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快递费用在上涨,并且上涨的同时,宁夏与新疆短途快递量减少了,通往中东部的长线快递量却在快速增加。北京、上海业务量下滑,前者主要受产业转移所致,而后者显然是受贸易摩擦影响。为更好的了解北京、上海,下面再看快递业务量与收入排名前50的城市数据变化情况。
 制图:财经韬略;数据:国家邮政局;由于名次变化,只能比较48个城市
 制图:财经韬略;数据:国家邮政局;由于名次变化,只能比较49个城市一般来说,能够用快递运送的大多都是轻工业产品、手工业产品,如衣服鞋子首饰、食物、一般的生活用品,以及一些娱乐体育等电子产品。大型的重工业产品,如汽车、机床等重型设备,是没法通过快递和物流寄送。所以,快递业务量排在前面的,一般都是轻工业中心、全国或区域消费中心等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门户城市,深圳、苏州、泉州、佛山、东莞等工业城市,与以发达的小商品市场享誉全国的义乌等城市。上表是快递业务量排名前50个城市名单,可以看到,50个城市增长势头基本保持良好,除了北京、上海。快递业务量增速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无锡、宿迁、金华(义乌)、揭阳、临沂、长沙、佛山、保定、苏州、合肥;快递业务量增速排名后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哈尔滨、杭州、沈阳、常州、绍兴、南京、南宁、湖州。快递收入增速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佛山、揭阳、厦门、廊坊、广州、保定、苏州、无锡、临沂、潍坊;快递收入增速排名后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大连、台州、天津、烟台、绍兴、杭州、汕头、嘉兴、温州。可以看到,快递业务量与收入增长不错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包邮区以及广东、山东等经济活力好的地区。 无锡的业务量增长了70%,佛山的快递收入增长了50%,以此来看,这个传统的工业城市,发展潜力十足。 金华(义乌)作为全国性的小商品市场,快递增长量非常出色,达到了64%,但收入增长量却排不进前十,只有20%。仔细计算了一下,去年义乌每件快递价格为5.24元,今年降至3.82元。 对此有两种解释,要么是金华(义乌)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包邮促销费,要么是在刷单刷量。 廊坊收入排名位居第四,而北京业务量与收入均倒数,可见北京的很多生产型产业被迁到了廊坊。 业务量与收入靠后的城市,包邮区也占了大头,另外还有北京、东北与山东一些城市。 由此快递数据的分化,可以看到,江苏、山东这两个以均衡发展模式为主的省域,也在打破这种传统模式,走分化路线。 至于北京的业务量负增长,收入基本没有增长,足可见北京这几年将产业外移以及设定人口天花板的力度相当大。 上海虽然受贸易因素影响,业务量下滑,但收入增速并不低,同比增长仍有26%。杭州让人很诧异,传统的电商之都,在业务量与收入增速倒数10名的榜单中皆有名次,绝对量上被广州进一步拉大差距。前两年网络上热议,杭州要取代广州,成为北上深杭,如今可以看到杭州与广州之间巨大的差距了。广州的业务量是杭州的约2.5倍,收入是杭州的约2倍。事实上,就目前杭州的综合实力来看,要比肩广州,还得再加上一个宁波。台州、天津,收入增速不景气,正好对应着它们的经济景气程度。天津虽然在努力走出经济泥淖,但上半年GDP增速仍远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台州今年上半年经济突然失速,GDP增速只有5.5%,跑输了全国。个别区如路桥区,增速只有0.3%,路桥区与临海市第二产业增速,甚至为负数。
|